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感受国之重器:第一视角看亚洲首个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及国内首次地面开展的小鼠微重力科学实验

感谢网友 坚守阵地、風見暉一 的线索投递!

10 月 12 日消息,今天,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研制建设的、亚洲首个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进行了一场生命科学领域的微重力实验,这也是国内首次在地面开展小鼠微重力科学实验。

为此,央视新闻特地连线中国科学院实验现场,为大家进行了展示及讲解,带大家近距离见证一次电磁弹射。

据介绍,这是亚洲首个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高度大约 44 米,相当于 15 层楼。从央视获悉,电磁弹射能够在装置上浮和降落过程中各提供 2 秒的微重力时间,有效微重力时间可以达到 4 秒。

整个实验装置是一个重达 300 多吨的钢架结构,所有的连接是靠 4 万多颗螺栓,精准地铆钉在一起,这样便于以后调整续优保证精度。整个就像是一个大电梯,在这个电梯井的位置就是实验舱,直径 1.2 米,高 2 米。

在今天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向实验舱中放入 6 只注射了药物的小白鼠,通过微重力实验对靶向药物突破脑血屏障的作用开展研究,为人类肿瘤靶向药物开发提供重要的支撑。

该装置最大的特点就是电磁弹射,跟“福建舰”航母上的那种电磁弹射基于相同的原理。不过航母的弹射是水平方向,而这里是垂直方向。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喆介绍,其中红色部分就是电磁弹射的直线电机,提供电磁驱动力将载荷高速弹射出去。“我们有两组直线电机,并列运行,可以将实验舱加速到每秒 20 米速度弹出,实验舱进行自由上升和下落运动,进而获得微重力环境。”

那么,和传统的落塔实验装置相比,电磁弹射装置有何优势呢?

王喆介绍称,传统落塔的微重力实验装置,载荷降落到地面的冲击很大,基本在 20 个 g 以上。电磁式的装置可以将冲击大大降低到 5 个 g。并且电磁式最大的优点是效率高,传统落塔一天最多 3 次实验;电磁式损耗只有电能,实验费用也大大降低。

央视表示,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在今年还将首次在地面模拟月球微重力进行科学实验。科研团队还正在规划建设一个地下 800 米深、微重力时间能达到 20 秒的电磁弹射微重力科学实验设施,为我国载人航天、深空探测保驾护航。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