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关于林彪的电视剧大全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评电视剧《大决战》:新广度 新高度 新力度,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林彪的电视剧大全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推出的电视剧《大决战》,是迄今为止以电视剧的艺术形式,第一次全景式记录和表现人民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也是迄今规模体量最大的艺术佳作。与以往同类题材艺术创作相比,这部电视剧突出地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这就是创作视角新广度、艺术创作新高度、总台制作新力度。
创作视角新广度
《大决战》一改以往同类题材影视创作更多地聚焦于战争本身,特别是在战役和战斗层面的再现与表现的创作视角,而是做出政治、社会、文化多个层面在广度上多维的拓展,从而为这场长达四年的战争提供了更为深厚的背景挖掘与体现。
这一广阔视角的打开,首先是在政治层面将国共双方政治的考量做了更为深入的挖掘与呈现。作为代表大地主、大资本家和当时社会上层利益的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政治集团,和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代表广大的工人、农民和社会劳苦大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殊死的决战。决战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赢得最终的胜利,而在这背后,是小米加步枪的人民军队,是无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普通劳苦大众的支持。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人心向背是赢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关键。
不仅是政治层面,这部电视剧同时也在经济层面生动地对大决战展开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两大政治集团的对峙展开深入挖掘,这是以往同类电视剧当中少有的亮眼特点。这包括双方军费的投入,还包括相关联的土地改革,国民党上层集团的贪污腐败等元素。
在文化层面,中国共产党的报纸、广播等媒体,和宣传队、文工团等文化团体在文化战线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对峙也贯穿了全剧始终。这实际上体现出的是新旧两种文化的大决战。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秉持的思想观念和主张,体现了新文化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而国民党反动派所坚持的守旧和保守的传统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恰恰是其被时代所淘汰和摈弃的重要因素。
《大决战》不仅从国内的视角进行了广阔的拓展,而且也把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置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复杂变化的背景之上。这部剧对中、美、苏等国家之间博弈的复杂而又广阔的国际背景进行了挖掘和解读,这让我们能够从更为开阔的国际视角去深入地理解这场大战丰富的内涵和价值。这让我们感到,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不仅是中国普通劳苦大众要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强烈呼唤和期盼,同时也是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劳苦人民追求国家解放、人民自由幸福的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呐喊。
艺术创作新高度
《大决战》在艺术创作上,不仅对战争本身有着扎实和深刻的认知,同时还刻画出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结合对史料的最新研究成果,表现出的是这部剧在艺术创作上达到的新高度。
首先,是对这场战争认知达到了新高度。电视剧《大决战》通过将近50集的规模和体量,对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做了扎实厚重的呈现,最重要的是对这场战争的认知超越了以往的认知水准,更多地把这场战争放在中华民族解放的进程中,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强大的现代化国家的意愿和追求的过程中,放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幸福的历史背景中来予以发现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凝练出“人民必胜,正义必胜”的核心理念。代表普通劳苦大众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靠的不是表面的军事实力,更多靠的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拥戴。对于这一认知的体现,全剧当中不论是对国民党还是对共产党的重要人物,还是普通的士兵和百姓,都没有做简单化、脸谱化的呈现,而是从他们所代表的思想、立场和观点,进行了深入的描述。
从毛泽东和蒋介石展开的博弈,到周恩来和戴笠之间围绕着信仰问题的交锋,一直延伸到后来国民党高层和共产党人之间的对峙,都让我们感受到,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血肉之躯打开了人民自由幸福生活的新境地,才能战胜有着如此强大军事优势以及美国强力后援的蒋介石集团。在这点认知上,整部电视剧通过大量的事实予以呈现,因而也就拥有更加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其次,是人物形象塑造达到了新高度。正是有了对这场战争的精准认知和深刻把握,才有了对整个剧情当中重要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不论是国民党集团的高层人物,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关键人物,他们都各具特点,都有着精细且生动的刻画。
在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描写中,这部剧将五大书记的个性刻画得淋漓尽致:毛泽东主席无与伦比的远见卓识和大气磅礴,周恩来的精细和智慧,朱德的质朴与果敢,刘少奇的坚定与理性,任弼时的独立思考和敢于亮剑。除了熟悉的五大书记,《大决战》还拓展表现了以往比较少触及的一些关键人物,如林彪、罗荣桓、陈云等。
这部电视剧不仅对这些影响历史的大人物做了丰富的多样的呈现,同时也塑造不少精彩生动的小人物。比如孔大胆从孔小胆成长为孔班长,从一个东北普通农民,最后成长为一个勇敢的将士。这种成长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主义的魅力和深入人心的思想的巨大精神动力和感召力。
最后,是对史料发掘达到了新高度。《大决战》采用了关于这场战争和关于党史、军史和中国革命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大量的数据材料、史实事件、历史细节都被运用到整部剧当中。包括中、美、苏三方的角逐,国共双方的对决当中的细节等,都是以往的电视剧当中比较少触及的。这些都在这部剧当中依靠全新且丰富的历史材料,有了全面、真实的呈现。
总台制作新力度
《大决战》在制作和创作上体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高水准和高站位,既准确把握了宏大的历史背景,又深入史实细节进行艺术表达,为观众奉献了一部电视剧佳作,展现了总台制作的新力度。
在作品制作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聚集了国内顶级的制作团队和演职人员,进行了多地的拍摄,描写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数百个历史人物,用空前的规模和体量来表现这段历史。
在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特点,将纪实体真实的历史呈现和艺术化的虚构表达有机结合。大人物、大事件有据可查,而非空穴来风,保证了历史的真实性;而小人物、小细节,则进行大胆的虚构和演绎,实现更充分的艺术表达。这些都让《大决战》的艺术制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准。
在视觉呈现上。《大决战》通过全新的技术手段对雨景、雪景和大量的战争场景进行了丰富和多样的呈现,不断地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听体验。同时,这部剧在艺术细节的勾画和设计上同样出神入化引人入胜。重庆谈判过程中,蒋介石要迎接毛泽东主席,让作为湖南老乡的程潜将军送来了毛主席喜爱的辣椒,毛泽东主席特地带上中山先生喜爱的款式的礼帽来跟蒋介石见面,这些细节都是微言大义,意涵深厚,令人回味。
总之,电视剧《大决战》是迄今为止关于人民解放战争最大规模和最大体量的一个艺术力作。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努力,在建党百年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推出了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优秀电视剧佳作。《大决战》为我们在新广度、新高度和新力度上积累的新的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挖掘、梳理和总结。
(本文作者胡智锋,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