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航认证提速+产业链生态日益完善 业内人士:预计明年eVTOL商业化或将放量|行业观察

财联社9月30日讯(记者 汪斌 罗祎辰)持续火热低空经济眼下正处在爬升期,而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作为重要牵引,正迈向万亿级市场。

财联社记者在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简称“数贸会”)上发现,低空经济领域的相关成果成为本次大会的焦点之一。行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多家eVTOL(飞行器)企业适航认证提速,业内订单密集落地,预计2026年eVTOL商业化有望放量。

预计明年eVTOL商业化开始放量

2024年,低空经济元年开启。今年3月,中国民航局颁发全国第一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标志着eVTOL商业化运营元年开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大响在数贸会上表示,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加速突破,我国低空装备整机企业已达1400家,在研吨级无人机近30款、eVTOL近70种,但目前我国通用航空器数量只有3000余架,不足美国的2%。

刘大响认为,未来五年将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黄金窗口期,行业需聚焦新能源动力系统、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等“卡脖子”技术,构建“全链条安全观”,推动应急救援、民生服务等场景优先落地。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预测,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到2026年有望突破1万亿元,预计2035年达到3.5万亿元。其中,eVTOL作为低空经济领域最热门的赛道,被视为低空经济增长的“车头”。

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杭实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杭州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产业发展部副部长宋泽铭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不少eVTOL进入适航证的最终获证阶段,预计将于2026年前后进行适航取证与产品量产。这意味着,2026年开始,eVTOL商业化运营有望迎来爆发。

据悉,沃飞长空研制的大型载人eVTOL AE200-100于9月29日在成都下线,首次载人试飞工作也将于近期开展。这标志着,沃飞长空正式迈入适航取证倒计时与量产机型预生产阶段。

据悉,eVTOL要合法投入商业运营,通常需要先后取得四大核心证书,即:TC(型号合格证)、PC(生产许可证)、AC(单机适航证)和OC(运营合格证)。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获得OC认证,这是eVTOL实现商业化的“临门一脚”。

目前,亿航智能EH216-S已集齐“AC+TC+PC+OC”四证,其获得的OC主要用于低空游览、城市观光等“非运输”的载人服务;沃飞长空、峰飞航空、沃兰特航空等企业的eVTOL产品也进入取证冲刺阶段。

中国低空经济联盟理事长罗军预计,2027年起,将有四到五家甚至十家左右的eVTOL企业能拿到适航认证(AC)和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认证(OC),在部分特大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实现eVTOL商业化和打“飞的”的目标。

“在eVTOL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运营之前,投资者应将目光放在上游产业链+基础设施方面,未来5-10年,低空经济商业化将放量,eVTOL主机厂的投资价值将凸显。” 宋泽铭建议。

天翼智库9月发布的《低空经济发展趋势与路径研究报告》表示,短期低空经济由上游驱动,长期产业价值逐步向下游转移。“当前产业结构中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和整机制造产值占比高达七成,成为撑起低空经济的主要环节;设计测试和运营服务合计占剩余的三成。我们认为,未来低空产业将与物联网、航空等成熟产业的结构类似,由下游引领发展,预计上游产业结构占比将下降至25%~30%,基础设施环节上升至10%,应用与监管等环节的价值占比上升至 60%~65%。”

根据该报告,当前低空经济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预计2027年左右开始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2030年左右进入快速发展期。

产业链生态日益完善

刘大响指出,目前低空经济亟需解决三个瓶颈问题:首先是技术短板,由于eVTOL续航时间普遍不足2小时,氢燃料电池低温性能仍需攻关;第二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全国经过十几年的试验,通用机场仅400多个(美国已经超2万个),低空通信覆盖率不足60%;第三是各地低空管理平台标准不一,可能形成“信息孤岛”。

杭实集团董事长、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联合会会长钮健在数贸会上表示,杭实集团设立了30亿元的低空产业基金,重点投向低空智造、低空视觉、低空物流、低空数据四个领域,目前已经投资、对接和开展尽调的项目超过200个。

财联社记者关注到,2025年A股上市公司在低空经济的布局更为务实和深入,除了瞄准核心“卡脖子”环节,许多公司正将原有技术优势“平移”到低空领域,应用场景加速从“试点”走向“实用”,产业链生态日益完善。

科德数控(688305.SH)9月29日披露的投资者调研纪要显示,公司近几年越来越多地布局低空经济等领域,为无人机、直升机的发动机、机体结构件等零部件生产提供高端精密制造装备。另外,近期公司启动轴向磁通电机产品开发,瞄准eVTOL领域。

英搏尔(300681.SZ)则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累的电驱动技术应用于eVTOL。公司9月2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的“集成芯”技术产品将电机电控深度集成,高度契合eVTOL整机的需求,目前与亿航智能、亿维特、高域等多家eVTOL头部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获得多个项目定点。

另外,2025年4月,公司与丰立智能(301368.SZ)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新能源汽车、关节模组、工程机械、eVTOL及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目前,低空经济已在物流、旅游、巡检、政务管理多个场景实现规模化运用,产业生态逐渐完善。其中,纵横股份(688070.SH)以“无人值守系统+纵横云+AI”形成的低空数据服务体系,在国内如巴中、绍兴、彭州、滨州等多滴开展应用示范,公司已与绵阳市公安局成立“警用无人机联合创新实验室”,开展智慧城市综合治理应用示范;子公司纵横大鹏中标1.06亿元“智慧巴中”低空数字经济无人值守系统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与此同时,许多传统行业的公司正积极跨界融入。地产公司荣盛发展(002146. SZ)9月30日公告称,子公司美亚航空与海南航天城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推动水上飞机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8月,富临运业(002357. SZ)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公司与丰翼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低空物流新业态的发展与创新。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