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出世电视剧全集(观音回家的路上)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观音出世电视剧全集,观音回家的路上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位华裔美国大学校长的生涯故事50:观音回家的路上。

流落海外、中国出土的观音文化已踏上回家之路。

1988年,我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学院以“博士后访问学者”的身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

在校园内的赛克勒博物馆,我见到了一尊“断臂观音”。那尊观音菩萨座像清楚地标注着出土信息:中国宋(公元960—1279年)或金(公元1115—1234年)!她来自我的祖国啊!她现在远离了故土,流落在这异国他乡……直至今天,我都清晰地记得那尊观音的雄姿:头绾高耸宝冠,面容丰满圆润,虽然右臂已断,但昂然挺胸,目视前下方,显现着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与气度。但我似乎也看到了她的愁容,她的眼神中仿佛充满了背井离乡的惆怅与无奈。

我久久地瞻仰着:从1000年前在中国现身到现在,历经这么多年,这尊观音是怎么流落到异国的呢?虽然她只是石雕,却和我一样来自中国。那么多年,背井离乡,远离祖国的土地……由此,我萌生了“接观音回家”的梦。

蒋勋先生曾在《久违了,故人》中谈到参观台北历史博物馆的“南北朝隋唐石雕展”的感受:

我常常一坐好几小时,面对着那些破残的身躯,仿佛是重逢了久违的故人,便相向对坐着,那离别时候,各自的辛酸与寂寞,都不堪言说,便只是静静流下的无言的泪水罢。

这些作品,每次初见,都要等这民族苦难的感怀平复下来,从模糊的泪光中忍住了怆痛,才能一点一滴,在那残缺、碎裂、斑剥、伤痕累累的身躯上,重新省视:那历经劫难,却仍然未被损害的这民族极美的质地……

2009年,黄天中校长参加中普陀寺“观音造像陈列馆”揭牌典礼。(图片来自荷风世界观音博物馆网站)

在哈佛博物馆的这一幕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现在的中国已经很强大,身为炎黄子孙的我辈,在饮水思源之际,不能不缅怀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珍贵遗产。有太多流失在海外的中国出土的观音史料,也有太多我们无法联络的世界各大博物馆典藏的观音资料,更有无数的个人收藏家保存了流失在海内外的观音文物……这些观音圣像和史料需要我们去寻找、去收集和整理,使她们有一天能够回到故土,回到属于自己的家园。

我的母亲笃信观音。我了母亲“人人皆观音,处处有观音”的理念,将弘扬“生活观音”作为自己的终身志业。母亲为了让我得以平安出世,曾向观音菩萨许下终身弘扬佛法的承诺,她的慈悲思想一直影响我的思考与判断。同时也因为有了观音的护佑,总让我在困厄之际,途遇贵人知己,就在这些因缘中,我体验到了“人人皆观音,处处有观音”。

根据考证,观音作为一种宗教信仰由印度传入中国后,已历经二千多年的沧桑变幻。两千多年中,多少朝代已更迭,多少帝王将相已替换,观音文化却从未中断或衰亡,反而更进一步地从神秘走向通俗,从圣坛走进人间,从高不可攀走入芸芸众生的生活中。在民间,观音菩萨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象征。世界各地典藏于国家级博物馆内的观音文物也验证了观音在中国历经久远年代的存在与演变,至今仍然是一半亚洲人的信仰。

1995年,在台北,我曾主办了“第一届观音思想与现代管理研讨会”,与会者有学者、有出家人、有居士、有学生,共六百多人齐聚一堂。在这次会议上,大家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观音思想之慈悲就是利他利我,就是柔性管理。

2010年,黄天中校长在中普陀寺主讲“观音文化与生涯规划”。(图片来自荷风世界观音博物馆网站)

2004—2007年在厦门和2007—2008年在上海期间,我和我的同事们千方百计地收集散落在世界各地博物馆里的观音圣像以及相关史料、图片,并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同时也将我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观音雕塑、字画等在观音工作室陈列。随着我的收藏和收集越来越多,我感到忧喜参半。喜的是这些观音艺术品终于渐渐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忧的是四十多年来我为了求学和求生计,一直是四处漂泊,辗转各地。让这些历经世事沧桑的观音跟随我飘洋过海,忍受颠簸劳顿之苦,实在是大不敬。更让我不安的是由于个人能力和条件有限,济人救世的观音只能停放在我的工作室,仅供少数人瞻仰,而不能回到大众生活中去散播大爱。为此,我一直寻思着为观音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也许是贵人相助的机缘,我因参与美国库克大学与温州大学合作办学项目,而有幸结识了温州大学的陈艾华书记、许秀珍院长等领导,她们也都先后到厦门、上海参观过我的观音工作室。在得知我长久以来的心愿后,她们积极联系接受捐赠单位。2008年7月31日,承蒙陈书记和许院长的陪同,我来到了素有“百岛之县”和“东方明珠”美称的温州市洞头县。这里风光迷人,山海兼胜,气候宜人;而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这里有深厚的观音文化背景。中普陀寺住持芳振法师亲领我们参观寺中各殿,给我们介绍讲解,这是一处集佛陀教育、文化旅游、慈善安养为一体的修炼经法的圣地。大圆通殿内供奉的9米高、由13吨铜铸造而成的千手千眼观音坐像,是众多普陀寺中之最。看到洞头此景,我第一个念头就是“终于找到观音的家了”!

从波士顿哈佛大学博物馆的“断臂观音”,到温州洞头中普陀寺的“观音造像艺术馆”,“观音”正一步一步地踏上“回家”之路。

无论接迎观音回家的路有多遥远,我们一起走。

-END-

附作者简介

黄天中,美国爱荷华州德瑞克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学院博士后访问学者,现任华侨大学董事会海外董事、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纽约州库克大学中国总校区校长,美国乔治亚州托马斯大学中国总校区校长。曾任台湾淡江大学心理学教授、公共行政学系主任、中国大陆研究所创所所长、研究学院院长,美国奥克拉荷马市大学教授、副校长,美国加州阿姆斯壮大学心理学教授、校长等职。

黄天中教授所获荣誉不胜枚举,获列美国名人录(Who’sWhoinAmerica)表彰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卓越贡献;获列英国剑桥名人录(TheTBCofCambridge)选为21世纪杰出教育家;获列中国中央电视台“华人纵横天下”——全球杰出百位华人等。

天中教授在生涯教育和心理学领域的建树颇深,著有《孙子兵法与生涯规划》、《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幼儿版、小学版、高职版、中学版、大学版)、《人事心理学》、《幼儿心理学》、《临终关怀学——理论与实践》、《死亡教育概论——死亡态度及临终关怀研究》等三十余部。所讲授的《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获列中国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线上开放课程”。

黄天中教授在中国有两个第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创建了中国的第一个美国MBA。

声音来源:念宇翔

音频&编辑:王林、许浩麟

文稿校对:董梦迪

微信公众号:生涯之路工作室

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分享快乐

文章分享结束,观音出世电视剧全集和观音回家的路上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