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情绪」或是增长解药

走过十七年,双11的热度一年比一年低。

曾经,双11是年度重磅大促,折扣力度空前,代表着低价与省钱。可如今,仅靠价格已经很难打动消费者,再加上促销节点日益频繁,双11也不再是唯一的购物盛宴。

当更多品牌商家跳出“价格战”,试图通过洞察消费者变化寻找增长时,“情绪”或许能成为破解难题的解药之一。

无论贵贱,只买情绪对的

国庆假期,“鸡排哥”、“尧仔炒粉”的爆火,击中的就是年轻人的情绪需求。

图片

为了一份普通的鸡排或炒粉,大量消费者不惜排队几小时,甚至驱车十几个小时,搭高铁、飞机远道而来。

看似不可思议的“魔幻”场景,每年都会在不同城市、不同爆火者身上反复上演。

很显然,真正吸引消费者的,并非食物本身,而是情绪。

这些消费者为情绪付出的时间、金钱成本,远超商品本身的价值,这也凸显出情绪在消费决策中的核心作用。

如今,性价比固然重要,但已不再是消费的唯一理由。

情绪到位了,价格和成本反而退居次席。这也是为什么溢价的Labubu依然被疯抢,各大演唱会总是一票难求。

当各类大促缺乏创新、增长放缓,情绪恰好可以成为唤醒消费者购买意愿、激活存量市场的良方。

因此,品牌与平台在双11,不应再局限于简单粗暴的价格比拼,而应转向围绕消费者情感需求展开的“情绪价值战”。

趋势造风,调动消费者情绪

之所以当代消费者原因为情绪买单,这其实与他们渴望自己的选择“被看见、被讨论”,成为社交圈中的话题焦点有关。

这一心理需求,要求品牌不能再停留于单向输出,而应借助社交媒体主动造风,吸引目标用户的关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直播间开始摒弃“3、2、1,上链接!”式的叫卖,转而注重品牌心智、直播氛围的打造。

男装品牌GXG,在抖音电商的直播、短视频就不靠强推硬销,而是通过年轻主播轻快、阳光的舞蹈,展现服饰的舒适、青春的感觉。

「克劳锐」曾报道过的@瑶之淘淘,则将“卖货”转化为“分享生活”,通过在直播间中聊生活趣事、分享好物使用心得,营造出真实、亲切的交流氛围,让粉丝在感受生活美好的同时,自然产生购买欲望。

波司登则借珠峰登顶的社会热点,联动专业登山运动员发起#活出生命的8848时刻#活动,将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定义为“每个人生命中突破自我、闪耀光芒的瞬间”,呼应每个人心中渴望突破的情绪,将品牌打造成情感认同的精神载体。

图片

图片源自微博

不难发现,这些品牌都精准洞察到消费者的情绪需求,售卖的不只是商品,更是对品牌理念和情绪的认同。

这就要求所有想在双11大卖的品牌,至少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 如何提供更多引发共鸣的“种草”内容?

  • 如何让用户在刷到内容时被情绪感染从而提升转化?

  • 如何让商品成为消费者社交分享素材,帮其表达态度、实现价值认同?

借社交平台,捕捉消费者情绪

当然,品牌对消费者的情绪洞察,不能仅靠闭门造车,一定要结合社交平台的动态变化,敏锐捕捉正在形成的情绪热点。

回顾近几年流行的“多巴胺”、“欧若风”、“琥珀系”,都是社交平台趋势造风的结果。

当下,年轻人穿什么、用什么、去哪里玩,很大程度受用户分享与算法推荐影响。这些趋势再经平台进一步推动广发,就更容易成为被追逐的风潮。

因此,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上的趋势话题,都是品牌可以借势的机会。

品牌要善用平台能力,快速识别热点、调整创意与卖点,精准沟通潜在兴趣人群。哪怕只是挂上相关话题、参与讨论,都有机会搭上趋势快车,提升曝光与互动。

存量竞争时代,过去“铺量、大水漫灌”的推广方式需要被逐渐摒弃,品牌营销必须更精准,将资源“用在刀刃上”。

只有紧跟社交趋势,精准触达有情绪需求的用户,才能有效激活消费意愿,实现高效转化。

归根结底,谁能成为趋势造风的宠儿,谁就更可能实现增长。

「克劳锐」近期也对各大社交平台用户行为特征展开了深度研究,希望帮助更多品牌提前把握用户的性格、喜好,在双11及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提前布局、抢占先机,敬请期待~

结语

如今,双11早已不是单纯的价格比拼,而是围绕“情绪价值”的竞争。

当价格不再是唯一考量,消费决策愈发由情感驱动,唯有真正懂得倾听、呼应并引领用户情绪的品牌,才能赢得用户选择与信赖。

情绪,不仅是今年双11的增长解药,更将成为未来消费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