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中国研究团队25日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论文,报告世界首个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到脑死亡人体内的案例。该成果有望帮助缓解肺移植供体短缺的难题,被国际专家誉为相关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何建行率领的研究团队,将一只经过基因编辑的巴马香猪左肺移植到一名脑死亡者体内,模拟临床常见的单肺移植手术。该供体猪经过6处基因编辑,以降低其器官移植到人体后的免疫风险。手术后,呼吸、血液、影像等监测数据显示,移植肺维持通气与气体交换功能长达9天,其间未发生超急性排异反应,同步病原学监测也未发现活跃感染迹象。
“目前全球器官移植需求日益增大,异种器官移植被认为有望解决供体短缺的困境。”何建行对新华社记者介绍,“这项成果标志着异种肺移植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他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优化基因编辑策略与抗排异治疗方案,延长移植器官存活及功能维持时间,并将团队自主研发的无管技术应用于异种肺移植试验中,以减少机械通气对供体肺的损伤,推动异种肺移植向临床应用转化。
研究团队介绍,这项研究方案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先后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等机构的审查与监督。受试者有重型颅脑损伤,经多次独立评估确认已脑死亡。其家属出于支持医学进步的愿望,同意无偿参与研究。研究在第9天时应家属要求结束。
移植器官短缺是全世界面临的医学难题。近年来,在基因编辑等新技术推动下,以猪为供体的异种器官移植不断取得进展。
伦敦时间3月26日,中国研究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论文,报告世界首例将基因编辑猪的肝脏移植到脑死亡人体内的成功案例。《自然》网站相关报道表示这是“将动物器官移植给人的一个里程碑”。
近几年来除肝脏以外的“猪-人”异种器官移植也有不少尝试并取得成效。全球医学界现已先后开展了肝脏、心脏和肾脏的“猪-人”移植临床试验,其中心脏移植2例、肾脏移植5例。
2022年1月7日,全球首例“猪-人”心脏移植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完成,患者存活了2个多月;
2023年9月20日,第二例“猪-人”心脏移植也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完成,患者存活了6周;
2023年,美国纽约大学兰贡医疗中心和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研究团队将猪肾移植到一位脑死亡患者体内;2024年3月16日,第一例“猪-人”肾移植在美国麻省总医院完成,但患者仅存活52天;
2024年5月29日,第二例“猪-人”肾移植在美国纽约大学兰贡医疗中心完成,患者存活了40天;
2024年11月25日,第三例“猪-人”肾移植在美国纽约大学兰贡医疗中心完成,患者目前健在,已创下最长存活纪录(4个多月);
2025年1月25日,第四例“猪-人”肾移植在美国麻省总医院完成,患者目前健康情况仍在检测中;
2025年3月6日,第五例“猪-人”肾移植在中国西京医院完成,患者为一位69岁终末期肾病女性患者,目前情况良好。
2024年3月16日,我国西京医院研究团队完成的首例“猪-人”肝移植试验显然为晚期肝病患者带来新希望。肝脏比心脏和肾脏的功能都更为复杂,特别是猪肝产生的多种猪自身蛋白可能会激发人体难以抑制的强烈免疫反应,最终导致移植失败。这一额外难度使许多科学家对猪肝脏移植并不看好。
据羊城晚报,对此,参与试验的西京医院窦科峰团队的张玄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说:“涉及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兼容问题确实存在,比如猪肝合成的凝血因子和人类不能完全兼容,更容易出现凝血异常问题。”但他认为,“未来2~3年,我们可能仍会先采用辅助肝移植的方式进行人体移植试验,就像这次一样。”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新华社、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