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是哪个国家(禁止中国人进入的国家)

文章目录[隐藏]

  • 第一次和第四次战斗的土地
  • 第二,兄弟分离
  • 第三,殊途同归
  • 四。重新统一
  • 第五,分道扬镳

南斯拉夫曾是20世纪巴尔干半岛举足轻重的国家。然而,在1992年,南斯拉夫被分成许多国家。在南斯拉夫民族统一前不到80年,南斯拉夫再次回到独立状态。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南斯拉夫虽然是一个民族的总称,但其细分的民族在历史上曾被不同的邻国列强统治过,宗教文化差异相当大,导致民族关系紧张,内斗不断。

然而,作为邻居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是前南斯拉夫成员国中的一个例外,它们之间并不十分友好。因为两国关系一直比较友好。

▲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是信奉天主教的斯拉夫国家。

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也很像。这两个民族从9世纪开始皈依天主教,16-19世纪都属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在经济上,两国也比其他成员国更发达。

这两个在历史、宗教、文化、经济水平上有着高度相似性的国家,似乎有着更好的合并统一的条件。但是,南斯拉夫解体后,他们独立了,并没有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这是什么原因呢?

▲两国的地理位置

第一次和第四次战斗的土地

斯拉夫人起源于东欧平原,部分部落向南迁徙至巴尔干半岛形成南斯拉夫民族,其中三个主要亚部落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

其中,塞尔维亚人深入巴尔干半岛南部,卷入了与希腊和保加利亚的斗争。克罗地亚人留在半岛西北部,与意大利隔海相望。斯洛文尼亚人紧挨着克罗地亚人的北方,成为德国人(德国)的邻居。

▲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位于南斯拉夫西北部。

随着巴尔干半岛向北越来越宽,山川河流无法完全切断行军通道。因此,许多民族和国家都试图占领这片肥沃的土地,从而使这个半岛成为四战之地。

7世纪南斯拉夫民族来到这里的时候,西罗马帝国早已灭亡,德国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法兰克王国,鼎盛时期占领了大半个西欧和中欧。他们认为自己是古罗马人的继承者,罗马教廷(天主教的前身)皈依基督教,自称拉丁人,遵循古罗马人的拉丁文字。

▲法兰克王国是封建国家,中央集权远不如中国。

虽然西罗马帝国灭亡了,但东罗马帝国依然强大,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统治着巴尔干半岛。来自亚洲的游牧阿瓦尔人和西欧的法兰克王国不断入侵巴尔干半岛北部。

东罗马帝国为了保卫北方边疆,允许南斯拉夫人定居,用宗教同化他们。尚处于部落时期的南斯拉夫,民族文化落后,不久被基督教拜占庭教会(东正教的前身)征服,后接受东罗马帝国的统治。南斯拉夫人虽然接受宗教,但不接受拜占庭教廷使用的希腊文字。

▲南斯拉夫人转战巴尔干半岛,向东罗马帝国投降。

教廷和拜占庭教廷的关系越来越僵。在法兰克王国的庇护下,罗马教廷不仅与拜占庭教廷竞争,还争夺巴尔干地区,南斯拉夫人就卷入其中。

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居住在法兰克王国控制的与意大利接壤的地区,这自然是教廷的主要目标。

第二,兄弟分离

虽然斯洛文尼亚人也信奉拜占庭教廷,但他们一直在巴尔干北部与阿瓦尔人作战的前线。为了应对强大的阿瓦尔人,斯洛文尼亚人与隶属于法兰克王国的德意志(德国)巴伐利亚并肩作战,接触交流变得非常频繁。到了8世纪,斯洛文尼亚人向巴伐利亚学习,建立了自己的公国。

▲阿瓦尔人生活在拜占庭帝国的北部。

在巴伐利亚的影响下,斯洛文尼亚人不仅向法兰克王国低头寻求军事支持,改变了对教廷的信仰,与其他南斯拉夫民族分道扬镳,还接受了拉丁文化,开始用拉丁文字书写斯拉夫语。

▲克罗地亚、斯里兰卡和匈牙利天主教和东正教的竞争区域

大约在同一时期,克罗地亚人因为直接面对意大利的法兰克王国,得不到东罗马帝国和其他南斯拉夫民族的支持,不得不服从法兰克王国的统治。9世纪后期,克罗地亚人也皈依了罗马教廷。

虽然克罗地亚改变了信仰,但在语言上与塞尔维亚保持一致,使用拉丁语和西里尔文字。直到今天,科塞三个民族的语言大致相同,克罗地亚语更接近塞尔维亚语。

▲13世纪塞尔维亚建立帝国,疆域达到顶峰。

9世纪后期,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克罗地亚,企图以高压政策迫使他们回归拜占庭教廷。克罗地亚人不满这种高压政策,很快赶走了东罗马帝国的势力,彻底消除了拜占庭的宗教影响。

为了奖励克罗地亚人的功绩,教廷于925年加冕克罗地亚大公为国王,这是南斯拉夫民族第一次成为国王。

历史上,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虽然同源,但由于地理位置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在宗教、政治和语言上一直是分离的。

▲克罗地亚比塞尔维亚更早建立王国,所以不愿意从属于塞尔维亚。

尤其是克罗地亚,各方面实力与塞尔维亚并驾齐驱,一点也不落后。人口最多,野心最大的塞尔维亚,一直想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

所以在近代,三个民族共同建国的时候,克罗地亚始终不愿意从属于塞尔维亚,这就为南斯拉夫的分裂留下了隐患。斯洛文尼亚是最弱但最富的国家,文化最独特,向心力弱。

第三,殊途同归

克罗地亚王国建立后向北扩张,占领了多瑙河中游的潘诺尼亚草原,遇到了来自亚洲的游牧民族马扎尔人的后裔匈牙利人。匈牙利人从8世纪开始与法兰克王国作战,在长期的战斗和交流中也皈依了教廷。

▲潘诺尼亚草原所在地

为了争夺这片肥沃的平原,克罗地亚人和匈牙利人的战争持续了100多年,最后匈牙利人赢了。

自1102年起,匈牙利国王成为克罗地亚的君主,克罗地亚成为匈牙利的一部分。匈牙利统治克罗地亚长达700多年,对克罗地亚的语言、服饰、建筑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克罗地亚民族服饰(一)受匈牙利影响(二)

另一方面,斯洛文尼亚人与阿瓦尔人的斗争取得了成果。公元9世纪,阿瓦尔人被东罗马帝国和东法兰克王国联合消灭,并入其他民族。

不久后,东法兰克王国被神圣罗马帝国取代,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在14世纪获得王位后成为斯洛文尼亚人的统治者。巴伐利亚之后,斯洛文尼亚人再次被纳入日耳曼人(德国)的势力范围。

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在15世纪进入巴尔干半岛,先是征服了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一半的民族地区,然后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摧毁了东罗马帝国,之后扩张到了基督教世界。

▲奥地利帝国是欧洲的一个大国。

奥斯曼帝国的战线一度到达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基督教世界不得不联合起来对抗奥斯曼的扩张。处于前线的克罗地亚和匈牙利,实力损失很大,大部分领土被奥斯曼占领。斯洛文尼亚虽然没有直接面对战争,但也受到奥斯曼的威胁。

1526年,为了应对伊斯兰帝国奥斯曼的威胁,匈牙利(包括克罗地亚)选择臣服于更强大且同样信奉天主教的奥地利,形成了奥地利与奥斯曼对峙的缓冲区。

▲匈牙利-克罗地亚是天主教对抗奥斯曼帝国的前线。

至此,南斯拉夫三大主要民族进入相对稳定时期,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在奥斯曼帝国的铁蹄下举步维艰。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先后成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范围,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但前者是匈牙利的附庸,深受匈牙利影响。后者直接受奥地利管辖,所以斯洛文尼亚深受德国文化影响。

四。重新统一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和19世纪初爆发的拿破仑战争,民族解放意识在南斯拉夫三个民族中生根发芽。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塞尔维亚人受到的压迫最重,因而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首先,他们在1815年实现了高度自治,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与奥地利哈布斯堡同属天主教阵营。虽然他们的独立意识不如塞尔维亚强烈,但是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奥地利和科斯的共同利益也在逐渐减少,所以科斯的独立情绪也在增加。

此外,塞尔维亚以同为南斯拉夫人的名义,不断鼓动南北朝鲜共同建立“南斯拉夫国”,引起了奥地利的警惕。

▲在俄国和奥匈帝国的积极支持下,巴尔干民族于19世纪独立。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领土是一个多民族的混合体,包括主要民族日耳曼人、匈牙利人、斯拉夫人和其他非日耳曼民族。

由于担心科斯族群的分离会引发其他非德意志族群的独立潮,哈布斯堡特意安排斯洛文尼亚人移民到克罗地亚伊斯特拉地区,人为制造两兄弟间的冲突。

斯洛文尼亚有亚得里亚海出海口,并且位于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之间的唯一道路上。它的商业和文化发展迅速。斯洛文尼亚是最富有的南斯拉夫民族,开始大量吸收意大利文化,与克罗地亚的文化差距进一步拉大。

▲匈牙利在奥匈帝国的民族分布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地位尤为重要。

19世纪中期,随着希腊人和南斯拉夫人从奥斯曼帝国独立出来,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成为巴尔干半岛少数几个仍被外国人统治的地区,于是开始寻求摆脱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控制。但这两个民族太弱小,无法对抗庞大的奥地利,他们需要外力的帮助。

塞尔维亚虽然信奉东正教,但军事实力强大,有斯拉夫和东正教老大哥俄罗斯的支持。这些都让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看到了希望,暂时搁置了与塞尔维亚的宗教分歧,进一步强调了“南斯拉夫人”的身份。

▲萨拉热窝遇刺引发了一场大战,这场大战摧毁了奥匈帝国。

1867年,奥地利被普鲁士赶出德国,实力和号召力大大下降,不得不向独立意志最高的匈牙利妥协,从奥地利帝国改为奥匈帝国,以维持帝国的存在。

此举提高了匈牙利的地位,使其与奥地利平起平坐,增加了对哈布斯堡的忠诚,但使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更难独立。两族不得不加紧向塞尔维亚求助,三兄弟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

▲南斯拉夫王国是第一个由南斯拉夫各民族共同建立的国家。

由于害怕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斯里兰卡结盟,奥匈帝国特别痛恨塞尔维亚,试图将其纳入版图,导致萨拉热窝事件、塞尔维亚人刺杀帝国王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彻底瓦解了奥匈帝国,结束了哈布斯堡对两个民族长达五六百年的统治。

刚刚赢得独立并长期遭受分离之苦的南斯拉夫三个民族渴望建立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国家。1918年12月,他们建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这是南斯拉夫各民族联合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第五,分道扬镳

三个民族在国家内部的地位是平等的,塞尔维亚人占一定优势,国王也是塞尔维亚人。但是塞尔维亚人想要占据更大的优势。1929年,他们将该国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剥夺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大部分自治权。克罗地亚对塞尔维亚越来越不满,冲突时有发生。

不幸的是,南斯拉夫的内部矛盾被纳粹德国利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相当多的克罗地亚人与塞尔维亚人站在纳粹一边作战。二战后,铁托建立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各民族享有更大的自治权,保留了各自的议会。然而,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之间的怨恨并没有完全消除。

▲二战克罗地亚亲纳粹分子帮助德国人打铁托。

1991年苏联解体后,南斯拉夫很快陷入动荡。两国于当年6月首次宣布独立,并与联邦政府发生武装冲突。直到12月,他们才在欧洲的斡旋下定居下来,正式脱离南斯拉夫。

事实上,克罗地亚独立时,斯洛文尼亚也宣布独立,并得到欧洲国家的承认。这两个民族独立后,南斯拉夫国家名存实亡,最终于1999年彻底分裂,三个兄弟民族再次成为平等的主权国家。

▲南斯拉夫解体后,斯洛文尼亚经历了短暂的战争,欧盟的干预才平息。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不一样,和塞尔维亚关系还不错,独立意识也不强,但不愿意继续资助贫穷的南方。如果克罗地亚没有带头,斯洛文尼亚可能不会离开南斯拉夫。

而且从历史上看,两个民族的特征已经形成。斯洛文尼亚在宗教和文化上更接近奥地利和意大利,与更接近匈牙利的克罗地亚则截然不同。所以没有理由合并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之间存在边界和水源纠纷,至今没有彻底解决。

相对来说,欧盟对斯洛文尼亚的认可度更高,2004年批准斯洛文尼亚加入欧盟,2007年成为欧元区的一部分。克罗地亚2009年才加入北约,2013年加入欧盟,至今仍不属于欧元区。

在克罗地亚加入欧盟之前,斯洛文尼亚也曾表示反对,因为两国在皮兰湾的划分上存在争议。斯洛文尼亚离亚得里亚海很近,但它更像一个内陆国家,只有40公里的海岸线,没有出海口。克罗地亚占据了大部分海岸线。

虽然皮兰湾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但毕竟两国都是南斯拉夫民族,信仰相同,没有历史恩怨。总体关系还是不错的,边界争端也没有真正成为克罗地亚加入欧盟的绊脚石。

长期作者|裴琳

资深历史爱好者

编辑| |托马斯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全球情报官主编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