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是我国目前一个重要战略。业内人士表示,“十三五”期间,医疗健康产业有望突破十万亿市场规模。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公报中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卫生安全战略。
多位专家表示,促进健康不仅能直接创造生产力,更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紧密互动,未来健康发展观会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渐融入到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之中。政府卫生投入和医疗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健康影响综合评价”制度也有望建立。而受益于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大健康”产业也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
可以预见的是,通过建设“健康中国”,全民的健康素质有望进一步提高。记者了解到,今年9月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据了解,《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不同于以往的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五年规划,而是上升至国家战略规划的高度,其站位更高、领域更宽,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高度出发,突出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之中,通过综合性的政策举措,实现健康发展目标。
“我们现在正在着手制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规划,未来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制度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健全医保体系,把这张网织得更密、更结实。要进一步开展好分级诊疗,强基层、补短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表示,“健康中国”的建设人人有责,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个人加强对自我健康的管理,尽量少得病,这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专家认为,随着政府对国民健康问题的重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健康发展观会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渐融入到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之中。在此背景之下,医药卫生改革发展方向也会相应调整,从原来的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向促进和保障人民健康转变。有专家表示,“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政府卫生投入和医疗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健康影响综合评价”制度也有望建立。政府在编制区域发展规划时,应将主要健康指标列入其中并增加权重,同时应将保障人民健康纳入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
不过,由于健康促进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层次,对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较高。专家认为,健康促进应成为所有部门共同追求的目标,从而更顺畅地融入所有政策。
有研究报告显示,“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然而与美国、日本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的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至5%。
业内人士认为,实施国民健康战略不仅会带动药品与医疗器械生产研发企业、医疗服务业、健康保险业、养老产业及互联网医疗等行业的兴起,也在涉及环保、食品安全等与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孕育了新的市场机会。建议未来重点扶持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疗仪器等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与健康生活方式和老年护理相关的健康服务业。
根据此前卫生部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的发展健康产业行动计划目标,到2020年,我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所购买的药品中,民族企业要占80%以上;耗材和器械中,民族企业占50%以上。
拓展阅读:
2015年11月11日股市大盘走势分析预测及操作策略
各大机构对今日大盘走势预测分析及操作建议(11.11)
2015.11.11(今天)最有可能涨停的板块个股有哪些?
影响今日(11.11)股市的利好与利空消息都有哪些?
11.11今天最有可能涨停的个股有哪些?
双11掀起购物狂潮 相关概念股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