甲骨文拟在华大幅裁员!“数据库中的苹果”跌落神坛

  

  来源:21Tech News-21)

  作者:林修

  编辑:刘雪莹

  春暖花开的季节,互联网依然寒冬一片。外资厂商掀起新一轮中国市场“调整”浪潮。除三星、索尼这类硬件厂商之外,包括甲骨文、亚马逊在内的软件、互联网大厂也相继走上裁员、撤退之路。

  最新一则消息是,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Amazon),将计划把主营的电商业务退出中国,仅保留 kindle 和跨境贸易业务部分。

  甲骨文(Oracle,直译为“神谕”)也属其中动荡较大者。据媒体报道,甲骨文计划关闭中国区研发中心,涉及约 1600 人。据了解,关闭将分批进行,首批人员或许不止此前报道的 500 人,5 月将正式见分晓。

  21Tech 通过接近公司的人士了解到,这一消息虽尚未在中国区内部“实锤”公告,但种种迹象显示出可信度较高。其中既有来自美国总部的声音,也有中国公司内部的各种“暗示”,而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CDC)近期在人员招聘、工作量上均出现异动。

  截至目前,甲骨文中国官方并未对此进行辟谣或解释。

  甲骨文公司是全球头部的企业级软件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红木滩。1989 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13 年,甲骨文超越 IBM,成为继 Microsoft 后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不过随着云计算架构的兴起,甲骨文无论在市值还是业务开展方面,都开始面临新型公司的进一步挑战。

  甲骨文目前在中国有 14 家分公司、5 个研发中心,约近 5000 员工。研发中心负责云开发、Linux、Oracle Spatial、虚拟化技术、服务器技术和应用开发等。

  业内人士向 21Tech 分析道,甲骨文的实力可以比作数据库中的苹果。主要从事企业级业务,商业模式是软、硬件一起卖,主要卖大型机。但存在价格较高,国内小企业买不起的情况。随着如今开源技术越来越多,云服务越来越普及,竞争赛道换了,阿里、亚马逊等都可以提供更具弹性的云服务。所以甲骨文面临的压力比较大。

  “别人已经是云的发起人,而甲骨文还在转型,云业务差距可想而知。当然,甲骨文企业级业务是很厉害的,一些大型企业还是需要本地化、高性能的数据库。”

  中国区研发中心再调整:

  为云业务让路?

  上一次中国区研发中心的大幅裁员行为,要追溯到 2017 年。彼时由于甲骨文内部的 Solaris 系统被关停,相关研发人员就受到了影响。但据 21Tech 了解,一些员工通过内部转岗的形式,并没有被裁掉。公司也站出来辟谣,称裁员人数并没达到外界猜测的 200 人。

  那这一次的大幅调整到底是为了什么?答案或许指向为云架构师让路。

  据媒体报道,今年 3 月,甲骨文执行副总裁 Don Johnson 发送了一封标题为“组织重组”的电子邮件。其中表示,将来公司的一切工作都将围绕 Oracle 云基础设施(OCI)业务展开。

  甲骨文发言人 Deborah Hellinger 则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随着云业务的增长,我们将继续平衡资源,重组开发团队,以确保我们拥有合适的人才,为全球客户提供最好的云产品。”

  邮件发出后不久,美国总部的裁员行动就开始了。据报道,被裁撤员工被要求半个小时内交出公司资产、离开公司。

  外媒表示,根据加州相关法律,如果公司一次裁员规模超过 50 人,须提前通知政府部门。而甲骨文提交给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份文件显示,计划在 5 月 21 日裁员 352 人,包括位于加州红杉城总部的 255 名员工和位于加州圣克拉拉的 97 名员工。其他国家也未能幸免,据称,这次裁员浪潮中,墨西哥计划裁员 50 人,新罕布什尔州 50 人,印度 100 人。

  当然,鉴于本轮裁员过程中,甲骨文采取的是无征兆的“突袭”式裁员方式,未到 5 月这一时点,一切都难言定论。

  不过 21Tech 了解,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自去年底开始,就逐步显露出一些迹象。

  原计划每年底开启的校园招聘,被临时叫停;随后社会招聘也停步,至今未开放。同时,内部尚未出现与 2017 年类似的岗位流转迹象,对于相关工作的交接也未见下文。目前为止,相关部分人员的工作量已骤减到原来的一半以下。

  甲骨文中国的招聘网页显示,近 28 天内在中国区发布的招聘需求中,大部分来自销售和服务支持岗位,仅上海有一个对产品研发的岗位诉求。


图片:甲骨文中国的招聘网页近 28 天中国区招聘人员

  一位跟踪甲骨文的业内人士向 21Tech 表示,中国区研发中心(CDC)已经成立快 20 年,从体量来看是仅次于美国总部和印度的第三大研发中心。“据我了解,印度也在裁员,但跟美国一样,不会有中国这么大体量的裁撤。”该人士称,有说法是,中国研发中心一些部门或者关键员工会转入到美国去,但那仍然是凤毛棱角。“可能一个部门上百号人,但能转去的也就几个而已。”而 CDC 的一些业务已经被要求转交给东南亚相关区域执行。

  资料显示,CDC 涉及的研发范畴很广,包括云计算、软件开发等,这是被认为会分批裁员的原因。据 21Tech 了解,其大部分成员在 30 岁以上,老员工居多。

  在不可逆的浪潮之下,这些员工能够期盼的,或许只有裁员后的赔偿问题。虽然出自甲骨文的员工自是具备竞争力,但国内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巨头企业近年来相继提出对内部员工的组织优化,面对突然被裁员,他们仍难免面临生存压力。

  中国区之于甲骨文:

  从香饽饽到规则改变者

  2018 年 10 月,旧金山。甲骨文一年一度的 Open World 例行召开。甲骨文首席执行官 Mark Hurd 照例坐在一张桌前,桌上放着一杯外带咖啡。

  不过这回开场后,他没有发言多久,就远程连线了来自国际政治风险研究和咨询公司 Eurasia Group(欧亚集团)的总裁兼创始人 Ian Bremmer,请他从政治角度对全球环境进行分析。在介绍这位发言者时,马克的表达是“the premier political scientist in the world today(当今首屈一指的政治学家)”。

  这也让 2018 年的这场盛会变得略有不同。在开场后的十分钟左右时间内,Ian 谈到全球政治环境新的变化,“China”反复被提及。

  要知道,Open World 是甲骨文每年集中进行业务分析和趋势介绍的大会,可以理解为是类似苹果新品发布会。往前数两年,在 2016 年和 2017 年的 Open World 上,Mark 总是会开门见山从全球 GDP 开始分析,虽然“中国”字眼也会被提及,但与这次会议谈到的背景还是有所不同。


图片:Open World 2016 年现场,Mark 分析全球 GDP 趋势

  Ian 谈到,在贸易往来过程中,中国市场在体系和流程等方面与其他国家十分不同,中国政府会在其中发挥一定作用。比如海外厂商对中国市场感兴趣,往往要亲赴北京,了解中国领导人实际上想要的,这对厂商来说非常重要。

  同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一个超级技术大国。不同的体制和技术环境,造成中国成为世界自由市场上,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对于甲骨文而言,认定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不只是这一次。但此前可不是这么表述的。不如回顾一下前两年甲骨文在 Open World 上的表态。

  2016 年,虽然 Mark 是以“谁是这个产业最好的 CTO?”作为开场,但之后便开始分析全球经济增长动能。

  他尤其列出,在几大主要国家的 GDP 增长中,中国增幅可观。彼时中国 GDP 为 6.7%,美国是 2.4%,欧洲 1.9%,日本 0.5%,俄罗斯-3.7%,巴西-3.8%。中国成为全球经济重要的推动因素。Mark 提到,“分析这些背景十分重要”。

  在 2017 年,Mark Hurd 开宗明义的第一个话题是“Macro economics driving business and it business leaders expectations”,更多聚焦在宏观经济环境对 IT 业的影响。

  反观 2018 年,首要话题变成了“Politic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big picture”,着重聚焦到了政治环境上。

  一位长期关注甲骨文的业内人士向 21Tech 表示,“2018 年开场花了 10 分钟左右分析政治经济环境下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感觉比较反常。”

  那么中国市场到底对甲骨文的业务带来了多大贡献?

  2018 财年报告显示,甲骨文没有具体披露中国市场的贡献份额,单从亚太区的表现来看,收入占比并不高。按 GAAP 会计准则计算,甲骨文当年实现收入 398.31 亿美元,主战场美国区域为 220.88 亿美元,业绩贡献达 55%;亚太区仅 63.33 亿美元,占比约 16%,且这是包含了日本收入的表现。


图片:甲骨文财报

  由此看来,至少目前为止,中国市场对于甲骨文整体业绩的贡献比重并不算大。而从甲骨文官方对 Ian 的认可来看,其对中国市场的评价也算被官方盖章。

  技术实力强大却缘何失落?

  从日韩系企业到欧美企业,外资在中国市场显示出的失落是因为什么?答案可能包括本地化不足、运维成本走高、价格不亲民等。

  针对本次甲骨文的裁员,赛迪顾问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中心分析师王云候向 21Tech 分析道,软件企业裁员可能有多种原因,典型包括产品和技术方向转型导致部分研发团队被裁,或者出于公司运营成本考虑裁撤特定级别和工作年限的员工。根据目前资料,甲骨文在中国研发部门的裁员行为属于前者,并不意味着其弱化中国区的研发力量,而是将研发力量转向市场形势更好的云计算业务领域。

  “据我所知 SAP、Oracle 在中国的企业级应用软件产品研发人员很少,更多是市场销售人员和售后服务人员,以及庞大的经销代理和本地化实施团队,因此其裁员大多是正常的市场化行为,对其在华业务不会有本质影响。

  事实上 SAP 和 Oracle 在云业务转型方面不管是技术水平,还是开始提出云服务战略,都是领先国内厂商的。根据他们公布的在中国市场的云服务收入数据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看不出遇到了较大的困难。”王云候进一步说道。

  的确,甲骨文在云业务发展方面不断有新动作。比如 2018 年 8 月的甲骨文数据库云大会上,除了发布 Oracle 自治数据库,甲骨文高级副总裁及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翰璋还宣布,与腾讯云合作的甲骨文中国数据中心将正式落地。

  对此,长城国瑞证券在分析报告中表示,这标志着甲骨文在与腾讯云多年合作后,正式将自家的数据中心引入国内。国内云服务市场竞争有望进一步加剧。

  不过有相关人士向 21Tech 表示,甲骨文与腾讯合作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似乎有不了了之的迹象。“硬件在去年初已经筹备好,在去年中旬左右,甲骨文还针对性招聘了运维等人员,并计划与中国的客户见面。但目前为止,公司并没有在这个数据中心上做什么。”

  熟悉甲骨文的业内人士向 21Tech 分析道,作为以数据库起家的软件巨头,到目前为止,甲骨文在数据库和中间件方面,仍有其行业影响力,但价格偏高、云计算快速发展下转型不及的情形,加之华为、阿里等巨头也在建设自己的数据库软件,难免在中国市场会对甲骨文业务的发展带来影响。同时,去年时任甲骨文 CTO 的 Thomas Kurian 离开转而加入谷歌云服务部门,也显示出公司内部战略观点不同带来的进一步影响。

  当然,就像三星和索尼虽然在中国关停了部分工厂,但三星在面板、存储等产业方面的领先能力仍无出其右,索尼的镜头等实力也不容小觑;亚马逊即使选择黯然将一大核心业务退出中国市场,但其仍然是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云计算业务也将在中国照常开展,其在 IaaS 的全球龙头地位也不会受到影响。同理,甲骨文在中国的裁员行为也并不影响其本身的行业地位和竞争力。

  王云候向 21Tech 指出,这并不意味着海外企业级应用软件巨头在中国市场式微。“中国本土厂商收入的增长更多来源于市场增量,SAP、Oracle 等厂商在中国市场尤其是大型客户中仍然占有较高比重,而 Infor、Sage 等准一流厂商也在不断增加对中国市场的开拓投入,我们很难在短期内判断海外企业级应用软件巨头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下降了。”

  他进一步指出,海外软件巨头 Salesforce 在中国市场远不如其在美国市场风光,因其主要产品 CRM 软件的目标客户群体在国内尚不如美国成熟。SAP 与 Oracle 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强大的软件功能、品牌效应、深厚的行业知识积累和完善的市场、销售、服务团队体系,这些都是国内厂商需要提高的方向。

  本土厂商以用友、金蝶为例,竞争优势除了本地化、服务能力强、价格有竞争力之外,还在于其产品和实施方案在文化层面上更符合中国国情以及客户需求,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企业的特点。

  以工业应用场景为例,王云候表示,大部分企业级应用软件厂商的主要客户群都是在制造相关行业,具体到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中,国内企业级应用软件厂商相对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国外厂商虽然在技术上有一定优势,但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仍面临来自本土的强力挑战。

  实际上,鉴于中国市场近年来 GDP 的较高增速,背后蕴藏的庞大企业诉求不言而喻;但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对于流程梳理、企业软件投入等方面,都与海外厂商存在思维差异。这导致“去 IOE”(不再使用 IBM 小型机、Oracle 数据库和 EMC 存储设备)日渐流行。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