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速读:“全球第三大稳定币”USDe短暂脱锚事件

财联社10月12日讯(编辑 史正丞)在北京时间周六清晨的加密货币连环爆仓事件中,被称为全球第三大稳定币的USDe一度严重脱锚,引发全球金融市场侧目。

作为背景,USDe是Ethena Labs团队推出的“合成美元”稳定币。在CoinMarketCap的稳定币市值排名中,USDe是USDT、USDC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稳定币,市值规模超过120亿美元。

(来源:CoinMarketCap)

从周六早上5时20分左右开始,USDe在某知名交易所的现货价格突然脱锚,在之后的半个小时里最低跌至0.65美元。整场风波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期间多种主流货币的封装代币同步暴跌,共同形成币圈历史级别的大爆仓。

CoinGlass数据显示,过去24小时里,有接近190亿美元的加密货币多头仓位被清算,超过160万个账户地址遭到强平。

对于全球投资者来说,眼下最好奇的事情,就是一款被包装成“稳定币”的产品,为何能这么不稳定。

与USDT等股民们认知中的稳定币不同,USDe并不是由法币或美元、美债、黄金等资产支撑的加密货币,而是自带对冲策略的“加密资产+衍生品”组合

用户通过抵押自己的加密资产(比特币、以太坊、流动性质押代币等)铸造USDe,同时项目会在衍生品市场上建立对应的空头头寸,对冲抵押物的价格风险。在理想状况下,这是个“Delta中性”的组合,无论底层资产价格如何变动,USDe的合成美元价值仍能保持稳定。

这个项目之所以能火,在于其机制设计使得稳定币能产生收益。在币圈牛市期间,永续合约的多头方会向做空者支付费用。与此同时,一些加密货币也能产生质押收益。

而在风控机制并不完善的加密货币圈,这样的资产也发展出了一种危险的“USDe循环贷”策略。投机者抵押USDe借出其他稳定币,铸造更多的USDe,然后循环往复。

问题在于,当市场面临周六这样的强劲抛压时,USDe成为了爆仓事件的焦点。

首先,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集体下挫,以太坊的每小时资金费率跌至2024年日本央行加息冲击事件后的最低水平。伴随着巨鲸用户和将USDe用作保证金的机构遭到清算,大量USDe被抛出,引发币价脱锚。

此时,拉满杠杆做“USDe循环贷”的用户便遭遇了灭顶之灾。随着智能合约被自动强平,导致更多的USDe被抛售,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巨震过后,社交媒体上也爆发了激烈的争论:USDe到底算不算稳定币。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谁都说不清楚下一个“黑天鹅事件”何时会发生,以及USDe在下一场风暴中会如何表现。项目方Ethena Labs则在事发后强调,USDe仍处于超额抵押状态,期间铸造和赎回的机制也没有问题。

最新消息显示,事发交易所周日凌晨宣布对受影响用户的损失进行补偿。该交易所也进行了一项有趣的风控升级:为USDe指数规则设置“最低价格阈值”,以增强价格稳定性。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