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京东集团港股盘中一度涨超7%,最终收涨3.46%,AI投资主线叙事再次强化。消息面上,9月25日,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JDD)上,京东宣布,未来三年,将持续投入,带动形成万亿规模的人工智能生态。此次,京东首次系统展示了AI全景布局,不仅对“JoyAI”大模型品牌进行升级,还发布了三款面向用户的AI产品、四大场景应用以及三大深度平台。京东在产业侧供应链上的优势,全面延伸至用户端及生活场景。
此外,京东集团SEC副主席、CEO许冉给出了全新的京东“AI公式”:人工智能的价值=模型×体验×产业厚度²。这背后是顶尖的算法模型作为基石,用户体验叠加做乘数,在深植有厚度的产业土壤,AI的能量才能指数级释放。
这无疑为当前互联网行业关于AI技术如何具体应用以及产品研发怎样落地,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全新的视角:在自身复杂的供应链生态和参与的无数产业场景,充分验证AI应用的真实效用,继而将经过实战锤炼的成熟能力进行体系化外溢。
京东AI内生淬炼
赋能产业场景、重构供应链
因为本身拥有丰富的业务线条,涉及非常多的产业场景,因此,京东AI的技术积累可以在自有场景中率先落地应用,并在京东成熟的产业场景里,反复打磨和锤炼。截至目前,京东自研AI能力越跑越快,在内部落地的效果已经显现。
以最重、最核心也是最复杂的物流供应链场景为例。物流全新升级的物流超脑大模型2.0全面走向多模态:其不再是每一个环节相对独立的自动化单点作战能力,而是从辅助决策到具身执行的,一整套、全链路,由数据驱动和模型进化推动下的人机协同系统方案。
效率的提升肉眼可见的变快。通过多个智能设备协作,大幅提升物流供应链作业效率,标准化操作水平提升15%,人机协同作业效率提升20%。效率的提升又能通过覆盖存储、搬运、分拣全链路的自研“狼族系列”,实现物流全场景的精准覆盖。目前,“狼族”智能设备全球部署仓库超500个。
供应链全流程的AI技术深度嵌入,在工业场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京东自研的工业行业首个工业供应链大模型JoyIndustrial,也是以“数据+智能”为核心引擎,驱动工业供应链降本增效的革命性颠覆。
JoyIndustrial的成长速度依托超5710万工业品SKU数据与40余个细分行业积累训练,同时已服务超一万家重点工业企业。简而言之就是来源于京东本身在工业供应链场景,从采购到履约等环节的全覆盖。此外,其还衍生出商品治理、跨境合规等40余类智能体应用。
在商品治理中,AI虚拟治理团队能让十万级的治理任务从“以月计”压缩到“以小时计”。在跨境业务中,关务代理智能体帮助企业把工时成本降低一半以上,关务评估也从T+3提升到准实时,供应链效率实现跃升。
作为京东最核心的业务构成,零售也首次对外公布电商创新AI架构体系Oxygen。该体系依托Joy AI大模型打造丰富的系统能力和多元化智能体,用AI重构电商购物、供应链管理等。
在前端决策层,消费者可通过AI搜索、AI试穿以及即将推出的智能搜索推荐功能“爱购”等免去自己在海量的商品信息中不断筛选、比价环节,可以迅速完成消费决策;商家则可以通过京点点设计智能体、京麦AI助手等让运营环节变得更高效,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对商家自身而言,库存损耗和退货率也有效降低。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因为更便捷高效的处理方式,收获了交易、交付的信任感。这种以信任感为决策基础的思路,在健康、医疗场景中更加被需要,因为其决策链更长,还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与临床经营等逻辑上的保障。
健康京医千询2.0是业内首个能看懂医学报告、听懂病情描述的医疗大模型,也是首个可信推理模型。而承载着新一代模型能力的京东健康AI医院1.0也正式上线,其汇集模拟医生、药师、营养师等多专业角色的AI京医智能体,以及模拟行业专家个体诊疗经验的超千个专家医生智能体,用户可以基于“可信”,享受AI导诊、AI药房、AI医学中心等能力。
从物流、工业再到零售、健康医疗场景,京东的AI能力在更复杂、更专业的产业场景中得以淬炼。技术与应用并行的背后,优化工具与重构供应链也一起被完成。这也是行业还在摸索AI应用路径时,京东已经交出了一份深度应用答卷的基础。
走向用户、走向千行百业
“深度应用”跨越超级智能
在内部通过产业端场景应用不断提升京东的AI能力,面向用户、面向全行业进行技术能力和产品体系的外延,无疑是“降维打击”。通过三大AI产品与三大深度应用平台的发布,京东构成的从用户交互到产业赋能的完整闭环清晰显现。
面向消费端,京东正将AI从购物助手升级为全域生活服务伙伴。即将上线的京犀App作为AI原生超级引擎,通过一句指令即可无缝联动购物、外卖、酒旅等线上线下服务,重塑了“服务找人”的交互逻辑。
数字人助手“他她它”则赋予了AI更具象的形态与情感,不仅能提供知识问答、金融咨询等实用服务,其“同一灵魂”跨硬件终端的能力,更将数字陪伴从虚拟带入可触摸的现实世界,开创了人机共生的新体验。
京东打造的附身智能JoyInside,正在向更多硬件生态领域的企业输出京东的交互技术,可以为机器人、AI玩具等硬件注入交互灵魂,使合作伙伴能快速获得成熟的智能体能力。接入Joyinside的智能硬件,用户会更加主动发起对话,对话次数平均提升超120%。
目前最新版本已陆续接入超过30家头部品牌的硬件产品,并和众擎、宇树等超10家领先的机器人品牌合作。
此外,为了进一步降低千行百业应用AI的门槛,京东祭出了开源开放的王牌——三大深度应用平台。
JoyAgent 3.0是100%开源的企业级智能体平台,其集成了京东内部沉淀的数据治理与多模态能力,可成为企业的“智能决策中枢”。JoyCode 2.0则开创了“智能体+代码平台”的开发新范式,支持零手写代码的自动化编程,将京东内部的研发提效经验产品化。
而数字人平台4.0已将数字人从执行任务的工具,升级为具备个性与创造力的品牌资产,直播成本降至真人1/10的同时,创造了超越期待的营销价值。其背后依托的JoyAI LiveHuman模型,同样通过开放接口和工具链,让京东的数字人实践经验得以大规模拓展到更多行业。
这套组合拳的本质,是京东将其在复杂场景中淬炼出的AI能力,进行产品化、平台化、开源化的打包输出。这并非简单的技术释放,也不是参数、算力的简单转化,而是一场深刻的“产业开源”:将自己在零售、物流、健康、工业等场景中,长期打磨出的技术产品应用能力,系统性向各行各业中的企业、数亿用户输出。
价值为尺
AI深度应用京东定义
“京东不片面追求运动式的AI,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真正为产业创造价值的AI。”其实纵观京东的AI发展路径,这个鲜明的特质就贯穿始终:扎根供应链及实体业务场景,执着于在真实产业中验证技术的实际价值。
2021年,京东推出了10亿级大模型K-PLUG,为京东零售3000多种品类累计生成商品文案30亿字,人工审核通过率超95%;2022年,百亿级大模型Vega推出,2023年,千亿级大模型支撑京东零售、健康、物流、工业核心业务板块技术创新,2025年,升级后的JoyAI大模型家族涵盖3B到750B全尺寸模型,同时涵盖语言、语音、图像与多模态、数字人等多种模态。通过算法层面的创新, JoyAI 大模型在清华大学联合斯坦福大学等建立的大模型评测基准 Rrbench 上(0924),评测结果为 76.3,推理能力国内领先,位列全球第二名。
这种“从产业中来”的基因,确保了模型自诞生之初就具备强烈的产业属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下,行业正在转向。AI正从对技术的狂热转向更冷静、务实应用的层面,AI产业也正面临着,挤出泡沫,步入一个以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商业回报为导向的新阶段。
根据Google Cloud2025年的一项针对全球3466名企业高管的调研,52%的组织已在生产环境中部署AI智能体,而积极拥抱智能体AI的“早期采纳者”中,高达88%的企业至少在某个应用场景中看到了生成式AI的投资回报,显著高于74%的平均水平。
而京东从一开始就认定,技术爆发的背后,其需要在真实的产业场景中落地生根,还要算清应用的背后实际的增长以及商业成效等“经济账”。
京东选择的这条“内生—外化”的路径,使得京东的AI能力不仅有技术的锋利,也有产业厚度加持下的“坚实”。这也预示着,AI竞争的决胜点,已从实验室的算法竞赛,转向了对产业场景的渗透深度与价值创造效率的比拼。京东正以其独特的实践,为行业定义一个可复制、可验证的AI深度应用新范式。
编辑|蒙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