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5 日消息,据澎湃新闻报道,今日上午,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以来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工作情况。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司长王胜利在会上介绍,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聚焦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问题、重点区域,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深入开展重点产品质量安全整治。
注意到,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方面,市场监管总局围绕儿童学生用品、燃气用具、移动电源、农资产品、车辆相关产品等重点领域,部署开展 164 类产品、1.6 万余批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目前抽样工作已全部完成。为遏制部分行业非理性竞争态势,防范低价低质风险,首次开展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整车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同时,全面加大网售产品国家监督抽查力度,抽查批次较 2024 年增加 70%,并将重点针对低价产品开展抽查。
针对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充电宝、羽绒服等问题突出的重点产品,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专项和集中整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今年以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查办电动自行车违法案件 10912 件,移送司法机关 50 件,曝光典型案例 834 起,罚没金额 9083.96 万元;立案查办建筑保温材料违法案件 229 起,涉及不合格产品 6215.2 立方米,罚没金额 45.4 万元。此外,还对上述重点产品专项整治效果开展明察暗访。
此外,以涉及安全的产品为重点,市场监管总局推进开展燃气灶具、电磁灶、童鞋等 10 种重点产品赋码核验试点工作,构建生产源头赋码、平台验码亮码、消费者识码用码机制,着力解决“货不对板”、假冒伪劣等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消费权益。淘天、快手、拼多多等 10 家平台企业已联合发起倡议,带头强化赋码产品入驻核验,自觉售卖赋码产品,并在商品界面持续亮码,共同推动赋码核验试点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