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Python实现KD树(python实现KD树)

KD树(K-Dimensional Tree),又称K维树,是一种用于对k维空间中的数据进行搜索的数据结构。它可以高效地处理多维空间的数据,可以用来做最近邻搜索、范围搜索、区间搜索等操作。在本文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Python实现KD树。

一、创建KD树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函数来创建KD树。这个函数需要传入一个Numpy数组,每行代表一个点,每个点有k个坐标,以及一个整数depth表示当前深度。函数返回一个节点Node,表示以该节点为根节点的KD树。

import numpy as np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 point, depth, left=None, right=None):
        self.point = point
        self.depth = depth
        self.left = left
        self.right = right
        
def create_KDTree(data, depth=0):
    if len(data) == 0:
        return None
    
    k = data.shape[1]
    axis = depth % k
    
    data = data[data[:, axis].argsort()]
    median = len(data) // 2
    
    return Node(point=data[median], depth=depth,
                left=create_KDTree(data[:median], depth+1),
                right=create_KDTree(data[median+1:], depth+1))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Node类,表示KD树的节点,每个节点存储一个点、节点的深度以及它的左右儿子节点。然后,我们定义了一个create_KDTree函数,它采用递归的方式构建KD树。函数首先判断传入的数据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返回None;然后确定当前节点应该按照哪个坐标轴进行划分,根据这个坐标轴对数据进行排序,找到中位数作为当前节点,然后递归构建左右子树。

二、插入新节点

现在,我们需要一个函数来向KD树中插入新的节点。这个函数需要传入一个Node表示当前的根节点,一个Numpy数组表示要插入的新点。函数的返回值是插入新节点后的根节点。

def insert_KDTree(root, point):
    if root is None:
        return Node(point, 0)
    
    k = point.shape[0]
    axis = root.depth % k
    
    if point[axis] < root.point[axis]:
        root.left = insert_KDTree(root.left, point)
    else:
        root.right = insert_KDTree(root.right, point)
        
    return root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首先判断根节点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将新点作为根节点返回。否则,根据当前节点的深度确定应该按照哪个坐标轴进行比较,如果新点在这个坐标轴上比当前节点小,则递归插入到左子树,否则递归插入到右子树。

三、最近邻搜索

最近邻搜索是KD树最常见的使用场景之一。给定一个点,需要在KD树中搜索距离该点最近的点。这个问题可以使用广度优先搜索或深度优先搜索解决,但是在高维空间中这些方法的效率很差。KD树的最近邻搜索算法可以在$log(n)$的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是一个函数实现了最近邻搜索。它需要传入一个KD树的节点root、一个要搜索的点query、以及一个整数k表示搜索前k个最近邻。函数返回一个列表,每个元素是一个点和距离。注意,在这个函数中,我们用了一个最大堆maxheap来保存前k个最近邻。从新节点开始,使用递归搜索算法搜索每个节点并选择更接近查询点的节点,同时将搜索路径中的最大距离保存下来,以便在搜索结束后用于剪枝。

import heapq

def nearest_neighbor(root, query, k=1):
    heap = []
    
    def traverse(node):
        if node is None:
            return
        
        dist = np.linalg.norm(node.point - query)
        
        if len(heap) < k:
            heapq.heappush(heap, (-dist, node.point))
        elif dist < -heap[0][0]:
            heapq.heappushpop(heap, (-dist, node.point))
            
        axis = node.depth % len(query)
        left = node.left
        right = node.right
        
        if query[axis]  abs(query[axis] - node.point[axis]):
            traverse(right)
    
    traverse(root)
    
    return [(node, -dist) for dist, node in heap]

四、范围搜索

有时候需要搜索所有与一个给定点的距离小于等于某个阈值的点。这个问题被称为“范围搜索”。我们可以使用KD树来解决这个问题。实现过程与最近邻搜索类似,但需要使用一个队列queue来保存搜索路径,以便进行广度优先搜索。

下面是一个函数实现了范围搜索。它需要传入一个KD树的节点root、一个要搜索的点query、以及一个浮点数radius表示搜索范围。函数返回一个列表,包含在搜索范围内的所有点。

def radius_search(root, query, radius):
    result = []
    
    queue = [(root, 0)]
    
    while queue:
        node, dist = queue.pop(0)
        
        if node is None:
            continue
        
        if dist > radius:
            continue
        
        if np.linalg.norm(node.point - query) <= radius:
            result.append(node.point)
            
        axis = node.depth % len(query)
        left = node.left
        right = node.right
        
        if query[axis] <= node.point[axis]:
            left, right = right, left
            
        queue.append((left, np.abs(node.point[axis] - query[axis])))
        queue.append((right, np.abs(node.point[axis] - query[axis])))
    
    return result

五、用法示例

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代码创建一个10维空间中的KD树,然后进行最近邻搜索和范围搜索。

data = np.random.rand(1000, 10)

root = create_KDTree(data)

query = np.random.rand(10)

print("nearest neighbor:", nearest_neighbor(root, query, k=3))

print("radius search:", radius_search(root, query, radius=0.5))

总结

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实现KD树。首先我们实现了创建KD树的函数和插入新节点的函数。然后,我们介绍了KD树的最近邻搜索算法和范围搜索算法,并实现了相应的函数。最后,我们给出了一个用法示例,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KD树的使用。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