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内出现有趣一幕:来自南京大学的朱同学在参观时,因展品上大量汉字内容引发韩国观众围观,这位中国留学生临时化身“历史老师”,为同行的韩国朋友及当地参观者义务讲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在青铜器、古籍文献等展区,朱同学发现许多展品的说明牌虽配有韩文翻译,但文物本体上的铭文、题记几乎全为汉字书写。他随即用中韩双语对照讲解,从字形演变到历史背景,吸引十余名参观者驻足聆听。
这场偶然的“历史课堂”意外成为文化交流的缩影。
近日,韩国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内出现有趣一幕:来自南京大学的朱同学在参观时,因展品上大量汉字内容引发韩国观众围观,这位中国留学生临时化身“历史老师”,为同行的韩国朋友及当地参观者义务讲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在青铜器、古籍文献等展区,朱同学发现许多展品的说明牌虽配有韩文翻译,但文物本体上的铭文、题记几乎全为汉字书写。他随即用中韩双语对照讲解,从字形演变到历史背景,吸引十余名参观者驻足聆听。
这场偶然的“历史课堂”意外成为文化交流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