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赵雯琪 每经编辑:余婷婷
近日,有媒体报道,有用户在骑行共享单车时遭遇了自动落锁车轮抱死,导致严重摔伤。事情似乎并非个案,有媒体粗略统计,近两年来,网友爆料在骑行过程中突然落锁的共享单车事故至少41起,涉及多个平台。
9月11日,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单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经核查,涉事车辆存在因车链条有松动造成骑行卡顿的可能,不存在软件技术等问题。哈啰也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技术团队依据用户大数据严谨排查,未发现车辆存在因技术缺陷导致自动落锁的异常。
虽然两家头部企业均否认了“技术缺陷导致自动落锁”的说法,但频发的骑行事故与用户质疑,仍将共享单车的安全问题推至舆论焦点。
哈啰、青桔回应:不存在因技术缺陷导致自动落锁情况
据公开报道,今年8月底,马女士扫码骑上了一辆青桔单车,但没骑几分钟就因突如其来的刹车而措手不及地摔了一跤。医院诊断显示,马女士右脚三处骨折,双腿软组织挫伤,至少需要休养一个月。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海妮 摄 (资料图)
青桔单车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接到用户进线后,已在第一时间核实情况,并安排安全专员专项对接事故处理和保险理赔事宜。基于用户反馈的情况,公司针对涉事的单车进行了硬件和软件的并行检查。经核查,涉事车辆存在因车链条有松动造成骑行卡顿的可能,不存在软件技术等问题。
“给用户造成不好的骑行体验我们深表歉意,目前,专员在对接用户的就医理赔流程,用户上传符合要求的理赔材料后,3个工作日即可收到打款。”青桔单车表示。
而对于网友和媒体对共享单车自动落锁的疑问,哈啰方面也作出类似回应,称系统未发现自动落锁异常,并强调所有车辆在上路前均通过严格检测。哈啰还表示,用户如遇骑行事故可通过App内保险理赔通道申请赔偿,公司会配合用户处理后续事宜。
哈啰提到,结合共享行业常见骑行场景与用户反馈,初步梳理出三种可能导致自动落锁异常的场景:一是用户骑行中未关闭开关锁页面,摩擦误触“还车”按钮触发落锁;二是前一用户还车离开未关锁,后一用户未扫码直接骑行,且在停止前进时(如等灯),前一用户后续关锁导致后一用户落锁;三是电动助力车有合规行驶区域限制,超出区域会触发断电保护缓慢停止,但单车不存在这一控制逻辑。
哈啰强调,哈啰车锁硬件逻辑有速度设定。骑行过程中,只要速度大于0.5m/s,车锁便拒绝执行关锁指令;只有等超低速停下时,才会执行用户关锁指令。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质疑,企业自查难以完全取信于用户,平台应公开检测流程、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车辆安全评估,才能真正回应公众关切。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仅依据网络流出的视频无法确定摔伤是否由电子锁突然锁止造成,因为还存在锁具内夹入异物、链条掉落、骑行时碾到凸起物体等多种可能导致摔倒的因素,需进一步核实才能明确具体原因。
不过他也提到,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手段夯实共享单车企业的主体责任,推动企业优化产品设计以提升车辆安全性、堵塞系统漏洞,从源头减少安全隐患。目前针对用户骑行共享单车过程中发生受伤的情况并未直接明确主要责任方,从未来的发展方向看,更应该侧重从问题解决的角度强调企业需承担产品安全与风险应对的主体责任。
业内:共享单车理赔应参考网约车成熟体系
根据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统计,2024年全国共享单车用户总量超过6亿,较往年持续增长。2024年,北京共享单车骑行量达11.44亿人次,日均骑行量约312.58万人次,同比增长5.12%。
这几年,随着共享单车用户基数持续扩大,使用场景愈加复杂,骑行安全与事故理赔机制的完善,已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有不少用户担心,若平台一味否认技术责任,用户维权将陷入“自证困境”。
事实上,共享单车作为“互联网+出行”的代表性业态,其产品安全性不仅关乎企业信誉,更直接影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稳定运行。此次用户骑行摔伤引发热议,也揭示出共享单车头部企业在车辆运维、质量把控、用户沟通等多个环节仍存在提升空间。
对此,丁道师认为,目前市面上共享单车所投保的意外险多侧重于人身伤害,对“因车辆本身问题导致事故”的定责和赔偿机制仍较为模糊。应参考网约车行业成熟的保险体系,完善共享单车领域的保险机制,明确事故责任划分、赔偿流程及对应保险公司,确保事故发生后有清晰的赔付依据和操作路径。
他同时提到,建议行业内有实力的头部共享单车平台,每年投入数亿元资金成立“消费者关爱保护基金”,专门用于赔付消费者因骑行共享单车受到身心伤害,且传统保险或社保无法覆盖的部分损失,赔付范围不局限于特定故障引发的问题。
在监管层面,丁道师表示,相关部门近年来已持续对共享单车行业进行监管,例如此前针对涨价问题开展整改、约谈等工作。因此在他看来,目前无需过度强调引入更严格的全新监管措施,而是应推动相关部门进一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通过技术手段强化安全管理,同时依托完善的保险机制和企业专项基金,形成更高效的问题解决体系,减少协调纠纷成本。
总体来看,共享单车行业已从快速爆发期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在提供便捷出行服务的同时,如何通过技术透明化、保险机制完善与企业社会责任强化,构建用户放心的骑行环境,将是下一阶段行业竞争的关键方向。
也只有真正做到“骑得放心、赔得明朗”,共享单车才能真正融入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