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高管们为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支招|第37次上海市咨会

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
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

10月11日下午,上海徐汇西岸迎来了一批特殊访客——出席第37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下称市咨会)的30余位外方代表。了解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是他们此行主要的目的。

在傅利叶智能、智元机器人、联影医疗等8家企业组成的展区内,外方嘉宾们时而与人形机器人互动,时而驻足聆听无弦吉他的数字旋律,时而提出各类问题:“这款机器人是最新一代吗?”“这项技术是否实现商业化?”

展示环节结束后,不少嘉宾仍意犹未尽,主动与企业负责人进一步交流,并互相留下联系方式,表达深入合作的意愿。

“这里发生的一切真的令人印象深刻。”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施万在参观结束后表示,上海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具备效率高、规模大的优势,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将因此快速发展。

数据可以佐证施万的洞察。截至2025年一季度,上海人工智能规上企业达394家,产业营收超1180亿元,同比增长29%,利润总额增长65%,人才总量占全国近1/3。


界面新闻记者黄景源拍摄

在10月12日上午召开的第37次市咨会上,人工智能成为高频热词,跨国公司高管们也分享了对于这项技术的“冷”思考,以及上海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建议。

华平投资集团董事长纪杰表示,人工智能的成功需要人才、数据和算力三大要素支撑。如果上海可以吸引、留住最好的人才,引导资本投向人工智能产业,就可以成为中国下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城市节点。

“不仅仅是使用,而是整合技术真正创造价值,这才是上海真正的机会所在。”纪杰表示。

普华永道全球主席康慕德认为,人工智能是这个时代的决定性技术,它有望为未来十年全球GDP贡献高达15%的增量。

康慕德建议,上海要将人工智能作为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例如用人工智能赋能人们的出行、学习、医疗和环保,推动人工智能的跨行业融合。

“今天,消费级人工智能占据头条,未来,工业级人工智能将重塑实体经济。”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乐仁给出了自己的观察。

界面新闻获悉,就在9月24日,西门子与临港集团、上海国际数据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碳足迹数据交换平台。首批客户已把经匿名化、脱敏处理且完全符合数据安全法规的数据接入平台,用于训练西门子的工业基础大模型。依托这一设施,工程师可在几秒内自动生成高可靠操作代码,错误率大幅下降。

贝恩公司全球主席曼尼·马瑟达表示,人工智能已从最初的大模型狂热阶段,过渡到价值落地阶段。为此,他建议上海投资绿色数据中心、芯片设计优化与推广,在模型训练与推理过程中减少计算负载与能源消耗。

英国保诚集团董事长范德娜认为,人工智能有效运用的最大风险,主要在于多头监管,拖慢了创新步伐、提高了创新成本。为化解这一风险,她建议上海率先试点为跨境数据建立可信的通道,并制定互认的标准。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