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GPS考点:https://www.cnblogs.com/pylblog/p/10862151.html

1. 光电测距仪小于3km为短距离;3km~15km为中距离;大于15km为远距离(考过

长距离三角高程测量需要进行两差改正:地球曲率误差、大气折光误差。统称为"球气差"

普通工程测量中距离测量时,可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最大范围是10km(2016)

2. 陀螺经纬仪的工作范围为地理南北维度75度内,不受时间和环境条件限制,可以实现快速测定。(考过

3. 一个好的控制网,其多余观测分量应该大于0.3~0.5

4. 三角高程测量时,距离大于300m*时,要考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水准测量无论哪个等级都应考虑地球曲率)

影响三角高程测量的因素:

  1. 边长误差;

  2. 垂直折光(大气折光)

  3. 垂直角度误差

  *4. 仪器高

(错误:水平角、水平折光)

 

 

5. 进行距离测量时,距离少于10km时,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测量,忽略地球曲率影响(考过

6. 三角测量按三角形闭合差计算的测角中误差:

一等:0.7

二等:1

三等:1.8秒  

四等:2.5

(助记:(0. 7 – 0.1)* 3 = 1.8  、(0.7  –  0.2)* 5  = 2. 5 、  0.7 + 0.3 = 1)

7. 日出前与日落后前30min内不应该进行水准测量(水准测量观测时间)

8. 太阳中天前后各2h内(水准测量观测时间)(考过

9. 观测前30min应该将仪器至于露天阴影下;使用数字水准器前,应该预热,时间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所需时间。(考过

10. 一二等水准路线跨越江河,当视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该根据视线长度和仪器设备等情况,选用规定的相应方法进行跨河水准测量。(2011年考过

11. 三四等水准路线跨越江河,当视线长度大于300m*时,应该根据视线长度和仪器设备等情况,选用规定的相应方法进行跨河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时,距离大于300m*时,要考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水准测量无论哪个等级都应考虑地球曲率)

12. 高斯6度带中央子午线 L = 6N – 3 ;高斯3度带中央子午 L = 3N ;(考过

13. 我国东起135°,西至东经72°,共跨5个时区,我国采用东8区,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时间。 

14. 平面坐标转换使用4参数(2平移 + 1旋转 + 1比例),需要2个公共点(1个点提供2条方程);

15. 三维坐标转换使用7参数(3平移 + 3旋转 + 1比例),需要3个公共点(1个点提供3条方程);

16. 经纬仪的型号种类:DJ07(0.7秒)、DJ1(1秒)、DJ2、DJ6、DJ30(30秒)

三四等要DJ2或以上的经纬仪

一二等要DJ1或以上的经纬仪

17.

 一级大地控制网:坐标变化率中误差:水平2mm,竖直3mm;相对精度:1×10-8  ,地心坐标各分量年平均中误差:0.5mm 

 二级大地控制网: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水平5mm,竖直10mm;相对精度:1×10-7  ,相邻点平均距离:50km  

 三级大地控制网: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水平10mm,竖直20mm;相对精度:1×10-6 ,相邻点平均距离:20km  

 四级大地控制网: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水平20mm,竖直40mm;相对精度:1×10-5  ,相邻点平均距离:5km  

18. 二等大地控制网的复测周期为5年,每次复测执行时间不超过2年; 


 

 

(重力测量只考1题单选题)

1. 重力基本控制点,应该在全国构成多边形网,点间距在500km;一二等可布设闭合、符合等形式,间距约300km(重力控制测量的设计原则)

2. 重力测量的任务之一,在全国建立5’ x 5'的国家基本格网的数字化重力异常模型

3. 重力测量的精度,至少要达到10-4g,才有可能研究重力和位置的关系;评价重力随时间的关系,精度至少达到10-8g

4. 绝对重力仪,精度2×10-8ms-2

5. 相对重力仪,精度20×10-8ms-2

6. 新出厂和修过的重力仪,每2年进行一次比例因子标定

7. 进行绝对重力观测时,进行高差改正,得出墩面1.3m处的重力值

8. 基本重力点联测,停放超2h,则需要重复观测;每一测线一般在24h内完成,最多不超过48h

9. 一二等重力点联测,每测段数不超过5段(2013),停放超2h,则需要重复观测;闭合时间:一等24h二等36h,最多放宽至48h(2013

10. 加密重力点:每条测线在60h内完成,最多放宽至48h

11. 国家基本点、引点和一等点,需要进行重力联测,以及坐标,高程测定,误差不超过1m

12. 段差:两个之间的重力差值

 

分辨率高于5‘x5',精度优于1毫伽的全国性高精度重力异常成果(绝密)

分辨率高于30‘x30',精度优于5毫伽的全国性高精度重力异常成果;(机密)

分辨率高于30‘x30'~1°x1°,精度优于5~10毫伽的全国性高精度重力异常成果;(秘密)


 

 

 名词解析:

地理坐标:BL

大地坐标:BLH

球面之间最短的线:大地线

高程框架的实现形式:高程系统测量

内业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椭球面、法线;

外业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大地水准面、铅垂线;

内业和外业测,要做三差改正,分别是:

1. 垂线偏差改正

  实际重力与正常重力的偏差、也是铅垂线与椭球面发现的偏差、是地面观测方向值归算至椭球面的三差改正的根本原因

2. 截面差改正

3. 标高差改正

海拔高:绝对高程、从大地水准面起算;

 投影反算:如高斯投影平面坐标(X,Y,H)反算大地坐标(B,L,H)

大地主题正算:已知大地线一端点坐标(BL)、大地线方位角、线长,另一端坐标

大地主题反算:已知两点坐标(BL),距离,角度

由于地球内部质量有迁移,所以自转轴和自转速度都在发生变化。

地心坐标系:由于地球质量中心会变化化,因此地心也会变化、坐标轴也会变化。但是为了使得坐标不随时变化,所以地心坐标系是要指定在某一时刻(历元)的坐标系;

大地水准面:是平均海水面向内陆包裹的面,处处与铅垂线正交,是几何面、物理面、重力等位面,只有1个;而水准面有无数个

起始子午线:穿过格林尼治的中央子午线。

相对误差:边长测量往返差值  /  边长测量往返均值

正高:地面点沿铅垂线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由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平均重力不能准确求出,因此正高是无法精确求得的

正常高: 地面点沿铅垂线大地水准面的距离;我国采用正常高系统

大地高:地面点沿法线参考椭球面的距离

似大地水准面:由于正高无法精确求得,但正常高平均重力是可以求得的。(水准原点的高程:H = fg,dH),因为g的问题,导致H的问题,因此解决g的问题,则H可作为水准原点)

似大地水准面精细化:H大地高 = h正高 + N 水准面差距 =  h正常高 + ξ高程异常 ,因此是精细化ξ高程异常用处是通过采集GPS大地高和不低于四等水准的高程,建立模型,然后其他点的高程,就可以h正常高 = H + ξ , ξ = Fx,y,z) 

 

 

广电测距测程:

1. 短程(分一、二、三、四级,四级也叫 " 等外 " )

2. 中程(分一、二、三、四级)

3. 长程(仅有一级) 

 

 (4个系统、3个框架、4个参照基准,4个测量)

 

大地测量系统包括:(2013

1. 坐标系统;

2. 高程系统;

3. 深度基准(易错)

4. 重力参考系统

(迷惑项:深度系统) 

 

大地框参考架

1. 坐标参考框架;

2. 高程参考框架;

3. 重力参考框架;

(迷惑项:深度参考系统,深度参考框架、时间参考框架) 

 

属于大地测量参照基准的:(2014

1. 高程基准;

2. 重力基准;

3. 深度基准

4. 时间基准;

(迷惑项:坐标基准)

 

大地测量的内容包括:

1. 三角测量;

2. 重力测量;

  测量重力加速度

3. 水准测量;

4. 惯性测量;

  测量物体的位移加速度

 

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结果:

1. 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

2. 地心坐标系

 

 

大地测量常数/大地坐标系的定义:

1. 椭球的几何参数(长半轴、短半轴、第一偏心率、第二偏心率)

2. 物理常数(地心引力常数、自传角速度、重力场)(易错:地心重力常数,不要选)

*3. 初始子午面

 

建立参心坐标系的主要工作包括:

1. 确定椭球几何常数物理常数

2. 椭球定位、定向、大地原点;

(迷惑项:坐标形式、与其他椭球的转换关系)

 

关于重力位

1. 重力 = 引力 + 离心力(矢量)

2. 重力位是单位物质在重力场中的能量,就是单位物质从无穷远到此点,重力场所做的功

3. 重力位无法精确测得;

4. 重力位面和铅垂线正交;

5. 重力位面之间相互不平行;

(要区分重力位和重力)

6.  水准面不平行。水准面之间的重力位之差,是个常数,但是重力由于物质分布,因此g不是常数,从而导致水准面间的距离不平行(力*距离=能量,虽然能量相同,但力不同)

 

大地水准面是:(重)

1. 重力等位面;(与铅垂线正交)

2. 几何面;

3. 物理面;

(大地水准面是唯一的水准面,由平均海水面延陆地延申)

 

似大地水准面精细化方法:

1. 几何法

  1)天文水准

  2)卫星测高

  3)GPS水准

2. 重力法

3. 几何重力组合法 

 

 

 

不同时期的坐标框架存在系统性差异,包括:

1. 定位基准差异;

2. 定向基准差异;

3. 尺度基准差异;

4. 时间基准差异;

(迷惑项:框架点差异、大地原点差异等)

 

在测量工作中,长采用的标准方向有:

1. 真子午线方向;

2. 磁子午线方向;

3. 坐标纵轴方向;

  中央子午线方向

 

时间系统选择原子秒长的是:

1. 原子时;

2. 协调时;

3. GPS时;

 

时间系统的框架:

1. 时间频率基准;

2. 守时系统;

3. 授时系统;

4. 覆盖范围

 

三角网布设原则

1. 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在保证精度、密度的情况下,可以越级布设

2. 具有足够精度;

3. 具有足够密度;

4. 具有统一规格;

 

 

 

国家等级水准网布设原则:(2013

1. 由高级到低级;

2. 从整体到局部;

3. 逐级加密;

4. 逐级控制;

 

 

大地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标准:

1. 精度标准;

2. 可靠性;

3. 费用;

(迷惑项:灵敏度,在工程控制网、变形监测网才需要)

 

控制网按图形划分,分为:

1. 方格网

2. 三角网

3. 混合网;

4. 导线网(容易漏)

(迷惑项:复合网)

 

 

方向法法的限差包括:

1. 半测回归零差

2. 同方向各测回互差

3. 各测回角值互差

4. 一测回互差

 

测回法的限差包括:

1. 半测回较差

2. 测回间较差

 

 

三角高程测量减弱大气折光误差(大气垂直折光误差K):(2014

1. 有利的观测时间。

  (可以选择中午附近的时间,因为中午K最小,日出日落K较大)

2. 对向观察

  也可以消除球差、气差

3. 提高视线高度(在公路上,只有接近地面才看出热浪)

4. 利用短边传测传递高程(在公路上只有远距离才看出热浪)

 

 

经纬仪主要轴线:(2015

1. 照准部水准管轴竖轴

2. 竖轴横轴

3. 视准轴横轴

4. 竖丝⊥横轴

(全是垂直,没有平行)

 

经纬仪角度测量盘左盘右消除:

1. 照准部偏心差 ;

2. 视准轴误差;

3. 横轴误差;

(迷惑项:竖轴误差)

 

水准仪主要轴线:(考过

1. 圆水准器轴平行于垂直轴(竖直);

2. 管水准器轴平行于视准轴

3. 望远镜十字丝垂直轴(竖直)

 (二管一丝)

 

精密钢尺测距时,一般要进行的三项改正,包括:

1. 尺长改正;

2. 温度改正;

3. 倾斜改正;

(易错:高差、垂曲、气压)

 

水准测量中,消除i角误差:

1. 前后视距相等(还有地球曲率、折光误差)

2. 避免太阳高温导致影响水准管

 

国家水准网计算水准点高程时,所用的高差应该加入的改正包括:

1. 水准尺长度改正;

2. 水准尺温度改正;

3. 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

4. 重力异常改正;

5. 固体潮汐改正;

6. 环线闭合差改正;

(混淆项目:磁场,湿度,气压等等)

 

重力测量的等级:(重)

一. 重力基本网。包括:

  1) 基准点;

    选择在稳固风化的基岩上,远离工厂、矿区、公路铁路等震源,避开高压线,变电设备;

  2) 基本点;

    选择在机场附近,地质坚实,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3) 引点;

二. 一等重力

  由一等重力点组成;

二.  二等重力

 

相对重力仪的性能测试,包括:

1. 静态测试;

2. 动态测试;

3. 多台仪器一致性测试;

 

绝对重力仪的改正项包括:

1. 固体潮汐改正;

2. 气压改正;

3. 极移改正;

4. 光速有限改正;

 (错误:垂线偏差改正)

 

重力测量成果,包括:(2018

1. 平面坐标值;

2. 高程值;

(各级重力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测定中误差,不超过1.0m

3. 重力值

(错误:垂线偏差)

 

2000国家GPS控制网的组成部分,包括:(2011年考过

1. 国家测绘局GPS A、B级网;

2. 总参测绘局GPS 一、二级网;

3.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

(迷惑项:中国重力观测网、环境监测网)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描述:(2012考过

1. 地心坐标系;

2. 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

3. Z轴由原点,指向IERS历元2000.0地球参考极方向(考点,不是北极、不是磁极);

4. 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

5. 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6. 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

7. 以ITRF97参考框架为基准

(与WGS84数值不同的是:扁率,长半径、地心引力常数、地球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2014

(注意,如果提到2000大地坐标系的参数,那么就按照一般椭球的定义需要)

 

各级控制网的作用:

1. 一等大地控制网: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构成,是国家大地控制基准的骨干和主要支撑,以实现和维持我国三维、动态的地心坐系统,保证大地控制网点位三维地心坐标的精度和现势性;

2. 二等大地控制网:布测目的是实现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结合精密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等技术,精细化我国似大地水准面;为三、四等大地控制网和地方大地控制网提供起始数据;

3. 三等大地控制网:建立和维持省级大地控制网,满足国家基本比例尺测图的基本要求,结合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等技术,精细化省级似大地水准面;

4. 四等大地控制网:是三等大地控制网的加密;

 

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 一等大地控制网点位应该均匀分布,覆盖我国国土,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宜布设在国家一等水准路线附件、国家一等水准网的节点处。地方或部门建立的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符合国家统一建站技术标准所规定的技术指标的,经认证后,可纳入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

2. 二等大地控制网点,应该均匀布设的基础上,综合考虑 应用服务、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稳定性监测;

3. 三等水准大地控制网点的布设,与省级基础测绘服务、现有技术状况、应用水平及似大地水准面精细化等目标相一致,并尽可能布设在三、四等水准路线上。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pylblog/p/10870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