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日前,懂车帝举行了每年一度的新能源汽车冬季测试,测试内容主要是各个主流品牌的新能源车型,测试内容包括 800V 超充测试、续航能力和 ACC 系统能力等,结果此测试一出,华为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董事长余承东个人朋友圈发文,称懂车帝的冬季测试“误导民众”,随后,懂车帝的这一测试被多家车企公开质疑。谁是谁非?

华为领头,懂车测试遭多家车企质疑

据相关媒体报道,懂车帝此次的冬测包含很多项目,这次产生争议的是严寒状况下,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参与测试的一共有19款,多款车型续航达成率不到50%,其中问界M7以31.6%排名倒数第一。

对此,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发文称:“坑人的测试,误导民众!科学与严谨才是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为此,AITO汽车发文称相关测试“在严寒极限及空调持续制热条件下,多次长时间开车窗、车门,严重背离用户真实使用场景”。

有了华为的质疑在先,冬测排名同样靠后的吉利和长城也表达了对懂车帝的强烈质疑,例如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就发文称:“我同样认为测评过程不科学、不严谨,结论不令人信服,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伤害了懂车帝自身的公信力。”

而长城汽车更是针对此次测试提出了八大质疑并在发布《关于共建新能源测试标准的倡议》称,在纯电续航测试环节,懂车帝测试是开启高压、开启空调进行整备,时长60—72分钟不等,同时各车型还有十多次开关门、开关车窗操作,部分车型存在开启座椅加热情况,以上操作均影响试前的电耗。

综合上述问界、长城和吉利的说法,车企们质疑懂车帝的焦点在于,在开始测试前进行了长达70分钟的原地怠速,并且空调还处于开启状态,期间还多次打开车门,从而影响了续航达成率。不过按照懂车帝的测试标准,这70分钟主要是整备车辆,给车辆架设测试设备等,关键是一视同仁。

但事实是,根据各家车企后台的数据显示,整备时间在60—72分钟不等,且中间开车门、开车窗的次数、时长也不一样。也许对于懂车帝来说,在这些整备完成后,把所有车辆充满电,再进行测试,其客观性和公正性相对来说是否更强?至少可以减少相关车企对于自身测试的质疑。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参与测试的车企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博士接受《汽车纵横》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性能测评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活”,需要有专业技术支持和严格操作程序,包括专业机构人员参与等,这是确保测评结果准确性和公正性的关键。个人或企业可以自行进行汽车性能测评,但当这些测评未遵循相关标准或严格流程时,测评结果的公开就有可能误导公众的判断,从而影响相关企业的权益。因此,公开的汽车性能测评应当遵循国家或行业认可的标准,以保证测评过程的透明度和结果的可靠性。

车企与媒体谁是谁非,坚守底线才能双赢

众所周知,懂车帝是一家企业,是汽车领域的媒体企业,在PC互联网时代,汽车之家是王者,而是移动传媒时代,懂车帝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大的汽车专业传媒了,受众多达2.2亿,对整个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有着重大影响。

在我们看来,即便是懂车帝之后被证实确实存在测试不严谨(收钱做测试排名除外),但也不能就此全盘否定一个媒体在行业中所起到的客观报道和监督作用,尤其是在当下最为火爆的新能源汽车领域,车企发布会已然成为某些车企自吹自擂的舞台,可一旦后续用户使用中出现问题,则是百般的推诿,甚至将责任甩锅给用户,与发布会上的自吹自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所以越是这个时候,就越需要媒体的监督作用,以第三方客观独立的视角还市场和用户以真实。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某些媒体受利益驱使,与某些车企站在一起,推波助澜,进行夸大,甚至是违背事实的宣传报道、测试等。而要减少和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除了媒体的行业自律外,还需要我们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而对于受到不实报道负面影响的车企,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借助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一味地在公共场合和平台贬低媒体,除了造势营销的嫌疑外,也很难服众,反而让市场和用户困惑倍增。

总之,国内的媒体与车企要健康有序地发展,双方都需要有行业内坚守的底线和操守,否则媒体失去的将是公信力,而车企也会失去自己的市场和用户,必是双输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