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IT之家1月13日消息,今日有大V放出了华为“李洪元”事件民事判决书内容,落款2022年1月10日。

判决书显示:

1.李洪元自愿签署离职协议并收到410484.99元的N+1一次性赔偿,双方劳动关系于2018年1月31日到期终止;但他不认可《离职确认书》的真实性。

2.华为称其人力资源部长“何某”在2019年1月私自以公司名义以及印章与其签署的离职赔偿协议,额外支付33万元,但华为公司并不知情;法院不予采信。

3.双方就“劳动关系是否一直存续”产生劳动争议纠纷,华为明确不愿意按原合同继续展行,而李洪元主张系受骗,要恢复与华为劳动关系,并要求华为补贴相关费用及社保,法院不予支持。

华为、李洪元事件民事判决书曝光:后者自愿离职,法院驳回其要求-风君子博客

华为、李洪元事件民事判决书曝光:后者自愿离职,法院驳回其要求-风君子博客

华为、李洪元事件民事判决书曝光:后者自愿离职,法院驳回其要求-风君子博客

华为、李洪元事件民事判决书曝光:后者自愿离职,法院驳回其要求-风君子博客

华为、李洪元事件民事判决书曝光:后者自愿离职,法院驳回其要求-风君子博客

华为、李洪元事件民事判决书曝光:后者自愿离职,法院驳回其要求-风君子博客

华为、李洪元事件民事判决书曝光:后者自愿离职,法院驳回其要求-风君子博客

延伸阅读:

30万离职赔偿款、251天拘留、一份《刑事赔偿决定书》,华为前员工李洪元的遭遇近日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热度持续攀升,华为尚未做出回应。

日前,当事人李洪元对媒体表示,此事不是自己主动曝光,希望和华为沟通。他还披露,离职之前曾举报部门业务造假,并暗示这是自己被迫离职以及离职后被抓的原因。

纵观舆论场,对李洪元同情、支持的声音是压倒性的。首先,这有事实依据。司法机关已经认定李洪元无罪,李洪元也拿到了国家赔偿,网传《刑事赔偿决定书》中还包括以下内容:“向李洪元原工作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函,为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公众对李洪元的声援更是因为,华为之“大”与单个离职员工之“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担心“小”被“大”欺凌,“小”在“大”面前有理讲不出,这是人们的本能反应,也是社会公正得以维系的人心之锚。

在市场经济中,员工离职本是空气流动一般的日常现象。大企业要管理数以万计的员工,都有细密的规章制度和完备的职能部门。即便偶尔出现纠纷,外部也有劳动法、劳动仲裁部门。按理说,本没有舆论介入的空间和必要。

华为前员工被拘251天,使人感觉到舆论不仅有必要关注,而且俨然成了扶危济困的最后一道防线。

曾几何时,“狼性”、996这些单向度推崇效率的企业文化乃至行业文化,彪悍到不需要解释。一个个大企业就像一座座高墙大院一样,只通过招聘、销售等有限的孔道与社会交流,剩下的一切都自我做主。很多企业虽然也赶时髦似的谈论社会责任,但如何对待自家员工不包括在内,企业对员工的义务似乎仅限于发工资。

然而效率独尊的时代总要过去。舆论对大企业离职员工的关注反映出,人性的维度正在变得重要起来。一家大企业是否真的有担当,不仅体现在云端的愿景、宏伟的抱负,更体现在如何对待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假如一家企业残酷地对待自家员工,如何相信它会公平诚实地对待合作伙伴和消费者?

在企业内部,每个员工直接面对的不是庞大的企业整体,而是所在的部门和直属的领导。所以大企业在应付舆情时,喜欢将责任推卸给“个别部门”“个别人员”。但是不要忘了,“个别人员”以公司之名、用公司资源行事,他代表的就是公司。而公司文化也会塑造内部个体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模式。

网民用键盘发声,消费者用脚投票。人们会根据一家公司如何对待员工来决定如何对待这家公司,这很公平自然。对科技公司来说,这更是一堂宝贵的课。企业必须表现出起码的人性意识,用户才能放心将与自身安全攸关的数据交由其保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