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12 月 2 日消息,重庆大学官方公众号周五发文宣布,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晓旭团队及其合作者利用自主研发的三维透射电镜技术在纳米金属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12 月 1 日,重庆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在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据介绍,传统的电子显微镜技术只能观察样品表层,或者观察材料内部三维结构的二维投影,这大大限制了人们对材料微观组织的认识。在过去 20 多年内,全球广大科学家都致力于开发三维表征技术,空间分辨率在微米尺度的三维表征技术研发已取得重要进展,其应用促进了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科学发展。

但是,更多更深层次的材料科学问题需要纳米级甚至原子级的三维表征技术,将空间分辨率从微米级提高到纳米级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黄晓旭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系列基于电子衍射的三维透射电镜技术,填补了纳米级三维电镜取向成像技术的空白,将大大促进三维材料科学的发展。该团队历经 10 余年努力,且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 图为金属中位错界面的三维透射电镜成像,图源重庆大学,下同

该研究利用三维取向成像技术,首次实现了纳米金属塑性变形的三维电镜研究,且发现纳米金属塑性应变可恢复的反常现象,并揭示其物理本质。

▲ 图为纳米金属镍变形前(A)和变形后(B)三维形貌与晶体取向变化

据介绍,这一新发现发展了纳米金属塑性变形理论,将为先进纳米结构材料研发、纳米材料使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以及微纳器件功能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附研究成果原文如下:

  • 3D microscopy at the nanoscale reveals unexpected lattice rotations in deformed nickel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