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初一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案例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初一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案例-风君子博客

1、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是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下面我谈谈这一学期来我对七年级数学的几点体会:

  一、明确学习的目的性七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学习动机所决定。

  二、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点燃学生对数学“爱”的火花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记忆会深刻而持久,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利用课本每一章开始的插图,提出一般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了解每一章的学习目的;此外,我还利用学生每天的作业反馈和单元测验成绩的反馈,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适应生理和心理特点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往往直接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在心理调动起来,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数学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让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为了适应学习注意里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生理特点,每节课授课不超过分钟,剩下的时间看书或做练习。

  四、数学思想

  寓数学思想于课堂教学中数学观念、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科学中的重要组成因素,是数学科学的灵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课本中没有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的教给学生,这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理数这一章特别突出了数型结合的思想,紧扣数轴逐步介绍数的对应关系,启发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练习时引导学生思考一般情形下的结论,从中渗透归纳的思想方法,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

  其实,数学思想渗透到概念的定义、法则的推导,定理的问题证明和具体解答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站在方法论的高度讲出学生在课本的字里行间看不出的奇珍异宝,讲出决策和创造的方法,精心提炼,着意渗透,经常运用。

2、初一数学下册教案

一、内容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

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

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

数、实数、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三)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

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

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迷路的时

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采用“问题情景―探究交流―得出结论―强化训练”的模式

展开教学。

3、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总结、训练等活动中的主

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判断和举例,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

揭示思维过程和反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3)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

教学效果。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提出问题

[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通过运算下列四个小题,你能总结出结果与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吗?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问题

1、[学生回答]分组交流、讨论

2m+3n)2= 4m2+12mn+9n2,-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2m+3n)2= 4m2-12mn+9n2。

1)原式的特点。

2)结果的项数特点。

3)三项系数的特点特别是符号的特点)。

4)三项与原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

2、[学生回答] 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语言描述: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3、[学生回答]完全平方公式的数学表达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口答: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

a+3)2=______________, -c+5)2=______________,

-7-a)2=______________, 0.5-a)2=______________.

2、判断:

)① a-2b)2= a2-2ab+b2

)② 2m+n)2= 2m2+4mn+n2

)③ -n-3m)2= n2-6mn+9m2

)④ 5a+0.2b)2= 25a2+5ab+0.4b2

)⑤ 5a-0.2b)2= 5a2-5ab+0.04b2

)⑥ -a-2b)2=a+2b)2

)⑦ 2a-4b)2=4a-2b)2

)⑧ -5m+n)2=-n+5m)2

3、小试牛刀

① x+y)2 =______________;② -y-x)2 =_______________;

③ 2x+3)2 =_____________;④ 3a-2)2 =_______________;

⑤ 2x+3y)2 =____________;⑥ 4x-5y)2 =______________;

⑦ 0.5m+n)2 =___________;⑧ a-0.6b)2 =_____________.

〈四〉、[学生小结]

你认为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1)公式右边共有3项。

2)两个平方项符号永远为正。

3)中间项的符号由等号左边的两项符号是否相同决定。

4)中间项是等号左边两项乘积的2倍。

〈五〉、冒险岛:

1)-3a+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m)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m+2n)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5a-1/2b)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mn+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2b-0.2)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xy2-3x2y)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n3-3m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学生自我评价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本节课,我们自己通过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出了完全平方公式。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

〈七〉[作业] P34随堂练习P36习题

3、初一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师生的交流与探索下,轻松愉快地学到新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数轴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形成“脑中有图,心中有数”的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教材解读

借助数轴引出对绝对值的概念,并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发现绝对值的性质特征,利用绝对值来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让学生直观理解绝对值的含义,不要在绝对值符号内部出现多重符号和

字母,多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归纳、验证。

三、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激趣感知]

博物馆、农场到学校与学校到博物馆农场的距离的关系。

[媒体展示课件,认知生活中的有些问题]

不考虑相反意义,只考虑具体数值。

[创设情境,实例导入]利用动画展示,让学生在有趣的图画中感受绝对值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物的形象符合学生心理,学生兴趣很高,踊跃发言,95%的学生能顺利的解决问题。

师生互动

[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1、引导学生得出绝对值定义及表示方法。

2、同桌之间互相举例。

[展示:启发学生交流了解绝对值]

归纳绝对值概念,教师指出表示方法。

[师生互动、探索新知]:学生根据情境感知初步认知绝对值,并通过对其概念的理解求解一个数的绝对值。

同桌之间举例,效果良好,体现了“自主――协作”学习。

阅读课文,互动探索

求解各数的绝对值后讨论

1、想一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学生举例,并进行观察、比较、归纳。

2、议一议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得结论教师质疑: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否为负数?学生通过分析理解绝对值的内在涵义。

阅读课文:从各数的绝对值归纳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阅读课文:“想一想]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阅读课文:“议一议]

学生分析各类数的绝对值与本身的关系,并对教师的质疑进行深究。

[趣引妙答,思路点拨]通过学生举例思考,对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进行观察对比,从而得到它们的关系。

学生从“特殊――一般”分类归纳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并通过归纳总结出绝对值的内在涵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协商、讨论中将问题逐渐明朗化、具体化,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内容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3、做一做

[激趣探知]

教师出示过关题目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最终找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师生归纳两页数比较大小的两种方法。

[探索用绝对值比较两负数的方法]

体验概念的形式过程

旧知识的引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新知,从已有知识逐渐到新知识,不但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分解了本节的难点。

从旧知识层层引入,学生兴趣十足,提高了教学效果,突破了难点,学生接受轻而易举。

巩固练习

[绝对值比较两负数大小的运用]

情境: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媒体展示,出示习题]:

运用绝对值比较负数大小。

[变成训练,巩固反馈]

继续对绝对值比较负数大小进行巩固练习。

由以上练习层层深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且印象深刻。

知识延伸

[学生探究,教师点拨]

[媒体展示]

绝对值定义,代数意义及内在涵义的的灵活应用。

[知识延伸,目标升华]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细致的理解知识点。

学生能够互相评点,共同探索,既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又强化了协作精神。

4、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一个多月来,我通过不断努力,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别有洞天。

  一、成功的经验和感受

  1、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课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图形,制作出纸质的立体图形。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2、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正如我们所说的,“代数式在生活中”。

  3、创新设计让学生体现积极向上

  在学生上网查询,精心设计、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是以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作业为课题内容设计的一节课,以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设计一幅图,并说明你想表现什么。事先由老师将课题内容布置给学生。由两位学生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其他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说明自己的创意。最后,老师作为特约指导,对学生的几何图形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整节课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同时这也是跨学科综合学习的一种尝试。

  4、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调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有关数据,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学生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搜集数据的过程,搜集的统计图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学生从中能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不足和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

  1、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环境氛围。

  2、注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在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关系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

  在教师角色转变上多做工作,增强自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向开放型的教师迈进。

  4、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特别是驾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和自己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5、不断学习和提高现代化教学技术。

  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能制作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之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质量。

  另外,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袁鹏同学平时不太安份,但数学测评做得比较多,我及时在我所教的两个班中表扬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惊喜,并在之后的学习较为积极。而学生有好几个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我反复强调会与不会只是迟与早的问题,只要你肯学。同时,我加强课外的辅导,想办法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经过近一年来的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5、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 现的初二学生中,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我们的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

  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

  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

  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我们的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以上,我们就初一数学经常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建议,但有一点要强调的是,任何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效,同学们在学习中千万要避免形式化,要追求实效。任何考试都是考人的头脑,决不是考大家的笔记记的是否清楚,计划制定的是否周全。

  习惯、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均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6、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关于学情。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环境的改变会引起情绪的变化,一方面由于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对过去的学校、老师和同学等等或多或少有留念之情,不愿与新同学交流,另一方面,从小学进入初中,在新知识面前,充满了好奇与新鲜,这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交替出现,所以既要学得好,又要注意教学生。我在这这方面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了,还要进一步努力。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关键和疑点。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概念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地方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抓好这环节是成功的一半。我要求学生在听课时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这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上课时要求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比如为什么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让学生讨论,各述己见,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听得不仔细,理解不透,收效甚微。因此我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是为复习巩固服务的。

  走出从数学到数学的圈子,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找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的,学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新教材数学知识的学习力求从生活实例出发,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引入学习的主题,因此在上课时必须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如:在有理数教学中,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问题,老师从学校出发,骑车向东走了3千米到达小聪家,继续向东走了15千米到达小明家,最后向西走了85千米到达小颖家你能用数轴表示小聪家、小明家、小颖家以及学校的位置吗?你能说出小颖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吗?解:以学校为原点,向东方向为正方向建立数轴如图小颖家在学校的西面4千米处(由学生合作完成)。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中感觉比较成功的地方,但是从周考中,我也发现了我的不足,比如忽视了找规律和实际应用教学的复习,把重点放在了传统的有关有理数了,而周考试题却出现了一道绝对值化间的题和三道实际应该的题目,学生得分率相当低。再就是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差生还相当多,连最基本的运算都不过关。所以在本月剩下的时间里,我不应该忽视任何问题,不应该用旧的观点想问题。更应该加强差生的培养,努力做到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通过6、8班的成绩对比,我认为由于8班学生不太爱回答问题,所以我在上课时,常常把问题放慢速度,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思考,知识就掌握的比较牢固,而总认为6班学生的听课效率较高,他们的回答速度也快,其实这都是一些表面现象,忽视了让整体课堂教学的纪律和准确度的要求,所以在以后我要用同样的方法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对待自己女儿的心对待每一名学生。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努力,迈上新的台阶。

7、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和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为不少同学进入初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初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负数这使一些习惯于自然数运算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产生恐惧心理就使一些小学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新生进入初中数学课堂。然而,有50%的学生认为,”数学学科最难学”、通过调查了解,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的疑惑就是”我们该如何学好数学?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能忙着上新课而是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学数学?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首先要对数学感兴趣

  有些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就不喜欢学数学,其实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联系非常密切的,只要我们对它感兴趣了,学习它就非常轻松来了。

  二、要改变观念

  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六年级,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使你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因为小学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熟练程度,即可提高成绩,既使是这样,对有些问题理解得不够深刻甚至是不理解的。初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

  三、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学生在校期间,在课堂的时间占了大部分。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成绩的好坏,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的新知识,可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讲;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合理安排听课过程

  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练习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3、对于课堂中讲的知识及时的回顾、反思

  四、做练习及时巩固

  有的同学觉得上课老师讲的我也都会,可过几天在做题就忘记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做题不够多,没能及时的巩固,所以要想学好数学就应多做题,才能达到灵活运用。

8、初一数学下册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观察、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重点、难点

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主体的课件.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自学指导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

三、问题导学

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AOC和∠BOC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AOC和∠BOD有公共的顶点O,而是∠AOC的两边分别是∠BOD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以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有”相邻”关系的两角互补,”对顶”关系的两角相等.

3).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

四、典题训练

1.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2.:判断下列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

小结

自我检测

一、判断题:

1.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而且这两角互为补角,那么它们互为邻补角. )

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 )

二、填空题:

1.如图1,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BOE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的邻补角是________.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

2.如图2,直线AB、CD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则∠EOF=________.

三、解答题:

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1)若∠AOC+∠BOD=100°,求各角的度数.

2)若∠BOC比∠AOC的2倍多33°,求各角的度数.毛

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

9、初一数学下册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三线八角中没有公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知道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毛

2.通过比较、观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重点难点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出右图中所有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图中的∠1与∠5,∠3与∠5,∠3与∠6是邻补角或对顶角吗?

若都不是,请自学课本P6内容后回答它们各是什么关系的角?

二・问题导学

1.如图⑴,将木条,与木条c钉在一起,若把它们看成三条直线则该图可说成”直线和直线与直线相交”也可以说成”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了小于平角的角共有个,通常将这种图形称作为”三线八角”。其中直线,称为两被截线,直线称为截线。

2.如图⑶是”直线,被直线所截”形成的图形

1)∠1与∠5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在截线EF的,形如” “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位角。

2)∠3与∠5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在截线EF的,形如” “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内错角。

3)∠3与∠6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在截线EF的,形如” “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3.找出图⑶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4.讨论与交流: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邻补角、对顶角”在识别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2)归纳总结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

同位角:”F”字型,”同旁同侧”

“三线八角”内错角:”Z”字型,”之间两侧”

同旁内角:”U”字型,”之间同侧”

三・典题训练

例1.如图⑵中∠1与∠2,∠3与∠4, ∠1与∠4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什么角?

小结将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各组成一个角,两食指相对成一条直线,两个大拇指反向的时候,组成内错角;

两食指相对成一条直线,两个大拇指同向的时候,组成同旁内角;

自我检测

⒈如图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与∠2是同位角B、∠2与∠3是同位角

C、∠1与∠3是同位角D、∠1与∠4不是同位角

⒉如图⑸,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和是同位角,∠A和是内错角,∠A和是同旁内角.

⒊如图⑹,直线DE截AB, AC,构成八个角:

①指出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②∠A与∠5, ∠A与∠6, ∠A与∠8,分别是哪一条直线截哪两条直线而成的什么角?

⒋如图⑺,在直角ABC中,∠C=90°,DE⊥AC于E,交AB于D .

①指出当BC、DE被AB所截时,∠3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②试说明∠1=∠2=∠3的理由.提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

相交线与平行线练习

课型:复习课:备课人:徐新齐审核人:霍红超

一.基础知识填空

1、如图,∵AB⊥CD已知)

∴∠BOC=90° )

2、如图,∵∠AOC=90°已知)

∴AB⊥CD )

3、∵a∥b,a∥c已知)

∴b∥c )

4、∵a⊥b,a⊥c已知)

∴b∥c )

5、如图,∵∠D=∠DCF已知)

∴_____//______ )

6、如图,∵∠D+∠BAD=180°已知)

∴_____//______ )

第1、2题) 第5、6题) 第7题) 第9题)

7、如图,∵ ∠2 = ∠3 )

∠1 = ∠2已知)

∴∠1 = ∠3 )

∴CD____EF )

8、∵∠1+∠2 =180°,∠2+∠3=180°已知)

∴∠1 = ∠3 )

9、∵a//b已知)

∴∠1=∠2 )

∠2=∠3 )

∠2+∠4=180° )

10.如图,CD⊥AB于D,E是BC上一点,EF⊥AB于F,∠1=∠2.试说明∠BDG+∠B=180°.

二.基础过关题:

1、如图:已知∠A=∠F,∠C=∠D,求证:BD∥CE 。

证明:∵∠A=∠F 已知)

∴AC∥DF )

∴∠D=∠ )

又∵∠C=∠D 已知),

∴∠1=∠C 等量代换)

∴BD∥CE )。

2、如图:已知∠B=∠BGD,∠DGF=∠F,求证:∠B + ∠F =180°。

证明:∵∠B=∠BGD 已知)

∴AB∥CD )

∵∠DGF=∠F;已知)

∴CD∥EF )

∵AB∥EF )

∴∠B + ∠F =180° )。

3、如图,已知AB∥CD,EF交AB,CD于G、H, GM、HN分别平分∠AGF,∠EHD,试说明GM ∥HN.

10、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积极促进自己的观念改变,以实现由静态的,片面的、反论的数学观向动态的,辩正的模式论的数学观的转变。对于本学期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特作以下反思:

  一、课堂教学的思索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特长,都潜藏着许多“闪光点”和存在各自的薄弱点。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做优生的培养又要照顾中等生,更要注意后进生的转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加强个别辅导、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尽可能给各类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

  2、抓好“三基”教学

  “三基”教学是指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基本能力培养。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是初中代数、几何中概念、法则、性质、公式以及由内容反映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技能是应用基础知识按照一定程序及步骤来完成的动作、能力,是对思想材料进行加工的活动过程的概括。“三基”教学是抓好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基石。

  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展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素质教育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能力的培养又依赖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式,因此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深入教学的重要体现。本人在教学中主要以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4、挖掘教材德育素材,进行思想教育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结合知识的传授,恰当介绍中国古今数学的伟大成就,使学生了解祖国丰富的科学贡献逐步提高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意识到有责任继承民族的光荣传统。使学生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纯正的思维素质。也只有真正把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才能适应21世纪人才素质需要的根本要求。

  二、备课的修正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之为演奏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备课就是谱曲了。反思一下,着重修正三点:

  1、备教材。

  进一步花功夫吃透教材,科学处理教材。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往往显得层次不强,对照例题(习题)精心设计一些铺垫或引申的题目,形成例题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各自的成功。做好每节课的理性审视工作,今天的课哪些地方成功了,哪些地方失败了,哪些地方还需改进。不断总结成败得失。

  2、备学生。

  我感觉备学生是备课的难点,难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参差不齐的思维体。要做到经常自觉地深入学生,从课内外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一个重要的工作要做好面批作业。尽最大可能亲自来到每一位学生身边,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边探讨,边批改。改善师生感情,使学生做作业更具有纠正错误的主动性。

  3、备练习。

  要从巩固教学成果、检测教学效果的前提出发,精心选择作业。具体做好三点:①与本课密切对应的最能强化教学重点的练习;②要符合本课的练习,需要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的生疏程度如何,怎样诱导;③针对学生出错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中的易错点,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重新理解的机会,从而深刻理解基础知识。

  三、数困生的转化

  1、正确认识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按照多元智力理论,许多数学学困生实际上就是在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方面具有弱势,而在其它某一种或某几种智力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生。如果这些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智力来学习,那么他们完全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取得好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学生不同特点的教育方法,有效地因材施教

  2、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针对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教师应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例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时,学生对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感到抽象难掌握。我教给他们两种方法。一是口诀法:“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了。”学生觉得易懂、好记、轻松。二是数形结合法:先通过画线把各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再看数轴上被各条线都覆盖的那一部分所表示的数,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学生感到这样的方法形象、直观,便于操作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注重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首先,通过直观教学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其次。加强对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应恰当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及相关有趣的事例,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再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挖掘数学的美,进行美的创造、美的教育;可以巧妙设障,营造悬念;可以进行教学的再创造,再发现,再探索等等,使得学困生在愉快的教学诱导下激发起对数学的兴趣。教师还应注重情感教育。学困生尤其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当他们失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心理抚慰,主动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和克服困难;当他们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尽管已经看出学生某道题的计算是错误的,但还是以亲切的话语启发学生,使学生既能感到自己的进步和希望,同时又找到了自己的错误与不足。

  4、分层设计练习和试题,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我在一堂课内安排两次反馈。第一次反馈——尝试练习。如发现问题,及时补充讲解,起强化、调节作用,第二次反馈——课堂作业,如再发现缺陷,当堂就能补救。精心设计每个练习,做到有的放矢,在反馈基础上,重视讲评,具体地帮助学困生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并在实际运用中,逐渐形成技能技巧。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对学困生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在出试卷时,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并在考试前对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对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就可能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会得较高分数的机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逐步培养他们,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我体会到,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自己认识自我的过程。我决心大胆探索,用智慧经营教学,用感情去灌溉学生,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作出应有的努力。

11、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关于学情。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环境的改变会引起情绪的变化,一方面由于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对过去的学校、老师和同学等等或多或少有留念之情,不愿与新同学交流,另一方面,从小学进入初中,在新知识面前,充满了好奇与新鲜,这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交替出现,所以既要学得好,又要注意教学生。我在这这方面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了,还要进一步努力。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关键和疑点。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概念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地方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抓好这环节是成功的一半。我要求学生在听课时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1)听这节课的学习要求;

  (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

  (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

  (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5)听好课后小结。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上课时要求学生注意: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

  (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比如为什么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让学生讨论,各述己见,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听得不仔细,理解不透,收效甚微。因此我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要求学生:

  (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

  (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是为复习巩固服务的。

  走出从数学到数学的圈子,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找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的,学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新教材数学知识的学习力求从生活实例出发,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引入学习的主题,因此在上课时必须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如:在有理数教学中,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问题,老师从学校出发,骑车向东走了3千米到达小聪家,继续向东走了1.5千米到达小明家,最后向西走了8.5千米到达小颖家.你能用数轴表示小聪家、小明家、小颖家以及学校的位置吗?你能说出小颖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吗?解:以学校为原点,向东方向为正方向建立数轴如图.小颖家在学校的西面4千米处.(由学生合作完成)。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中感觉比较成功的地方,但是从周考中,我也发现了我的不足,比如忽视了找规律和实际应用教学的复习,把重点放在了传统的有关有理数了,而周考试题却出现了一道绝对值化间的题和三道实际应该的题目,学生得分率相当低。再就是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差生还相当多,连最基本的运算都不过关。所以在本月剩下的时间里,我不应该忽视任何问题,不应该用旧的观点想问题。

  更应该加强差生的培养,努力做到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通过6、8班的成绩对比,我认为由于8班学生不太爱回答问题,所以我在上课时,常常把问题放慢速度,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思考,知识就掌握的比较牢固,而总认为6班学生的听课效率较高,他们的回答速度也快,其实这都是一些表面现象,忽视了让整体课堂教学的纪律和准确度的要求,所以在以后我要用同样的方法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对待自己女儿的心对待每一名学生。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努力,迈上新的台阶。

12、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今年,已是我在新兴中学担任初一数学的教学工作,反思这几年的教学总感到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思考。从多次的考试中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许多学生对于比较基本的题目的掌握还存在有很大的问题。这些看似简单的题目却出现了错误,平时教学中总感到这些问题学生都会了,不需要过多强调,但事实上却是问题的严重之处,因此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学生练习的反馈与矫正。

  平时的教学,我们要求学生数学作业本必须及时上交,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设法解决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订正的作用,将反馈与矫正落到实处,切实抓好当天的问题当天了解、当天解决、矫正到位,也就是说反馈要适时,矫正要到位。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反馈来的信息是否真实,矫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因为反馈的信息虚假或不全真实,那么我们就发现不了问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也就不会采取及时、正确的矫正措施。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反馈矫正的及时性。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可利用提问或板演等多种方式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一般我们应把提问、解答、讲评、改错紧密的结合为一体,注意辅导其学习方法,并针对其学习上的缺漏予以辅导纠正,作业及时批改,当天问题当天解决,及时的做好信息反馈。做好月考及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知识缺漏情况的统计及分析,进行针对性的评讲,要求学生做好纠错记录,准备专门的纠错本,便于学生把易错的题型准确的纠正,并不易忘记。针对性的进行跟踪训练及检查。同时不要把讲评和改错拖得太长。最好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及时反馈在当日为好。

  二、注意反馈矫正的准确性。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积极热情地帮他们答疑解难,使他们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尝试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尝到学习进步的甜头。从而主动与老师配合及时矫正作业及考试中的问题。

  三、注意反馈矫正的灵活性。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反馈矫正形式。可提前设计矫正方案,也可预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少走一些弯路。在获取信息后,认真分析其问题的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矫正方案。避免学生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在作业的检查过程中,要求进一步落实学生是否存在抄作业现象,是否认真订正作业。总之,反馈矫正一定要落在实处。

  我们要主动辅导,及时令其矫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然,如果我们只强调学生的主动和自觉,而不注意自身的主动和自觉,结果也会不尽人意。

  总之,反馈与矫正在教学中总是循环往复的,不断加强反馈与矫正,对于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必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反馈与矫正。

13、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一月来,我通过不断努力,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别有洞天。

  一、成功的经验和感受

  1、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课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图形,制作出纸质的立体图形。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2、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正如我们所说的,“代数式在生活中”。

  3、创新设计让学生体现积极向上

  在学生上网查询,精心设计、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是以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作业为课题内容设计的一节课,以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设计一幅图,并说明你想表现什么。事先由老师将课题内容布置给学生。由两位学生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其他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说明自己的创意。最后,老师作为特约指导,对学生的几何图形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整节课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同时这也是跨学科综合学习的一种尝试。

  4、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调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有关数据,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学生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或

  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搜集数据的过程,搜集的统计图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学生从中能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不足和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

  1、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环境氛围。

  2、注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关系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师角色转变上多做工作,增强自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向开放型的教师迈进。

  4、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特别是驾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和自己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5、不断学习和提高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能制作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之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质量。

  另外,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有同学平时不太安份,但数学测评做得比较多,我及时在我所教的两个班中表扬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惊喜,并在之后的学习较为积极。而学生有好几个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我反复强调会与不会只是迟与早的问题,只要你肯学。同时,我加强课外的辅导,想办法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经过近一年来的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14、初一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3、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重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1、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问题: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

师生共同归纳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哪个方向运动了多少米?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就是5+-3)=2m)

师生借此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经过两次运动后,物体又回到了原点。也就是物体运动了0m。

师生共同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你能用加法法则来解释这个法则吗?

学生回答:可用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来解释。

一般地,还有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巩固知识

课本P18例1,例2、课本P118练习1、2题

四、总结

运算的关键:先分类,再按法则运算;

运算的步骤: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注意:要借用数轴来进一步验证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异号两数相加,首先要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加。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4习题1.3第1、7题。

15、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从平时的练习和检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惰性表现突出。在新授课中,理解的内容多,记忆的内容少,特别是学生对记忆,掌握不够,容易出现三天不记,几乎忘记的现象。另外家庭实验动手的少,上课提问鸦雀无声,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积极地自觉地促进自己的观念改变,以实现由静态的、片面的数学观向动态的、辩正的数学观的转变,特别是实现对上述问题的不自觉的认识向自觉认识的转化。

  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关注现在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并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爱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觉自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要以学生的分数论英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鼓励学生敢于反驳,挑战课本,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对于初一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对于我们新分教师来说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足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够全面、开放。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样情况,教师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不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引导不到位;是教师制定的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的难点出现了不相符合;是教师期盼过高,还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级的认知水平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发展。教师千万不能埋怨责怪学生,不反思自己,只会适得其反,以致把简单的问题都变成学生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要教给学生需要的数学。

  二、对教学计划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安排还存在以下几点缺乏:

  (1)缺乏对教材内容转译;

  (2)缺乏对已学知识的分析、综合、对比、归纳和整体系统化;

  (3)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4)缺乏对自我上课的经验总结。

  三、征求学生意见

  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若在课堂上设计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则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很高。课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体会:

  (1)抓住知识本质特征,设计一些诱发性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2)问题的设计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应设计一些既能让学生动手触摸、又能动脑思考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观察、实践、归纳、猜想和证明”的探究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学后记中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四、对教学误区的反思

  误区之一:教师讲得清。学生就听得懂

  讲,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听,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清晰透沏且带有启发性的讲解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时先决条件,然而,教师讲得清,学生却未必听得懂,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如坠云雾,如果教师讲课只顾自己津津有味,不顾来自于学生一方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的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这样不是听不懂,便是囫囵吞枣。为了做到教师讲得清,学生听得懂。教师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严格按“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握起点,抓住关键,突出重 点,分析难点,用事先准备好的语言,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地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最近发现区”。在课堂的业余时间段内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后发现知识,领悟所学。同时要及时反馈学生,加强效果回授,对未听清之处给学生以二次补授之机会,及时扫清障碍,将学习上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误区之二:教师觉得简单,学生就学得容易

  教师常常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孰不知,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学生而言,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况且,有时教师对教材的难点不清楚,习题讲得不透彻,也会导致简单问题变为学生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全面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地施教,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在学知识中提高能力。

  当然,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只要我们更新观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规范,把新课标的精髓渗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就一定能够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16、初一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数学教学工作,反思这一学期的教学总感到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思考。从多次的考试中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学生对于比较根本的标题的控制具有很大的问题,这些看似简略的标题却涌现了各种各样的过错,平时教学中总感到这些问题学生都会了,不需要再多强调,但事实上却是问题的严重之处,看来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学生练习的反馈与矫正。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数学作业本必需及时上交,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及时设法解决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订正的作用,将反馈与矫正要落到实处,切实抓好当天了解、当天解决、矫正到位,也就是说反馈要适时,矫正要到位。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反馈来的信息是否真实,矫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因为反馈的信息虚伪或不全真实,那么我们就发现不了问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就不会采用及时、精确的矫正办法。我以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反馈矫正的及时性。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可利用提问或板演等多种方式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一般我们应把提问、解答、讲评、改错紧密的结合为一体,不要把讲评和改错拖得太长。最好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及时反馈在一日为好。

  二、注意反馈矫正的精确性。在教学中我们必需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积极热情地帮他们释疑解难,使他们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尝试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尝到学习提高的甜头。

  三、注意反馈矫正的灵活性。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反馈矫正情势。可提前设计矫正计划,也可预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获取信息后,认真剖析其问题的实质,发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实行矫正计划。 在作业的检讨过程中,要求进一步落实学生是否存在抄作业现象,是否认真订正作业。总之,反馈矫正必定要落在实处。

  我们要自动辅导,及时令其矫正。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自动性和自觉性,当然,如果我们只强调学生的自动和自觉,而不注意自身的自动和自觉,成果也会不如人意。

  总之,反馈与矫正在教学中总是循环往复的,不断增强反馈与矫正,对于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必将起到必定的推进作用。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重视反馈与矫正。

17、初一数学优秀教学反思

  一个多月来,我通过不断努力,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别有洞天。

  一、成功的经验和感受

  1、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课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图形,制作出纸质的立体图形。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2、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正如我们所说的,“代数式在生活中”。

  3、创新设计让学生体现积极向上

  在学生上网查询,精心设计、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是以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作业为课题内容设计的一节课,以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设计一幅图,并说明你想表现什么。事先由老师将课题内容布置给学生。由两位学生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其他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说明自己的创意。最后,老师作为特约指导,对学生的几何图形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整节课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同时这也是跨学科综合学习的一种尝试。

  4、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调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有关数据,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学生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搜集数据的过程,搜集的统计图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学生从中能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不足和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

  1。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环境氛围。

  2。注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在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关系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

  在教师角色转变上多做工作,增强自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向开放型的教师迈进。

  4。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特别是驾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和自己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5。不断学习和提高现代化教学技术。

  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能制作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之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质量。

  另外,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袁鹏同学平时不太安份,但数学测评做得比较多,我及时在我所教的两个班中表扬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惊喜,并在之后的学习较为积极。而学生有好几个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我反复强调会与不会只是迟与早的问题,只要你肯学。同时,我加强课外的辅导,想办法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经过近一年来的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关于初一数学教学反思总结,以供各位老师交流和分享,我们一起共勉吧!

18、初一数学教案一等奖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学习与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懂得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概念的生成、应用,体会相反数的意义,简化数的符号,学习观察、归纳、概括的策略与方法;

  情感态度: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学习,促进交流,激发兴趣。

  二、学程与导程活动:

  A、准备活动:

  1、师生游戏“唱反调”:我们知道在小学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就是负数。现在我说一个正数,你们给它添上“-”号说出来,我如果说一个负数,你们反过来说出对应的正数。+3、+1、-1/2、-18.4、0.75,学生很快说出-3、-1、1/2、18.4、-0.175。

  2、上述“唱反调”的两个数3与-3,1与-1,-1/2与1/2……,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何?可建议生择两组在数轴上表示以后作答在原点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真可谓从原点背道而驰“唱反调”)。

  提问: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4的点有几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归纳: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B、学习概念:

  1、像3和-3,1和-1,-1/2和1/2这样,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给它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名称合适呢?生:互为相反数,师:很好,我们把上述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number)。也就是说3的相反数是-3,-3的相反数是3。可见: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

  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a”可读成“a的相反数”。

  2、在数轴上看,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关于原点对称)

  3、从上述意义上看,你看如何规定0的相反数更为合理?

  商讨得:0的相反数仍是0,即0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

  C、应用举例:

  1、两人一组,一人任说一个有理数,请同伴说出它的相反数。

  2、如果a=-a,那么表示数a的点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a=?a=0)。

  3、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就得到这个数的相反数,同样地,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如:-+5)=-5,–5)=5,-0=0。

  结合前面相反数意义的量的学习,还可赋予–5)怎样的意义,从而帮助自己理解–5)=5吗?

  4、化简下列各数P124练习,你愿意继续尝试化简下列各式吗?

  +-2/3),–2/3),-+2/3),++2/3)

  你能试着总结规律吗?括号内外同号结果为正,括号内外异号结果为负)。

  5、若a=-5,则-a=;若-x=7,则x=。

  三、笔记与板书提纲:

  课题应用举例中的2

  活动引例应用举例中的4学生练习)

  概念

  四、练习与拓展选题:

  1、教科书P18/3;

  2、如图是正方形纸盒的侧面展示图,请你在正方形内分别填上6个不同的数,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写出满足条件的一种情形即可)。

19、初一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今年,已是我在新兴中学担任初一数学的教学工作,反思这几年的教学总感到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思考。从多次的考试中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许多学生对于比较基本的题目的掌握还存在有很大的问题。这些看似简单的题目却出现了错误,平时教学中总感到这些问题学生都会了,不需要过多强调,但事实上却是问题的严重之处,因此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学生练习的反馈与矫正。

  平时的教学,我们要求学生数学作业本必须及时上交,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设法解决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订正的作用,将反馈与矫正落到实处,切实抓好当天的问题当天了解、当天解决、矫正到位,也就是说反馈要适时,矫正要到位。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反馈来的信息是否真实,矫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因为反馈的信息虚假或不全真实,那么我们就发现不了问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也就不会采取及时、正确的矫正措施。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反馈矫正的及时性。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可利用提问或板演等多种方式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一般我们应把提问、解答、讲评、改错紧密的结合为一体,注意辅导其学习方法,并针对其学习上的缺漏予以辅导纠正,作业及时批改,当天问题当天解决,及时的做好信息反馈。做好月考及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知识缺漏情况的统计及分析,进行针对性的评讲,要求学生做好纠错记录,准备专门的纠错本,便于学生把易错的题型准确的纠正,并不易忘记。针对性的进行跟踪训练及检查。同时不要把讲评和改错拖得太长。最好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及时反馈在当日为好。

  二、注意反馈矫正的准确性。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积极热情地帮他们答疑解难,使他们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尝试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尝到学习进步的甜头。从而主动与老师配合及时矫正作业及考试中的问题。

  三、注意反馈矫正的灵活性。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反馈矫正形式。可提前设计矫正方案,也可预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少走一些弯路。在获取信息后,认真分析其问题的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矫正方案。避免学生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在作业的检查过程中,要求进一步落实学生是否存在抄作业现象,是否认真订正作业。总之,反馈矫正一定要落在实处。

  我们要主动辅导,及时令其矫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然,如果我们只强调学生的主动和自觉,而不注意自身的主动和自觉,结果也会不尽人意。

  总之,反馈与矫正在教学中总是循环往复的,不断加强反馈与矫正,对于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必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反馈与矫正。

20、初一数学期末教学反思

  一个多月来,我通过不断努力,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别有洞天。

  一、成功的经验和感受

  1、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课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图形,制作出纸质的立体图形。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2、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正如我们所说的,“代数式在生活中”。

  3、创新设计让学生体现积极向上

  在学生上网查询,精心设计、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是以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作业为课题内容设计的一节课,以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设计一幅图,并说明你想表现什么。事先由老师将课题内容布置给学生。由两位学生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其他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说明自己的创意。最后,老师作为特约指导,对学生的几何图形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整节课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同时这也是跨学科综合学习的一种尝试。

  4、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调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有关数据,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学生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搜集数据的过程,搜集的统计图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学生从中能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不足和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

  1、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环境氛围。

  2、注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在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关系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

  在教师角色转变上多做工作,增强自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向开放型的教师迈进。

  4、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特别是驾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和自己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5、不断学习和提高现代化教学技术。

  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能制作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之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质量。

  另外,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袁鹏同学平时不太安份,但数学测评做得比较多,我及时在我所教的两个班中表扬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惊喜,并在之后的学习较为积极。而学生有好几个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我反复强调会与不会只是迟与早的问题,只要你肯学。同时,我加强课外的辅导,想办法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经过近一年来的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关于初一数学教学反思总结,以供各位老师交流和分享,我们一起共勉吧!

21、初一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一数学下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下面,我结合一些具体案例,对本学期教学进行反思:

  一、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图形认识初步”这节课中,有一道题问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有几个不同的展开面,我想,如果直接给学生答案有11种基本图形,他们不但不明白为什么,也想象不出来这11种基本图形会是怎样形成的,于是我让同学们从家带来正方体图形,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剪,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二、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由于在新教材中没有 “代数式”这节课,但在选学内容中,却有“代数的故事”为了让学生能简洁地明白代数式,我采用了由生活实际出发,只要让学生能明白代数式实质就是用数来代替字母,就完成了教学目的,在举例时,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我说一个事实,如“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学生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三、实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在本学期习题中有关 “几何体的切截”的问题,我想没有实践学生是不会有立体感的于是,我就让学生带来土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四、在本学期中我还采取了激励政策,我从家中拿来印泥

  如果某个学生回答的问题比他本人的能力强,就奖励给他一个大奖,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论什么档次的学生都有获奖的可能,使学生能抬抬脚就得到满足。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努力,迈上新的台阶。

22、初一数学优秀教学反思

  今年,已是我在新兴中学担任初一数学的教学工作,反思这几年的教学总感到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思考。从多次的考试中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许多学生对于比较基本的题目的掌握还存在有很大的问题。这些看似简单的题目却出现了错误,平时教学中总感到这些问题学生都会了,不需要过多强调,但事实上却是问题的严重之处,因此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学生练习的反馈与矫正。

  平时的教学,我们要求学生数学作业本必须及时上交,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设法解决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订正的作用,将反馈与矫正落到实处,切实抓好当天的问题当天了解、当天解决、矫正到位,也就是说反馈要适时,矫正要到位。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反馈来的信息是否真实,矫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因为反馈的信息虚假或不全真实,那么我们就发现不了问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也就不会采取及时、正确的矫正措施。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反馈矫正的及时性。

  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可利用提问或板演等多种方式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一般我们应把提问、解答、讲评、改错紧密的结合为一体,注意辅导其学习方法,并针对其学习上的缺漏予以辅导纠正,作业及时批改,当天问题当天解决,及时的做好信息反馈。做好月考及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知识缺漏情况的统计及分析,进行针对性的评讲,要求学生做好纠错记录,准备专门的纠错本,便于学生把易错的题型准确的纠正,并不易忘记。针对性的进行跟踪训练及检查。同时不要把讲评和改错拖得太长。最好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及时反馈在当日为好。

  二、注意反馈矫正的准确性。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积极热情地帮他们答疑解难,使他们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尝试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尝到学习进步的甜头。从而主动与老师配合及时矫正作业及考试中的问题。

  三、注意反馈矫正的灵活性。

  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反馈矫正形式。可提前设计矫正方案,也可预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少走一些弯路。在获取信息后,认真分析其问题的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矫正方案。避免学生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在作业的检查过程中,要求进一步落实学生是否存在抄作业现象,是否认真订正作业。总之,反馈矫正一定要落在实处。

  我们要主动辅导,及时令其矫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然,如果我们只强调学生的主动和自觉,而不注意自身的主动和自觉,结果也会不尽人意。

  总之,反馈与矫正在教学中总是循环往复的,不断加强反馈与矫正,对于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必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反馈与矫正。

23、初一数学优秀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数学教学工作,反思这一学期的教学总感到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思考。从多次的考试中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学生对于比较根本的标题的控制具有很大的问题,这些看似简略的标题却涌现了各种各样的过错,平时教学中总感到这些问题学生都会了,不需要再多强调,但事实上却是问题的严重之处,看来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学生练习的反馈与矫正。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数学作业本必需及时上交,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及时设法解决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订正的作用,将反馈与矫正要落到实处,切实抓好当天了解、当天解决、矫正到位,也就是说反馈要适时,矫正要到位。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反馈来的信息是否真实,矫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因为反馈的信息虚伪或不全真实,那么我们就发现不了问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就不会采用及时、精确的矫正办法。我以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反馈矫正的及时性。

  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可利用提问或板演等多种方式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一般我们应把提问、解答、讲评、改错紧密的结合为一体,不要把讲评和改错拖得太长。最好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及时反馈在一日为好。

  二、注意反馈矫正的精确性。

  在教学中我们必需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积极热情地帮他们释疑解难,使他们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尝试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尝到学习提高的甜头。

  三、注意反馈矫正的灵活性。

  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反馈矫正情势。可提前设计矫正计划,也可预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获取信息后,认真剖析其问题的实质,发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实行矫正计划。 在作业的检讨过程中,要求进一步落实学生是否存在抄作业现象,是否认真订正作业。总之,反馈矫正必定要落在实处。

  我们要自动辅导,及时令其矫正。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自动性和自觉性,当然,如果我们只强调学生的自动和自觉,而不注意自身的自动和自觉,成果也会不如人意。

  总之,反馈与矫正在教学中总是循环往复的,不断增强反馈与矫正,对于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必将起到必定的推进作用。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重视反馈与矫正。

24、初一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下面,我结合一些具体案例,对本学期教学进行反思:

  一、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图形认识初步”这节课中,有一道题问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有几个不同的展开面,我想,如果直接给学生答案有11种基本图形,他们不但不明白为什么,也想象不出来这11种基本图形会是怎样形成的,于是我让同学们从家带来正方体图形,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剪,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二、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由于在新教材中没有 “代数式”这节课,但在选学内容中,却有“代数的故事”为了让学生能简洁地明白代数式,我采用了由生活实际出发,只要让学生能明白代数式实质就是用数来代替字母,就完成了教学目的,在举例时,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我说一个事实,如“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学生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三、实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在本学期习题中有关 “几何体的切截”的问题,我想没有实践学生是不会有立体感的于是,我就让学生带来土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四、在本学期中我还采取了激励政策

  我从家中拿来印泥,如果某个学生回答的问题比他本人的能力强,就奖励给他一个大奖,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论什么档次的学生都有获奖的可能,使学生能抬抬脚就得到满足。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努力,迈上新的台阶。

25、初一数学期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会看到不一样的结果。鉴于本班学生上课较活跃及思维灵活的特点,及现行课改情况下,要让学生们多参与课堂活动,就采取了如下设计思路: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到建造房屋,制造零件必须先要有图纸,因此,我从实际例子出发(学生观察茶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看到不同的结果,从而引出视图法(正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然而再回到问题中,让学生讨论每位同学所看到的三视图是否一样,使学生们认识到:正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角度及物体的摆放方式,其三视图可能是不同的。

  接下来,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基本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由于课改趋势是让学生多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我让学生做游戏,要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一个搭立体图形,一个来画三视图,使学生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提高了课堂气氛,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动手探索,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但是,本节课执行下来,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不能很好地组织课堂教学;上下衔接不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范围太小,涉及面窄。

  对于这种课堂教学,我们要尽量从生活中出发,让学生有所了解,着才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提高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