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我想我只听到U.2接口比SATA、MSATA、M.2、PCIE等接口少得多的次数。 U2很快就被发明了,为什么没能在市场上“出名”呢? 最重要的是主板资源不足。

U.2的原名是SFF-8639。 光听这个代号,我想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准确地记住他。 因此,后期英特尔将他改名为U.2。 这样,不管它是什么接口,至少可以朗朗上口。 U.2接口的最大特点是高速、低延迟、低功耗,支持NVMe标准协议,并通过PCI-E 3.0 x4通道。 理论传输速度为32Gbps,而SATA仅为6Gbps,比SATA快5倍以上。

固态硬盘常见接口的比较

u.2固态硬盘接口

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在市场上这么罕见,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以下几点

主板上的U.2连接器

不好的一面

支持U.2接口的主板较少,价格不够,参与U.2普及的企业较少,目前推荐的只有英特尔的好方面

1 .近年来,随着支持NVME的SSD大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的SSD厂商将NVME存储设备的开发作为重中之重,在主厂商和FLASH粒子制造商的合作下,将未来SATA的份额因为新的主场不支持MLC,同时MLC粒子也在不断减产。 因此,可以确定NVME存储设备将取代SATA级产品。

U.2是否会取代支持NVME的M.2

带壳为U.2产品,无壳为M.2产品

U.2和M.2像表兄弟,像神一样,形状不像。 从这两者的定位和实际使用来看,他们感觉就像平行线一样,很难相交

M.2定位

M.2主要是薄型轻量,产品上市之初用于超级碗。 M.2的使用场景主要是消费者,可扩展容量不太高的M.2需要追加散热装置U.2的定位

自从英特尔强烈推荐U.2以来,他似乎将其定义为企业级产品。 从目前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 确实印证了企业服务器APP的场景。

2.U.2目前采用的标准2.5 ‘尺寸结构的外壳,除了比M.2更大的容量和更完善的停电保护外,还可以实现更好的散热。 这提高了U.2在企业环境中的稳定性。

3.U.2外壳不仅能很好地保护内在的PCBA,还能起到散热装置的作用。

4.U.2与M.2相比非常“重”。 这也是超级碗和消费市场上很少有人会选择M.2。

因此,可以看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M.2和U.2共存,U.2主要面向云计算、互联网等服务器市场,M.2则面向消费市场和工业级市场

通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