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莫兰指数(在ArcGIS中实现莫兰指数计算)

一、莫兰指数的概念

莫兰指数(Moran’s I)是一种空间自相关性指数,常常被用来衡量空间数据是否存在空间聚集的现象。莫兰指数使用了空间位置之间的相关性来衡量样本之间的相似性或者差异性。它给出的是一个[-1,1]之间的值,其中1代表完全正相关(高高聚集),-1代表完全负相关(高低交错),0代表随机分布。莫兰指数通过计算每个样本与其周围其他样本的差异性加权平均值得出。

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I = (n / S0) * (∑∑wij * (zi - zbar) * (zj - zbar)) / (∑(zi - zbar)^2)

其中n为点的数量,S0是所有权重元素的总和,wij是权重矩阵中第i和第j个位置的权重系数,zi和zj是第i和第j个样本的变量值,zbar是所有值的平均值。

二、莫兰指数的应用

莫兰指数可以被用来分析各种类型的空间数据,比如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数据,通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空间聚集性分析

莫兰指数通常用来识别一个空间数据集是否具有空间聚集的现象,也可以被用来区分两个数据属于随机分布或者非随机分布。聚集性分析对于城市规划和风险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2. 异常值检测

如果莫兰指数得分非常高或非常低,那么这些值可能表明空间数据具有重要的聚类和异常值。在这些情况下,莫兰指数可以被用来检测和识别与数据相关的异常现象。

3. 空间统计的模型选择

莫兰指数是空间统计模型选择的关键指标之一。在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和其他空间分析领域中,经常需要建议合适的空间权重,因此需要选择一个参数,从而使得数据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这个参数的选择对于模型的结果至关重要。

三、如何计算莫兰指数

在ArcGIS中,莫兰指数的计算非常简单。下面是一个计算莫兰指数的Python代码样例:

    import arcpy
    from arcpy import env
    import os
    
    # 设置工作环境
    env.workspace = "C:/ArcGISStudy"
    # 设置工作空间
    env.scratchWorkspace = "C:/ArcGISStudy"
    # 设置输出路径
    out_location = "C:/ArcGISStudy"
    
    # 设置权重矩阵,这里使用了K近邻权重
    wmatrix = "K_5.mtx"
    # 设置输入特征类
    input_features = "C:/ArcGISStudy/data.gdb/points"
    
    # 计算莫兰指数
    arcpy.SpatialAutocorrelation_statistics(input_features, "VARIABLE", wmatrix, "GENERATE_REPORT", "INVERT_DISTANCE", "EUCLIDEAN_DISTANCE", "NONE", "", "", "", "OUTPUT_REPORT", out_location)

四、莫兰指数的结果解释

下面是一个莫兰指数的结果解释:

    Report for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
    Input feature class: C:/ArcGISStudy/data.gdb/points
    Input field(s): VARIABLE
    Distance Method: Inverse Distance
    Standard Distance: 6766.431493
    Number of neighboring features: 8
    Morans I Overall: -0.324952
      z-score: -6.528015
      p-value: 0.000000
    Generated table: C:/ArcGISStudy/OUTPUT_REPORT

在这个结果当中,莫兰指数为-0.32,由于这个指数小于0,所以可以得出结论这份数据集有点的分布不均匀。这个指数的z-score比较低,意味着这个数据集的偏差与预期偏差之间的差别是显著的。p-value为0,表示这个指数是非常显著的。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