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电脑没手机快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电脑没有手机上网快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电脑没手机快和电脑没有手机上网快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以前,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这个话题说来话长,我分几个年代给大家分期叙述吧!我是60后,我就先说说60年代农村人们是怎么生活的吧。
玉米归仓
那时候的童年,别说电脑等电子产品,就连收音机也不是每家都有的,要说基本普及的就是有线广播,而且还是固定时段播音,有的地方声音还很小,只有早上和晚上各播一会,具体时间长短记不清了。开始曲是“东方红”,结束曲是“大海航行靠舵手”。
少有的电匣子
我童年的时候,没有可供销售的玩具,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制作,那才叫纯绿色的呢!有男孩子玩的毽子,用古铜钱和狗尾巴毛做的;有弹弓,用木棍叉子绑上点滴管,还有车轱辘里带(就是轮胎里带)剪成条,还有女孩子跳绳用的松紧带等;还有冬天自己制作的溜冰车;自己用木头折的冰猴(陀螺)玩;弹溜溜;自己做的打鸟用的铁夹子打鸟;,用作物梗茎扎的鸟笼养鸟等等很多很多。女孩子玩踢口袋、跳皮筋、浪嘎拉哈、老鹞鹰叼小鸡等。玩的不亦乐乎,感觉也挺快乐,挺幸福!
简单快乐的童年
那个年代农村的农活由于没有机械很苦很累,一年四季忙忙碌碌,没有清闲的时候,各个季节有各个季节的活,一到农忙季节中小学生也得抽时间帮助生产队干农活。大人们干了一天的活很累,加之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吃完晚饭很早就休息了,早上还得很早起床下地干活,周而复始,辛勤劳作。
秋天劳动的收获
6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这还没有通电,家家户户照明用的都是煤油灯,我们这里都叫“洋油灯”,意思是点灯用的油都是外国产的,早上起来鼻子眼熏的都是黑的。我记得那时候一过春节,人们纷纷去供销社(现在的超市)排队购买这种煤油,因为蜡烛很少,也买不起蜡烛。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到了60年代末,我们这才通了电,刚开始时每个自然屯几十户人家共用一块电表,每家用的都是15瓦的普通灯泡,那也觉得很亮。就这样用电量过大还时不时的就跳闸断电。
那个年代人们和远处亲人联系的主要方式是写信,距离远的一周半月才能收到信件,有急事只能拍电报,由邮递员送到接报人手里,这是最快的联系方式了。那时候电话只有村里有还不好打,因为不是直播的,是手摇的,必须通过交换台转播,有的时候还打不通,不如电报来的快。
宁静的乡村
那个时候别说没有现在的电子产品,就是有也没有时间去享受。可是,感觉那个时候的人们在精神上也挺充实的,物质上也很满足,可能是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要求普遍很低,人和人之间的生活水平没有太大差距,也就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所以,日子过得也很幸福,很安逸!
劳动并快乐着
关于电脑没手机快和电脑没有手机上网快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