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的意义(前一句守望相助)
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从波
还记得一个多月前日本援华物资发出的“山河异域,日月同天”的信息吗?
目前,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它正在世界其他地区迅速蔓延。中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已采取行动,向疫情严重的国家捐赠抗疫物资。
“消失,夜晚!我们将在黎明时分获胜!”“老松柏,念念不忘”“亚当的后代是兄弟,兄弟就像兄弟姐妹”…在这些援外包裹上,还写着真诚的信息,为对方加油,给外国朋友带来温暖和感动。
大河报和大河报客户端记者梳理发现,这些消息的选择颇有用心。大多是罗马时期当地文化典籍中的名言,也不乏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捐赠意大利物资:“消失吧,夜晚!我们将在黎明时分获胜!”
来源:歌剧《图兰朵》,里面有很多中国元素。
在马云公益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捐赠给意大利的抗疫物资包装袋上,有一条配乐为“消失吧,夜晚!我们将在黎明时分获胜!”这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一段咏叹调的配乐。
为什么选择《图兰朵》的歌词来振奋意大利人民?也许是因为这部西洋歌剧融入了中国元素,是中意友谊和文化交流的经典之作。
《图兰朵》是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这部剧的故事背景恰好是在中国的元朝。讲述了当时一位名叫图兰朵的公主和元朝流亡的鞑靼王子卡拉夫的爱情故事。
在这部歌剧中,作曲家普契尼以中国民歌《茉莉花》为主要音乐主线。剧中有很多地名、人名、场景、民俗等,都是中国人熟悉的生活色彩,比如中国的宫殿建筑、热闹的舞龙舞狮场面。
图兰朵近年来也多次在中国演出。张艺谋还分别在1998年和2009年执导了《故宫图兰朵》和《鸟巢》。
面对中国朋友的祝福,意大利人也通过网络表达感激和感谢,罗马市民在社区播放《义勇军进行曲》,高喊“GRAZIE CINA!”(感谢中国!)。
◆捐赠韩国物资:“我们老了,冷了,永远不会忘记对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不远,没有人是外来的。”
出处:曾来过中国的大学者金正辉,新罗至唐朝的学者崔致远。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向首尔捐赠了KF94口罩。在运输的卡车和包装箱上,印着“我们老了,冷了,不要忘记彼此”的字样。这种语言出自朝鲜王朝的大学者金正辉,金正辉也是中韩友谊的使者。他随父亲前往中国,与当时在北京的清代学者翁方纲、阮元建立了友谊。
“松柏老去,不相忘”的寓意也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表达。
“古松古柏”是比喻一个人在逆境中能保持节操。出处是孔子的《论语·子涵》:“苍老的松柏知道后会枯萎。”在这里,意味着中韩两国人民就像站在寒冬里的松柏,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在系列微纪录片《国宝若会说话》中,有一集讲述了一个银钩带着虎符的故事,两个半带着钩子的粉丝的内墙上分别刻着阴阳两界的“我们不要忘记彼此”铭文。这是两千多年前恋人之间的一句秘密情话。
这枚银钩出土于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墓主人是韩晶皇帝之子江都王刘飞的妃子。这个银钩可能是刘飞给她的爱的象征。
其实“不相忘已久”是汉代常见的问候语,说的是“不相忘已久”,就像今天的流行语“愿有岁月回眸,白头偕老情深”一样浪漫。当然,“我们不要忘记对方”也可以引申为表达朋友和邻居之间深厚的友谊。
此前,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也做好了向大邱市运送2.5万余个医用口罩的应急准备,卡车的横幅上还印着“路无远人,人无外物”的字样。
这句话的出处是唐代新罗学者崔致远在双岗寺为鉴真禅师题词。当初写的是“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也没有外国”,意思是道德相通,不会因为国家不同而有距离。作者崔致远在扬州为官16年,他本人就是这句话的践行者。
◆捐赠伊朗材料:“亚当的后代是兄弟,兄弟就像兄弟姐妹”
来源:古代波斯诗人萨迪的名言,在《论语》中也有类似的说法。
在中国政府和当地中资企业紧急捐赠给伊朗的抗疫物资上,有一句古波斯著名诗人萨迪的名言:“亚当的后代是兄弟,兄弟如手足”。
这句话出自萨迪一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玫瑰园》,也作为座右铭挂在联合国总部。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伊朗举行了一场万人规模的签名运动,用“亚当的后代是兄弟,兄弟就像兄弟姐妹”的话语表达了伊朗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真挚感情。
赛迪从小就开始环游世界。他的足迹触及了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地区,他去过中国新疆。他的旅居生涯持续了30年。在观察了复杂的社会现象后,他写下了这首发人深省的诗。
对于中国人来说,听到这首诗,很容易想到《论语·颜渊》中的那句名言:“君子敬而不输,以礼待人,四海之内皆兄弟。”
中国疫情发生后,伊朗外长扎里夫还引用了“不穿衣服,不穿长袍带孩子”的诗句,表达伊朗和中国的亲情。
◆捐赠日语资料:“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来源:新闻机构、孟子造词汇
日本也是最早向中国提供抗疫援助的国家之一。对华援助物资上的信息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无衣不成服,无衣不成服”。如今,中国捐赠给日本的物资也有真诚的话语来表达中国人民的支持。
中国沈阳向姐妹城市日本川崎捐赠了1000套防护服,物资箱上写着“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加油日本”等信息。
“共克时艰”是新闻机构近年来杜撰的一个词,据说是四川抗击“5.12”汶川地震新闻中出现的一个词。意思是共同克服当前的困难,这是一种流行的缩略造词方法。然而,中国古典诗词中有时也有有用的“时艰”的例子,比如南宋颜延之的《从军》:“远征难,千方百计战胜时艰。”
“守望相助”的来源是战国时期的《孟子·论滕文公》:“国与田同在一井,朋友进进出出,守望相助,相濡以沫,则民为友。”意思是人们在出入工作的时候互相陪伴,在抵抗土匪的时候互相帮助,在有疾病和意外的时候互相照顾,使人们友好和睦。
《现代汉语词典》对“守望相助”的解释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邻村配合看守守望相助,以防警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与我命运相同,你我“守望相助”。
(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