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醒啦,现在是2008年的下午…」看到这个标题,你没忍住点进视频,却只看见一个空空荡荡、挂着条幅的房间,或是一条光线昏暗、只有风声沙沙的走廊。空灵磁性的老式广播音里,一句歪扭的字在屏幕上跳动着:「这里已经没人等你了…」
这类以老商场、蓝玻璃,雪花屏、空走廊等千禧风元素为特定呈现内容,画质模糊粗粝并配以迷幻感滤镜的视频,即是「梦核」。曾经被视为技术缺陷的电视卡顿和像素模糊,在此处成为了触发Z世代集体怀旧情感的开关。自2020年左右传入国内,在AI技术不断成熟、赛道创作者递增的当下,中文互联网上已有大量本土化特征鲜明的「中式梦核」内容得以传播。
图源:铁合西街东
因为中式梦核主要以千禧年物件、环境为元素创作,所以不论出于对千禧年间社会高速发展的怀念,还是作为Z世代人群的集体童年回忆,其内容都天然带有强烈的时代情绪。且梦核内容目前已经形成稳定文化内涵,以及具备了高辨识度和独特风格的表现形式,所以其作为一个新兴的内容品类,也能持续吸引受众关注。
在一些专业的内容创作领域,已有许多创作者借鉴融入梦核美学。游戏《无人》即是一款中式梦核主题游戏,24年12月12日上线 Steam后首周销量突破1万份,好评率高达91%;B站UP@老番茄、@渗透之C君 为其录制的游戏实况播放量达300W+。去年,贾樟柯在其新作《风流一代》的路演中也介绍了中式梦核,作为提供给观众的一种理解电影的途径。
在更宽泛的短视频领域,大量UGC维度的梦核创作也正形成着文化风潮。抖音平台内「中式梦核」话题拥有超25亿次播放;B站搜索「你可以回去但那里已经没有人了」,能看到多个标题几近相同、播放均破百万的梦核视频。而在这些视频的评论区,许多网友主动发布着生活中的居民楼、老物件照片参与讨论。
不难发现,中式梦核正在从小众的亚文化圈层走向大众视野。在此过程中,短视频作为主要传播媒介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式梦核也因其独有的文化属性和鲜明的审美特质,作为一种泛美学内容被更多的文化产品、创作实践所吸纳、利用,开拓着更多商业化的可能。
Z世代建构的千禧记忆
梦核(dreamcore)源起于国外,最早可追溯至2012年一个名为@GlassBeetles或@L0P0A0G的YouTube账号所上传的系列视频,视频融合神秘文本、奇怪动作、抖动高噪画面、封闭空间和扭曲滤镜,营造出一种费解、不安的氛围。
更直接的来源是后室亚文化(the backrooms)。2019年,一位匿名用户在网站4chan的超自然主题板块发布帖子,鼓励发布「令人不安、感觉不对劲」的图片并附上一张黄绿色荧光灯的房间照片。
在该帖子下,一个用户评论将其命名为「后室」并提供了一段生动描述:「如果你不小心在错误地方卡出了现实世界,就会坠入后室。那里只有陈旧潮湿地毯的霉味、令人错乱的单调黄色、荧光灯以最大功率嗡嗡作响的无尽背景噪音,以及约6亿平方英里、随机分割的空旷房间——你将被困在其中。要是你听到附近有什么东西在游荡,愿上帝保佑你,因为它肯定已经听见你的动静了…」
2020年前后,国内的y2k(千禧年文化)风格作为一种亚文化再度流行,核艺术(core)这一带有超现实色彩的美学分支借此得到国内创作者集体挖掘。@千禧bot、@Ditto2000等一批本土化的中式梦核图像媒体开始出现,这些图像往往带有胶片粒感、闪烁灯光、破损边框和褪色效果。
创作者@毛毛籽在逃跑 对梦核流行的过程有着切身感受。「一开始是国外的Dreamcore,20年左右在微博关注到@千禧bot,之后21年在小红书火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分享梦核内容。」
中式梦核可视为以Z世代童年集体记忆为主要要素建构起来的,一种关于千禧年的审美风格。一言以蔽之,就像是梦里出现过的场景,兼具怀旧、温暖、不安、超现实等复合审美体验。豆瓣的「梦核收集」小组简介如此描述:「明明是不安但又好像有一种温柔的力量把你拉进去沉浸其中」。
以图像、视频为主要媒介的中式梦核,多集中在对千禧年物件、环境的复现上。如已在街头消失的报刊亭、老式小区的蓝色玻璃窗、破旧的摇摇车和游乐园;还有你一定见过的那张电脑壁纸,壁纸里是蓝天绿草,中间杵着一扇诡异的黑门…
于是,留存时代痕迹的一些老城、小镇,成为梦核创作者寻找灵感的一个切口。@毛毛籽在逃跑 出生于四川一小镇,后去乐山、成都求学,大学则到了北京。远离家乡的旅途中,四川小镇那种潮湿而接地气的感觉,愈发让她感觉亲切。「每次回家我都会四处逛街,有时会发现一些新奇的东西。」
她将创作的梦核内容喻为一种「小镇赛博」。「街头巷尾的感觉就像是在母亲的怀抱里,是我灵魂里的东西,想把它们表达出来」,梦核是她探索新世界、创造乌托邦的工具。
@史蒂芬霍京 一开始并没有完全想清楚做梦核选题,「最早考虑的是借助AI,做历史上的今天的感觉」,但在创作中@史蒂芬霍京 发现,与其寻找历史上具体的某一天发生什么,不如聚焦集体记忆。「后者在发生在人们共同的经历里,更具文化背景和共鸣。」
而这恰与梦核的特征不谋而合,于是@史蒂芬霍京 在参考国内外梦核后明确了方向,「要寻找一些刺激或趣味的点,同时结合中国文化元素做演变」。从@史蒂芬霍京 账号内的视频也不难看出,他锚定带有集体记忆的节点和物件,将新世纪来临、北京奥运,以及老旧挂历、按键手机、少年宫、童乐园、家属楼等元素,统统放入他虚构的「霍京市」之中。
目前,中式梦核已在其文化圈层内活跃生长,形成着如童核、池核、楼核、云朵核、故障核等诸多细分而千奇百怪的品类,表现形式也从图片、视频蔓延至音乐、游戏等领域。
AI成为梦核博主「造梦引擎」
@见脚青AI 表示,「之前国外的梦核内容大多是博主用特效做的」,这是早期梦核内容的特征。而目前海量传播的中式梦核中,AI的身影不断浮现、作用愈发凸显。
@见脚青AI 便是在AI成熟的前提下入局的,从去年8月中开始做,迄今已历时一年。「先AI生图然后跑视频,选择一个有意思、可继续的剧情,再接着往下跑。」
接受《新声Pro》采访时,@见脚青AI 已在抖音积累了35.7万粉丝,保持着一周2、3更的频率,但账号背后没有组建团队,仅是其个人用业余时间来完成。「AI赛道里个人博主为主。我用Midjourney、即梦等云端工具,无需本地部署,工作量不是很大。」他表示,从出图、跑视频到剪辑,四五个小时就可以出一条。
账号@史蒂芬霍京 的两位创作者是兴趣相近的发小,同样是将账号作为业余爱好。「AI加成是一次工业化革命,最快一天可以日更,通常在下班后的晚上或午休时间做」。
@史蒂芬霍京 自我定义为「AI创作玩家」,还特地进行过AI创作实验。在DeepSeek很火的那段时间里,他们将问题和想法抛给AI,AI完整地写出了故事脚本,还精细到第几秒出现什么样的画面。之后,他们尝试过「完全遵循AI建议做出视频,结果很出人意料,在抖音上获得了20多万点赞」。但短暂的尝试之后,相比这种「预制菜」,他们还是回归到了创作者思路,把AI当做PS一样的工具,为观众制作更有自己创作表达的「美味佳肴」。
除去提效和降低创作门槛,AI在打造梦核内容的奇幻感方面也独具优势。@见脚青AI 追求一种「超现实性的艺术感,想做突破传统影视边界的内容」,他的「一间梦」系列初衷就是「一间房间里面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像梦一样」。
置顶视频「戏园雾梦」即是此风格:中式古风建筑中,一个女子面向的大门里怪诞地出现一尊比门还大的佛头。而下一秒,佛头又神奇地变化为蛋,孵化出旋转木马。虽然不再是怀旧千禧风而是走向更奇幻、大胆的中式怪核,但同样吸引了42.5w高赞和3.9w讨论。
「奇幻场景、连贯转场,对AI来说非常简单」,这是@见脚青AI 创作中强烈体会到的技术利好。同样,在@史蒂芬霍京 构建的霍京城中,虽然建筑整体是复古风,但其中大拇指、高跟鞋、按键手机等物品都超出了常规体积而具备奇观性和超现实感,形成着新的审美体验。
整体应用趋势上,AI在UGC领域的一个抓手是其对美学风格的精准提炼。抖音最开始的AI滤镜创造的宫崎骏风「吉卜力滤镜」,就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创作,成为现象级内容热点。而中式梦核的破圈也是AI此应用趋势的一个体现,AI更多元的可能性在被发掘。
中式梦核为什么流行?
中式梦核的吸引力,首先指向大众对千禧年的怀旧情绪和集体共鸣。特别是出生于1990—2010这个时间段的群体,是梦核内容的主要消费者;@毛毛籽在逃跑 和@史蒂芬霍京 的两位创作者也都是94、95年生人。
「前两年是属于我们小众圈层的一种怀念,现在变成了整个社会都在怀念」,@毛毛籽在逃跑 感慨道。
这份集体性怀旧情绪是多原因形成的。@毛毛籽在逃跑 认为,「我们经历了网络和电子产品井喷式发展,现在的小朋友一出生就是智能产品,没法感知那种发展的兴奋感」,所以她将梦核视作「寻找电子乡愁」。@史蒂芬霍京 则猜测「梦核流行可能有时效性」,恰好我们这代人成为了互联网主力,所以有精力去关注,并且「现在很多人到了职业、生活的一个困难期,所以梦核话题很受共鸣」。
亦有精辟评论表示,「那是我们回不去的家」「怀念的哪是中式梦核,你只是怀念以前无忧无虑的自己」。
有心理学方面研究称,怀旧情绪对于身心健康拥有积极作用,怀旧虽然常与压力、焦虑相伴而生,但却是人们对抗孤独和心理压力的一大法宝。实然,梦核内容中虽然拥有部分怪诞、不安的情绪,但整体仍是唯美、治愈向的,这也是粉丝青黛喜欢梦核的原因。「我喜欢自然类的梦核,看见这些有生命力的东西总让我心情愉悦。」
在真实的千禧年历史与中式梦核内容所展现的世界里,存在着一种距离——中式梦核中往往物品成为了主体,人像却是被刻意隐藏、模糊的,于是我们总能在其中体验到一种自身与历史的遥远距离感。搭配「你可以回去,但那里已经没有人了」「你醒啦,现在是2008年的下午…」「我留在了空房子里面」等文案,浓郁的时代感和强烈的怀旧情绪便被构建起来。
怀旧之外,另一个可感的趋势是,借助AI技术和更多Z世代创作者的加入,目前中式梦核内容已拥有固定的内在意涵,稳定的呈现形式,包括在社媒上持续传播、通过多途径走进大众视野。此维度上看,我们完全可以将其视作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与美学表达。毕竟梦核内容并不以完全还原记忆为目的,在处理时代集体记忆的过程中,创作者有意识地对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异变、失真处理,从而达成更独特、复杂的审美体验。
对于粉丝群体而言,梦核也超越了简单的观看、讨论需求而成为了他们生活与审美方式的一部分。
「千禧年的科技产物与美学风格y2k,常见元素有银色、灰色的铬金属电子产品,或者影视作品、广告海报、深蓝色或半透明的产品外包装、千禧年老建筑的白墙、自带蓝色的玻璃等等。」05后的小罗对于喜欢的梦核元素非常明确,还向我推荐了十余个梦核类的游戏与音乐。
10后的青黛则会随手拍生活中的梦核类照片,「去生活中一点点拼凑,美是用心灵去感受的」,还在小红书发展起了百余人的「核圈」兴趣群。
小柯基是辽宁鞍山人,她表示,鞍山作为曾经的工业NO.1,现在却变成了一座失落之城,「辉煌的环球空中旋转酒店现在已经不营业了」。如此环境下,梦核感的生活贯穿她始终。「小时候每周二下午2点电台休息,电视屏幕只有雪花;现在住的房子是2010年建的,还有高高的绿色踢脚线;机械座钟是70年前买的,是姥姥的遗物,经常停摆但一直保留着。」
成为短视频平台的新增量后,梦核因其自身的艺术性,也开始获取更多的平台关注和商业曝光机会。@史蒂芬霍京 透露,鉴于其创作比较有特色,小红书官方艺术薯和他们进行过沟通;作为一个文化风口,一些千禧、梦核类甲方,要做怀旧向的产品也会找上来。
「时常零零散散有问询的,电子消费品、日用品、游戏类的都有。」但@史蒂芬霍京 表示,他们的创作首要还是兴趣驱动为主,不符合内容选题的一些需求就会主动地拒绝掉,他们也不希望让情怀过度地成为消费的标的。
@见脚青AI 也有同感,「抖音、快手、包括视频号都蛮支持的」。去年有段时间特别火,然后很多导演、包括一些音乐人都来找他合作创作。今年八月份,不仅他的作品被抖音数字艺术送去「法国南特AI ART特展」参展,在刚过去的腾讯视频音乐嘉年华上,还用AI为回春丹乐队制作了八分钟长的VJ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