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摘要简介及实现方法(数据完整性验证之数字摘要算法)

数字摘要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数据转换为固定长度的摘要或消息摘要的过程,该摘要是唯一的,不可逆的,并且会随着原数据的任意变化而变化,可用于数据完整性校验、身份验证等应用场景。本文将从算法原理、常用算法、代码实现等方面对数字摘要进行详细阐述。

一、算法原理

数字摘要算法主要分为两个过程,即摘要生成和摘要验证。摘要生成过程是将任意长度的消息数据转换为固定长度的摘要码;摘要验证过程是将消息数据重新进行摘要生成,与原摘要码进行比对,判断数据是否被篡改。摘要算法的核心就是哈希函数,利用哈希函数对原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摘要码。常见的哈希函数有MD5、SHA-1、SHA-2、SHA-3等。

哈希函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输入任意长度的消息,输出固定长度的摘要码;

2. 具有不可逆性,即无法根据摘要码还原原始消息。

二、常用算法

下面对常用的哈希算法进行简要介绍:

1. MD5算法

MD5是一种常用的哈希算法,其输出长度为128位(16字节),由MD4算法演化而来。MD5主要有四个步骤:

(1)填充:根据消息的长度加上填充位,使其长度满足512位的倍数。

(2)初始化:对摘要缓存区进行初始化。

(3)消息处理:将消息划分为512位的消息块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使用了四个变换函数。

(4)输出:将最终的缓存区状态输出为128位的MD5值。

2. SHA-1算法

SHA-1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哈希算法,其输出长度为160位(20字节)。SHA-1主要有五个步骤:

(1)填充:将消息填充为512的倍数,最后添加消息长度。

(2)初始化:对摘要缓存区进行初始化。

(3)消息处理:将消息划分为512位的消息块进行处理。

(4)状态计算:根据消息块和缓存区状态进行状态计算。

(5)输出:将最终缓存区状态输出为160位的SHA-1值。

3. SHA-256算法

SHA-256是一种安全性更高的哈希算法,其输出长度为256位(32字节)。SHA-256与SHA-1极为相似,只是涉及到的位数更多,计算强度更高。

三、代码实现

下面以Python语言为例,演示常用的数字摘要算法的代码实现。先看一个通用的实现方法

import hashlib

#数据
str = 'Hello World'

#创建MD5对象
m = hashlib.md5()

#Update传入需要加密的bytes类型的数据
m.update(str.encode('utf-8'))

#生成摘要值
print(m.hexdigest())

以上是一个通用的数字摘要算法实现方法,可用于MD5、SHA-1、SHA-256等算法的实现。下面分别演示MD5和SHA-256的实现方法:

import hashlib

#数据
str = 'Hello World'

#MD5算法实现
hash_md5 = hashlib.md5(str.encode('utf-8')).hexdigest()
print(hash_md5)

#SHA-256算法实现
hash_sha256 = hashlib.sha256(str.encode('utf-8')).hexdigest()
print(hash_sha256)

四、总结

数字摘要是常用的数据完整性校验、身份验证等应用场景的安全算法,其核心是哈希函数。本文从算法原理、常用算法、代码实现等方面对数字摘要进行了详细阐述。使用数字摘要算法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考虑到算法的安全性和计算效率等因素。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