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延时函数详解(延时函数delay)

一、延时函数的概念

在C语言中,延时函数是指程序在执行某些操作之后,暂停一段时间,然后再继续执行后面的操作。在一些需要等待IO操作完成或者需要控制程序运行速度的应用场景中,延时函数是必不可少的。

在C语言中,实现延时功能的方式很多,其中使用延时函数是最简单的一种。C语言标准库中提供了多种实现延时功能的函数,各种操作系统也提供了针对不同平台的延时函数。

在C语言中实现延时功能的常用函数主要有以下两种:

/* 基于系统时钟的延时函数 */
#include

void sleep(unsigned int milliseconds); 
/*
millisecond:传入需要延时的时间,单位是毫秒
*/

/* 基于当前进程的延时函数 */
#include 

unsigned int sleep(unsigned int seconds);
/*
seconds:传入需要延时的时间,单位是秒
*/

二、延时函数的优缺点

延时函数的优点是实现简单,易于掌握。使用延时函数可以让程序执行顺序更容易理解,也可以控制程序运行速度。

然而,延时函数也有一些缺点:

1、延时函数调用的时间不可控:延时函数本身是一种阻塞调用,会使得当前进程或者线程处于睡眠状态。延时函数的执行时间取决于调用时机和系统状态,如果延时函数的执行时间过长,会影响系统的响应速度。

2、延时函数对性能的影响:延时函数需要消耗CPU资源,同时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延时函数会阻塞其他重要的进程或者线程。因此,在高并发、高性能场景中,不建议使用延时函数。

3、延时函数的适用场景有限:延时函数只适用于对程序运行速度做一定限制的场景中,例如模拟动画效果、流水灯、定时器等。对于需要进行IO操作的场景,延时函数并不完全适用。

三、延时函数的实践应用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简单的应用程序来展示延时函数的实践应用:

1、流水灯程序

流水灯程序是指一组灯依次闪烁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延时函数来控制灯的闪烁速度。下面是一个流水灯程序的示例: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i;
    while(1)
    {
       for(i = 0; i < 8; i++)
       {
           printf("0000000%cr", '1' + i);
           fflush(stdout);
           usleep(300 * 1000);
       }
   }
   return 0;
}

该程序通过延时函数usleep()来控制灯的闪烁速度。usleep()函数需要传入需要延时的时间,单位是微秒。该程序每隔300毫秒闪烁一次流水灯,直到程序被手动停止。

2、定时器程序

定时器程序是指在指定时间间隔内自动执行某些操作的程序。我们可以通过延时函数来实现定时器程序。下面是一个定时器的示例:

#include 
#include 

void work()
{
    printf("Doing work...n");
}

int main()
{
    time_t start, end;
    int interval = 5;
    time(&start);

    while(1)
    {
        time(&end);
        if(difftime(end, start) >= interval)
        {
            work();
            time(&start);
        }
    }
    return 0;
}

该程序通过time()函数获取当前时间,然后利用difftime()函数计算时间间隔。当当前时间与开始时间的时间间隔超过预设值时,程序就会执行work()函数。通过不断执行循环,程序可以实现定时执行某些操作。

四、总结

本篇文章阐述了C语言延时函数的概念、优缺点以及实践应用。延时函数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在一些场景中很有用。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对读者理解和使用延时函数有所帮助。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