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华为:从100亿美元卖给美国公司,到不让资本进来-风君子博客

  作者:老冀说科技

  5 月 21 日上午,任正非在接受中国媒体集体采访的时候,谈到了一次“卖自己”的经历:

“其实我们牺牲了个人、家庭,牺牲了陪伴父母……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理想——站到世界最高点。今天大家憋不住了,就喊出口号,要‘争雄世界’、‘世界第一’。以前我们是不允许喊的,为了这个理想,我们与美国迟早有冲突。”

“为了避免这个冲突,2000 年初的时候,我们也很犹豫,能不能戴顶‘牛仔帽’,我们曾经准备以 100 亿美元把华为卖给一家美国公司,合同签订了,所有手续都办完了,就等对方董事会批准。所有谈判人员都在酒店买了花衣服,在沙滩上比赛跑步、乒乓球,等待批准。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公司董事会换届,新董事长比较短视,拒绝了这项收购,收购就没有完成。”

华为:从100亿美元卖给美国公司,到不让资本进来-风君子博客

  不过,据老冀考证,任正非回忆的时间似乎有些偏差。

  根据当时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2003 年华为曾经与美国公司摩托罗拉达成协议,以 75 亿美元的价格将公司出售给摩托罗拉。当时摩托罗拉首席运营官 Mike Zafirovski 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海南会面后敲定了这笔交易,后续的尽职调查也进行得非常顺利,而且这笔交易的结构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不会与双方监管机构发生冲突。

  问题是到了 2003 年 9 月 20 日,时任摩托罗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Chris Galvin 宣布辞职,来自 Sun Microsystems 的 Ed Zander 接任。Ed Zander 上任后同意就华为的交易继续谈判,但最终还是拒绝了,理由是摩托罗拉董事会认为收购华为这样一个不知名的中国公司的价格太贵了,而且其中大部分要以现金支付。

  如果把这个与摩托罗拉谈判的过程,与任正非在采访中所说的“所有谈判人员都在酒店买了花衣服,在沙滩上比赛跑步、乒乓球,等待批准”相对应,似乎也更为合理一些。因为如果按照任正非所说的是 2000 年初的事情,在沙滩上跑步是不是有点冷?

  当然,华为之所以急于卖给摩托罗拉,确实如任正非在 5 月 21 日的采访中所言,华为与美国迟早有冲突。为了避免这个冲突,华为需要戴顶“牛仔帽”。

  实际上是在 2003 年 1 月 22 日,美国网络设备巨头思科公司向位于美国德州东部的马歇尔镇联邦法院起诉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在长达 77 页的起诉书中,指控涉及专利、版权、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 21 项罪名,几乎涵盖了知识产权诉讼的所有领域。正是因为这场诉讼,华为在美国的市场开拓只能半途而废,直到今天也没能进入美国主流市场。

  而据老冀了解,其实最早在 2001 年,任正非就开始酝酿与世界级企业建立整体的战略资本关系,让华为在国际化和向世界级企业迈进的道路上,获得更全面直接的支持。

  2001 年开始,华为广泛地与 IBM、摩托罗拉、英特尔、马可尼、NEC 等美国、欧洲、日本的国际大公司接触。当时的华为打算出让 25%~30% 的股份,同时吸收 5 家~6 家国际大公司投资入股,并成为华为的战略合作伙伴,每家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最好不超过5%。

  而在这些企业中,任正非首先想到的就是华为多年的“老师”IBM。为此,2001 年 5 月,华为董事长孙亚芳和具体负责引资工作的高级副总裁徐文伟,专程飞赴美国会见了 IBM 首席财务官 John R. Joyce,向 IBM 发出了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资华为的邀请。IBM 虽然对此并不感兴趣,但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还是指派亚太区企业发展部总监黎广强和中国区副总裁范宇,来到华为深圳总部交流了解具体细节。

  在此之前,IBM 已经为华为做了长达三年之久的 IPD 咨询项目,当时一度有 50 名咨询顾问进驻华电科研楼的 9 层。同时,IBM 还是华为 IT 设备(大型机、服务器等)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双方的合作相当紧密。因此,当时的会谈是在非常放松的气氛中进行的,任正非也对华为的吸引力有着很强的信心。

  当时,华为与 IBM 等企业洽谈的合作主要是考虑策略投资者的资本会得到增值的合作,而没有考虑技术、市场交换方面的合作。但事实上,华为接触的很多战略投资者都已经在某些产品线或者研发项目上与华为进行了合作,他们在与华为的谈判过程中,普遍希望能够将投资入股与在业务上深化合作捆绑在一起谈,以便能够获取更多的利益。

  IBM 也不例外。实际上,IBM 以前的投资都是要控股的。因此,IBM 认为如果是 IBM 占小股的合作模式,就必须和华为的核心业务的合作一起考虑才行,投资与业务和市场方面的合作不是分开的,而是连在一起的。毕竟,IBM 不会像投资银行那样纯粹为了资本的增值来做投资。

  任正非显然不是一个容易改变想法的人,当时他对华为的自信让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战略投资方案而没有商量余地。由于双方对于投资方式和方法的分歧,再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实际上,这样的情况也几乎在其他的战略投资者身上一一重现。

  到了 2001 年年底,IBM 大中国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周伟焜,率领大中国区各部门的高层再次拜访任正非的时候,双方已经基本上不谈资本上的合作,而是集中精力讨论业务上的合作了。

  老冀认为,正是经历了从 2001 年~2003 年与国际大公司的投资谈判,任正非也看透了这些大公司的投资逻辑,从此也放弃了“卖自己”的想法。

  此后,华为一方面自主研发积累技术,另一方面与国际科技巨头展开广泛的业务合作,而资本上的合作规模却少了许多。据老冀统计,此后华为与国际科技巨头在资本层面的合作仅有 4 例:

  1. 与 3Com 成立面向企业市场的合资公司华为 3Com;

  2. 与西门子通信成立面向 TD-SCDMA 研发的合资公司鼎桥通信;

  3. 与赛门铁克成立面向安全和存储市场的华为赛门铁克;

  4. 与 Global Marine Systems Limited 成立面向海底电缆的华为海洋。

  这几家合资公司的投资额都不高,而且华为注入的都是自己的非核心业务。即便如此,在合资公司运营了几年之后,华为还试图将这些合资公司转为自己的独资公司。事实上,后来华为确实也将华为赛门铁克和华为海洋收归己有。

  老冀注意到,在 5 月 21 日的采访中,当被问到“华为未来想发展成什么样的企业,或者什么样的方向?”任正非答曰:“除了不让资本进来,其他什么都可以讨论。”在后面别的问答中,他又补充了一句:“因此,我们不需要资本进来,资本贪婪的本性会破坏我们理想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