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2019 年 7 月 18 日,经过多年持续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新技术推动,中国特色创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中国医疗数字化转型蓬勃发展,智慧医疗百花齐放,智慧医院龙形初显。在新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中,医疗云成为高屋建瓴的柱梁。根据 IDC 研究,2018 年中国医疗云 IT 总支出达到 50.5 亿元人民币,预计 2023 年将达到 168.8 亿元人民币,2018 至 2023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27.3%。

  《IDC MarketScape:中国医疗云,2019 厂商评估》报告基于此背景于近日正式发布。报告中显示,公有云厂商和提供医疗私有云建设及运营的医疗信息化厂商是当前医疗云的两类主要厂商,报告选取了 11 家获得市场认可的医疗云企业做了分析评估,可以供医院和地方卫健委政府以及各类新兴医疗服务机构在选择供应商时参考。

IDC:2018年中国医疗云IT总支出达到50.5亿元-风君子博客

  医疗云不仅体现在医院的 IT 基础架构采用云计算以及医疗信息系统采用云服务的模式,而且医疗云也是支撑新技术应用的平台,例如支撑医疗 AI 应用、医疗扩展现实(XR)应用、医疗机器人等;医疗云也将会支持医疗保险支付、医药流通和药物研发、以及人口健康管理等全方位大健康业务的创新转型和业务运行。从卫生经济学角度看,医疗云将会提高整个医疗信息化的效率,支撑医疗信息化能够跟上医疗转型的步伐。

  基于本次研究,IDC 认为:

  • 医院已基本全面接受云计算技术及其应用。

  医院不仅已经开始采用云存储、云灾备、大数据和科学运算等云计算功能,而且也正在将应用系统迁移到云计算平台上。一些中小城市的医院甚至提出了全面云的策略,利用公有云或者私有云全面支撑医院的各项业务。医院采用混合云的模式也逐渐成为趋势,多云管理成为医院面临的需求。

  • 公有云除了面向医院提供云存储、云灾备等 IaaS 功能外,也开始为医疗机构和医疗信息化厂商提供 PaaS 服务。

  包括网络数据库、大数据处理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等,支撑医院基于云平台部署应用系统以及进行新应用系统的开发。公有云厂商将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展开竞争,在全国范围内部署有丰富云计算资源的企业在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更高效地将在某一个医院取得的成功经验向全国其他地区推广。一些公有云厂商利用云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多地为医院客户建设专属云,在竞争中取得先机。

  • 医疗健康服务交付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这一特征促成了医疗私有云的发展。

  基于某一地区或者某一城市的医疗私有云在快速发展,医疗私有云支撑互联网医疗、医共体、家庭医生、医保支付、处方共享、健康管理等业务,也是搭载人工智能等新兴系统支撑远程医疗、区域医疗等业务。传统医疗信息化优势厂商在私有医疗云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仅借助私有云支持医院升级发展,而且支持拓展多种健康医疗业务。

  • 未来医疗云的发展将会是公有云和私有云同步发展态势。

  公有云从提供 IaaS 服务逐渐扩展到 PaaS 服务,基于 PaaS 服务开始提供 SaaS 服务,例如提供影像云平台、远程医疗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应用服务。医疗私有云则是从云应用系统服务即 SaaS 服务开始落地,逐渐扩展到向整个区域的医疗机构提供 IaaS 服务,以及提供 PaaS 平台供医疗机构开发和部署更丰富的应用系统。

  • 公有云和私有云这两类厂商的竞争目前还主要处于各自圈地的态势,但是竞争已经开始。

  预计随着医疗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二者的竞争将会逐渐白热化。竞争的初期将会旗鼓相当,而随着竞争的发展,“能力”和“战略”两个维度上不断进步的企业将会获得优势。当然,除了竞争之外,公有云与私有云厂商的合作也是一种趋势,合作中可以结合双方长处,有利于竞争中占据优势位置。

  IDC 中国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高级研究经理肖宏亮表示:“医疗云在构建未来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已经被医院、医疗信息化厂商和各类云厂商所认知,医疗云不仅仅是支撑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而且也会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医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公有云厂商将会持续加大医疗云业务开拓的力度,在支撑医院业务转型中争取更多主动权;而提供医疗云解决方案的信息化厂商则会加速解决方案云化部署的进程,在整个医疗健康业务向云端迁移中争取更大优势。未来发展中,不管哪类厂商,都需要持续提升云应用能力,并持续优化未来发展战略,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优势。”

附:2018 年中国医疗行业十大预测:

  1

  到 2019 年,将会有超过 50% 的生命科学和医疗机构将会有专门的资源来支持对于真实世界证据的获取、分享和分析,以供其整个组织使用。

  医疗领域内现实世界证据(RWE – Real World Evidence)的可用性逐渐增长,让生命科学和医疗机构有更好的能力提高药物疗效和研发新药。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包括中国都正在建立 RWE 系统。随着 RWE 数据应用的成熟,需要安全的云平台、过程自动化、高级分析、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技术,这些技术将使创新者更加有章法的使用 RWE 数据。

  2

  到 2019 年,把生命科学企业、患者和医院之间关联协同在一起的数字移动连结系统将会增加 50%,以提升品牌认可、促进临床试验招募和提高用药依从性。

  IDC 预计,生命科学公司、患者和医院之间的数字移动连接将继续迅速增加,无论是由生命科学公司发起或开发的应用程序数量,还是患者和医院之间的连接,这将有助于更好的药物依从性和提高临床试验招聘的效率,从而降低成本,而且改善医院和患者之间的信任,以及促进病人治疗效果的提高。中国未来在处方共享机制的实施、PBM(药物受益管理)应用、医疗支付等领域都是开展移动连结的潜在区域。

  3

  到 2020 年,医院中基于物联网的资产跟踪和库存管理系统将会翻倍,以提高患者安全、提升员工满意度和提升运营效率。

  用于医院资产监控和跟踪的物联网平台有助于改善库存管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和可靠性,同时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护理的及时性和病人的安全。在亚太地区,IDC《2016 亚太健康调查》显示,40% 的大型医院正计划部署优化资源和资产的物联网平台,以改善患者体验。在物联网系统规划中,还将支持临床护理、远程医疗和患者生产数据(patient-generated)的使用。

  4

  到 2020 年底,用于诊疗的数据中有 15% 的数据是由患者自己收集并分享给诊疗信息系统的(自带数据模式) 。

  随着医疗机构越来越数字化,患者现在不仅能够为自身利益检索健康相关信息,而且能够独立地测量、收集和共享健康数据。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越来越多具备物联网功能的可测量和自动传输数据的传感器,患者生产的数据(PGD – Patient Generated Data)已成为临床决策有价值的信息的重要来源。作为传感器到多元化的健康监测设备(便携式、可穿戴、植入和可吸收)和连接的消费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个人健康服饰,健身追踪器)都在迅速增长。

  5

  到 2020 年,200 及以上张床位的医院中,有四分之一的医院将会部署机器人,用来承担耗时的任务、减少人工作业和避免差错,提高业务运行的可持续性并且提高患者安全。

  机器人技术被应用在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中,使现有的流程实现自动化,并且再造已经建立的系统。根据 IDC 的 2017 世界机器人调查 IDC 调查  和医院部署机器人的投资计划(IDC 卫生见解# us42725617,2017 年 6 月),北美洲 31% 的超过 200 张病床的医院、西欧 27% 的医院和亚太地区 15% 的医院已经投资机器人或计划在 2017 年投资机器人。现有的基础设施、系统、网络和系统能力的改进都需要支持机器人操作。

  6

  到 2021 年,20% 的医疗保健组织将会完成区块链的试验项目,开始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运营管理和患者识别。

  IDC Health Insights 预测,未来三年内医疗机构将专注于利用分布式记账技术(DLT)来创建不可更改的记录来管理供应链和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现在 5.7% 的医疗机构和 10.8% 的支付方反映说已经准备好应用区块链技术,30.3% 的医疗机构和 50.1% 的支付方正在评估区块链技术并打算在未来的三年中应用。预计到 2021 年,区块链技术将会被应用到分级诊疗、医保支付、商业保险支付等系统中。

  7

  到 2021 年,20% 的医疗机构和 40% 的生命科学企业将通过采用认知/人工智能技术获得 15%-20% 的生产力提升。

  根据 IDC 2016 年 IT 和通信调查(从 2017 年 1 月到 3 月),只有7% 的医疗机构和 27% 的支付方(即医疗行业总公司数量的8%)在生产中有认知/人工智能技术。到 2021 年,在整个生命科学行业中,具有操作性的认知技术有望成为核心竞争力和主要的作业工具。

  8

  在强大的数据管理需要的驱动下,到 2021 年,20% 的商业支付方的后端办公将转向业务流程即服务(BPaaS)合同模式。

  对许多支付方来说,解决方案将是把重要的后台功能业务外包给流程即外包供应商(Process-as-a-service(BPaaS)。BPaaS 厂商将扩大和优化运营中心,利用全球的劳动力,有效地配合临床和医疗保险行政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借助机器人过程自动化(RPA – Robotics Process Automation)。中国医疗保险业务也呈现出外包的趋势,例如辽阳市医保局将医疗理赔和控费管理外包给东软公司,政府部门已经接受了把流程处理作为外包服务来购买的理念。

  9

  到 2020 年,将会出现针对医疗设备制造商多达数亿美元级别的法律诉讼,引起这些诉讼的原因则是由于联网医疗设备在患者住院期间因遭受网络攻击而致使多人死亡的案件。

  医疗机构受到的威胁因素的数量和范围越来越大,因为网络犯罪者认为医疗组织是软目标。IDC 预测,医疗设备劫持病毒将是继病人数据偷窃和勒索后所开展的对医疗机构的第三波网络攻击。这些攻击不仅会涉及到网络,而且还将潜在地伤害病人并勒索赎金。到 2022 年,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辅助下,网络攻击的复杂性将急剧增加。2022 年,医疗器械商将因为遭受网络供给给患者带来损害而收到患者的集体诉讼。

  10

  到 2021 年,数字医疗服务将占到全球医疗总费用的6% 。

  新一代的数字医疗服务正以更快、更个性化的方式与消费者接触。根据《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预测,2017–2021》(IDC #CHC42906517, 2017 年 7 月),2016 年互联网医疗问诊量达到 370 万,预计 2017 年达到 2340 万,后续几年中一直维持高速增长,到 2021 年问诊量达到 4.8 亿,约占到全部就医问诊量的6%。而世界范围内,到 2021 年数字医疗服务将占到全球医疗总费用的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