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为贵电视剧古装 中国古代是怎样以和为贵解纠纷的呢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以和为贵电视剧古装,以及中国古代是怎样以和为贵解纠纷的呢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千百年来,由于受到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的司法审判当中,始终坚持着以和为贵,追求无讼的司法理念。封建的官吏在司法审判当中,处处时时避免诉讼,注重调解和道德教化,以息事宁人为能事,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法官,还有脍炙人口的审案故事。

清朝雍正年间的蓝鼎元就是这些杰出法官中的典型代表。蓝鼎元曾经有一次审理兄弟争夺田产案。这个案子的当事人是一对亲兄弟,哥哥叫陈阿明,弟弟叫陈阿定,他们打小比较友爱,关系也还不错。可是自打他们的老父亲去世以后,兄弟二人为了争夺老父亲留给他们的七亩田产,产生了纠纷。哥哥拿出来证据,来证明自己应该是这七亩土地的所有人,他拿出了老父亲的手书一封。弟弟陈阿定则以父亲临终前的遗嘱为证据,说这些土地不但不应该给哥哥哪怕一寸土地,反而所有的七亩地都应该规自己所有。就这样,哥说哥有理,弟说弟有理,双方的闹得不可开交。

这案子要是搁在今天,很简单。根据我们国家继承法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如果把我们今天的这个法条,适用在兄弟争产的案子当中,应该是以弟弟陈阿定所持有的临终遗嘱为准,具有法律效力。所以说这个案子今天要是处理起来,那真是非常的简单,但清朝的人没有这个福气,《大清律例》不会规定的这么细,这就使得一直在缠讼。当然,也不是这种分家析产的案子,碰到这种情况就都解决不了了。一般的法官碰到这种案子,其实也是有办法的,比如说他就可以均分田产,就是把土地一切为二,一人三亩半,案子也就能结了。

可是蓝鼎元却不这么想,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一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逐步引导的策略。案子一开始,面对着双方针尖对麦芒的争讼中的兄弟二人,他首先把责任没有归咎给他们二人,而是归咎给他们已经亡故的老父亲,蓝鼎元说:“你看,你们二人今天到大堂之上来寻求解决,这事该怨谁呢?那应该怨你们已经亡故的老父亲,就是他在世的时候,没有把土地分清楚,这才留下来祸患无穷,所以说要对他追究责任,严加惩罚,怎么惩罚呢?我就要命令我的手下,用斧头把你们老父亲的棺材一劈两半。”闻听此言,两兄弟吓得脸都白了,赶紧跪下来磕头如捣蒜说:“大老爷,这怎么能行呢?父亲已经去世数年,如果你现在用斧头来劈他的棺材,这我们就是大不孝啊!老父亲那也是入土难安呀!要是我们的街坊邻里、亲友、同族,知道了这件事情,那每个人都会戳我们的脊梁骨,让我们在这个世上,哪还有颜面苟活下去呀。”蓝鼎元看到他们这样,也感到他们心里略微有悔意,然后就乘胜追击,就说:“那好,你们两人一致要求我不要斧劈你们父亲的棺材,那现在这个问题怎么办呢?我看我也没其它办法,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你们两个人各伸出一只脚来,然后我命令手下拿夹棍来夹你们的脚,如果你们的脚被夹棍夹了以后,有一个人不喊疼的,那我就把全部的田产判给这个人,有人喊痛的当然就不能判给他田了,至于说你们是伸出左脚还是右脚,那这是你们的自由。”这两个人一听这话,真的是吓得魂飞魄散,又是一通磕头如捣蒜说:“大老爷,这么怎么能行呢?夹棍夹脚,不管是左脚右脚,都一定会疼啊。”

蓝鼎元看到他们这么说,就有心借着话因势利导一下,对他们就劝诫说:“好了,现在用夹棍夹,你们知道不分左脚右脚,你们的脚都会疼,那你们怎么不想想老父亲在世的时候,他也很难在老大和老小之间去分配土地啊,不正是跟你们现在不分左右脚都会疼一模一样吗?蓝鼎元判案机智过人,他假意对兄弟俩要施以重刑,而实际上则是对其进行劝诫。两个兄弟听了蓝鼎元的这番劝诫,心中都感到特别羞愧,但是这份羞愧还没有表现出来,因为他们都担心自己率先做出让步,对方会趁机占了便宜。蓝鼎元下令让手下拿来一个铁链,把这两兄弟捆绑起来押进牢房,这个时候他们俩兄弟还是气不过,还是不想说话,好半天都是背靠着背,谁也不理谁。但是也不能老是这样,吃饭、解手的时候另外一个人也得给个方便配合一下,就这样一来二去,两个人就逐渐的开始说起话了,说着说着这话就越来越多,逐渐就开始说道,小时候下河摸鱼、上树打鸟的故事。这就说到哥哥帮助弟弟却挨了打,弟弟为了照顾病中的哥哥,几天几宿没睡,把过去兄弟之间在一个家庭里和睦相处的点点滴滴全都勾起了回忆。

蓝鼎元就意识到时机到了,于是就下令第二次升堂。再次把兄弟两人就叫到大堂之上,只见兄弟俩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就说:“自打我们两个为了这块土地的争夺,我们的关系就有如仇敌一样从不说话,见了面也互相不理睬,但是这一次到大老爷您的这个大堂之上来,把我们关在一起、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即便是拉屎撒尿也都在一起,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反省反思,过去我们隔绝的情谊现在变得畅通了,我们的亲情也恢复了,之间的仇恨今天都烟消云散了,我们现在决定不再争斗了。”哥哥和弟弟这时候就抢着要把土地让给对方。按照常理,案子到了这个时候应该结束了。可是蓝鼎元考虑的很细,他却不这么想,因为这两个兄弟到大堂之上来争讼,表面上是两个人,在他们的背后却还有两个家庭,特别是俩妯娌之间的关系还不一定怎么样了。于是蓝鼎元就说:“我今天先让你们回去,跟家人进行商量,考虑好了你们再到大堂之上找大老爷我做出案件的判决。”

两兄弟就回家去了,过来几天俩兄弟就携妻带子,并且诚恳地邀请了他们家族的族长一块儿来到大堂之上,请求蓝鼎元来处理这个案件。这时候在大堂之上,不仅两兄弟痛苦了,而且俩妯娌甚至孩子们也都哭了,都是信誓旦旦地说:“我们已经明白了,我们的骨肉亲情,我们已经明白了,在德性上我们不应该要反复地争讼,我们要永远的和睦相处下去。”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经过漫长的岁月,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司法理念“儒家化审判”,在这种审判方式中,执法者追求以和为贵、以无讼为最终目的。并因此衍生出一些特殊的庭审技巧和原则,那么他们追求的无讼,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对此又有怎样的论述?要想无讼,首先必须搞清楚,讼这个字的含义,根据东汉许慎所写的《说文解字》当中的解释“讼者,争也”,也就是说“讼”这个字的意思是争端、纷争的意思,再看这个字的结构“讼”它是“言”字旁一个“公”,其实就是把纷争诉诸于公权力,诉诸于官府,让官府来解决,这就是讼的含义。那么把无和讼这两个字连起来,讲无讼的最早见于中国的古代史籍,也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颜渊》篇“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听讼,也就是在法庭上处理案件,我和其他法官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如果要问我听取诉讼,审判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天下的人和睦相处,没有争端,没有诉讼,整个社会也会达到一种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盗贼不兴的这样一个境界,这种境界其实也正是盛世无讼、天下无贼的大同之世,是我们想象和盼望的理想美好的世界。

文章分享结束,以和为贵电视剧古装和中国古代是怎样以和为贵解纠纷的呢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