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一词在互联网和科技产业的崛起过程中,本来仅指向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等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充满热情的人。在当下语境中,其含义则不断拓展,成为智慧、专业、创新和热情的代表,对某一领域或技术极度痴迷并具备深入了解、精通能力的人,都可称之为「极客」。
在科技发展普及、不断平权的当下,极客们拥有了更蓬勃的创造活力。今年来,以抖音、b站等短视频平台为主,已有一批极客集中出现于大众视野中。
有人从5000米的高空跃下化身时速340公里的流星,有人发明出躺着就能开的床车,有人做了一挥就能开灯的魔杖和可以遛的云宠物…在前沿、高热的人形机器人领域,@U航、@稚晖君、@宇树王兴兴 等科技领军人物也频频出圈,仅是日常性地分享一些机器人训练视频,就会受到广泛关注。
这些用科技实现浪漫想象的极客内容,在互联网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当创作者们用硬核手搓、低成本实现创意时,亦或是不断攻关克难、完成不可能的挑战时,观众也往往肾上腺素飙升,同创作者一起心潮澎湃。
本质的逻辑是,短视频改变了极客的存在方式。短视频既为极客提供了连接大众的通道,在包容的社区氛围和强悍的商业变现能力加持下实现内容破圈和变现;同时,通过短视频「朋友圈」式的展示窗口,极客们向众人展示出一种科技与生活深度交融,科技成为生活方式和审美要素的状态。极客们享受着这种表达状态,而观众也憧憬其中奇幻的科技世界。
总言之,作为知识区内容,在创意之外,极客视频还拥有其独特的极致性,将想象化为现实的浪漫性与大众共鸣,以及承载着观众对未来科技、美好生活的期待情愫。这些综合性的特征不仅受流量青睐,更是当下各内容平台竞逐精品、深度、高价值内容渴求的要素。
可以说,这是一个属于短视频极客的「golden time」。
现实世界的魔法师
有网友说,@小狮日记 的视频是可视化的诗歌,「他的眼中永远闪烁着追求梦想的星光」。
出生于1991年的@小狮日记 原是一名程序员,因感觉日复一日的工作让生活缺失了质感,便在21年辞职开始了自己的造梦生活。他做了根魔杖,用「魔法」力量开关灯、指挥空调、翻开马桶盖。为了消解都市人的孤独感,他又做了一只毛茸茸的云朵当做宠物。靠微型螺旋桨驱动,在空中可以自由移动。由于这朵云依靠太阳能充电,@小狮日记 时不时还要带它出门,看上去就好像一个人在「遛」云。于是弹幕中,很多网友纷纷求他量产云宠,「这太浪漫了」。
他给观众的感觉仿佛是从下世纪穿越来的「哆啦A梦」。这些异想天开的创意,为他在抖音吸引超过250万粉丝。
@神奇阿宇 的起号方式更为硬核,网友戏称「小作坊下料就是猛」。在首个视频《22岁,我离开城市,用180天把农村破房改造成科学实验室》收获4万多次点赞后,他首个挑战整起了大活:通过自制载人航天飞行器,「将自己变成一颗流星」。而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只有五个人掌握了这项高速飞行翼的驾驶技术。
「也许下一秒我就会死在这里,但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不会停下脚步」,说完后,阿宇便载着手搓的高空载人飞行翼,从4000多米的高空一跃而下。这条记录挑战全程的15分钟视频,让阿宇一夜之间火爆抖音,短短一月粉丝量突破40万。毕竟谁都不相信,这一壮举,竟是一个年仅24岁少年在湖北恩施巴东县的偏远山村中独自实现的。
和阿宇一样,@猪坚强 也是一名农村发明家。在没有先进生产线的云南农家院落中,高中肆业的@猪坚强 竟硬生生手搓出了300多辆功能奇特的车辆,于是人们亲切称其为「云南马斯克」。 痴迷机械是贯穿着@猪坚强 的鲜明人生底色,自小就喜欢拆东西,觉得闹钟、手表、收音机等的机械机构非常神奇。35岁时,工作缘故被风扇绞碎了两根手指的他开始思考:拼命工作的人生,究竟为了什么?这成了他人生的分水岭。
@猪坚强 开始自学电焊、编程、软件画图、电路设计、车辆组装等十多门「专业课」,追求起他从小的造车梦。
@猪坚强 表示,「这些年为了造车花了100万元,最多的时候甚至信用卡全部刷爆,背上了50多万的债」。但在紧巴巴生活十余年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猪坚强 开始被大众所看见。他的「自制床车」系列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1600万,装有多轮、履带、机械臂,能爬楼、越野、水陆两栖,成为网友心中妥妥的「梦中情车」。
虽同属短视频极客,但@范十三 的初衷其实和科技没有太多挂钩,他想实现的,是他自小被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种在心中的武侠梦。
大专毕业后在酒店做服务员的范十三,被鼓励学习短视频运营以帮助酒店度过困难周期。而接触到短视频的范十三,在竹林里拍摄了一段身穿黑衣,一剑斩灭两米外蜡烛的视频后,没想到这段视频上线后迅速登上热门推荐。他意识到,「原来通过影像,能与更多人分享他心中的武侠世界」。
范十三心中的剑术最高境界是「万剑归宗」,成为博主后的他也一直在尝试如何将这一场面真实拍出来,而不是依靠电脑特效。21年,他请来老家青杠村的村民,每人手持仿真剑按照指挥舞动,效果并不理想。23年,他改用钢丝在自建白色背景前吊起几十把剑,让它们顺着索道滑行摆动,但成片依旧缺少武林恢宏之气。「所有的剑都像排队,没有灵动感。」
怎样让剑真正飞起来?这个问题困扰着范十三和团队。直到某个清晨,他茅塞顿开:无人机方案。通过在仿真剑的剑柄上安装螺旋桨,再配合人体感应控制系统,就能实现「御剑术」,本质上是将小型飞剑放大到可载人的程度。此刻,先进科技和古早浪漫达成了和谐统一。
范十三御剑飞行的视频出圈后,恰巧8月6日晚北京上空电闪雷鸣 ,有网友在拍摄天象时发现了云雾中的一个黑影,由于神似武侠剧里「御剑飞行」的侠客,网友都纷纷@范十三,询问是否是他现身。
此外,作为技术流老爸的@造梦小懿,为了能多陪伴孩子,从最简单的3D打印开始,与小朋友一步步造出了机械臂、机械飞机、甚至造出了海陆空三栖的机器人。擅长将各类影视动漫小说中的道具变为实体的女版「手工耿」@海伦娜儿,复刻过可活动双翅的机械「金乌神女」,打造过外骨骼协同机器人、《全职高手》中的千机伞、蛇年主题的霸道赤炼王蛇。@魔界造物 的视频中,不仅有会飞的自行车、坦克、航母,甚至刘慈欣小说《三体》中的水滴飞行器,也被这名95后制作出来。高中辍学的修水泵工人@老大南,不仅做出了全网首例可以发射匕首的火箭,还手搓了火箭发动机第四代、自制涡喷第13代。
人形机器人作为目前热门的前沿科技领域之一,其在互联网上的高讨论度也让背后一批技术人才成为了当下的极客领袖;他们用敢想敢为的创造和超乎常人的动手能力,诠释着「极客精神」。
自25年春晚舞台上的扭秧歌机器人让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走进大众视野,后来几个月内,在B站上,他分享的宇树机器人进行回旋踢、负重进行复杂地形测试、丝滑进行跑步和拳击等内容,播放量达上千万。
首形科技创始人@U航「更想做的是让非文本交互变得更像人」,这句写在他论文里的愿景,如今正一步步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今年5月,他在抖音独家首秀了最新研发的人脸机器人——与其对视时,机器人的眼睛能精准追踪对方的每个移动,其细腻皮肤纹理则随着微表情自然舒展。很多网友都表示,恐怖谷效应犯了;但更令网友激动的是,他们看到了「机械飞升」的希望。
@稚晖君 早在2017年就在B站上创建了账号,发布各种硬核DIY视频。他的爆火,要从2021年的一个雨天说起。一般人下雨天骑车摔倒「用脸刹车」后,顶多接受教训下次小心,或者雨天不骑车。稚晖君则认为:一辆车都不能自己跑,凭什么叫他自行车?于是,他将自行车改成了自动驾驶,除了能自行,还装有雷达、识别障碍、精准绕行。这台可以自动驾驶的自行车,获得了任正非点名表扬以及B站老板陈睿顶礼膜拜,还被Java之父转发点赞。
此前,@稚晖君 硬核自制的作品还有:用钢铁侠的机械臂给葡萄缝针、用蟹壳蟹腿做「螃蟹号火星探测器」……有人统计了一下,完成这些DIY,@稚晖君 至少需要掌握CAD建模、载板设计、软件开发设计、电机控制、手工焊电路板等几十项技能。
2020年,@稚晖君 加入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拿到200万的顶格年薪。可他内心不甘于窝在舒适区,于22年底提出了离职,随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创立智元机器人公司,投身于通用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领域。
而如果我们按时间去回溯,在短视频领域,其实早期的影视飓风、何同学能够在科技区跑出来,同样是因为其非常鲜明的「极客」标签。其背后所代表着的硬核视角、专业知识以及无尽探索的精神属性,为其俘获了大量粉丝。
新时代的「我爱发明」
从御剑飞行、自制床车,到控制全屋家具的「霍格沃茨同款」魔杖,再到从4000米高空一跃而下的载人飞行翼,不难发现,这类短视频极客内容,均是创作者们在兴趣热爱和「整活」中,凭借极强的手搓能力去落实那些异想天开、看似不可能的脑洞创意。
其中可感的是,孵化创意和发明的环境不再仅限于车间、实验室,是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除去@U航、@稚晖君、王兴兴此类相对高知、精英的科技人才,个体式、小作坊式的手搓发明家也批量出现。人们看到,草根大众的技术梦也是能够被实现、被认可的。
如@老大南、@神奇阿宇 是乡村科技达人,@小狮日记 是程序员,@造梦小懿 是科技奶爸,@范十三 是武侠爱好者,他们都并非专业的科技人才。「工业大摸底,越摸越没底,高手在民间,技术赛神仙」。
大批量的极客通过短视频进入大众视野,背后原因可归结为两方面。一是,我国工业、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相关技术知识普及、制造成本也在降低。电机、3D打印、编程、硬件控制等技术都能低成本、低门槛为造物者所学习、运用,去探索创意和想象的边界。
更重要的一点是,短视频、社交媒体所提供的多元丰富的内容生态、包容开发的社区氛围以及强孵化力的商业土壤,让众多极客内容都能够得到流量垂青,从小圈层、高壁垒进入大众视野。且在短视频领域,伴随其强娱乐属性,许多凭借整活、现实中无用的趣味极客内容也在不断受到观众喜爱,这是同之前的发明创造内容有着明显区别的。曾经的@手工耿 爆火到目前的一些极客内容,都印证着这一点。
商业变现上,@小狮日记 表示,短视频的收益还不错,「自己没有在理想和现实的核心问题上陷入两难」。@范十三 也因御剑术走红获得了新机遇,有影视公司主动洽谈,希望与他们合作生产道具;有旅游景区发出邀请,想用飞剑做演出;《仙剑奇侠传》周年庆也计划邀请他现场表演。「我觉得人生很奇妙,后来出现的这些际遇,我之前从没想过。」
对比上一时代的《我爱发明》节目,一群「农民爱迪生」出身乡土,一生死磕发明创新,虽然因为媒体报道而有过短暂高光,但大部分都因为缺少观众反馈与商业路径而归于沉寂。这更证明着,短视频极强的「放大效应」和包容度,让更多极客们能被看见,让超出日常生活框架的内容能被肯定。
对于@U航、@稚晖君、王兴兴等人而言,虽然无需凭借流量营收,但短视频同样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建构着其公司的科技产品特色,更成为其极客人设、科技理想的「扬声器」。
具象、极致、浪漫、憧憬
对于观众而言,不论是早期的《我爱发明》还是当下的极客,发明这件事儿本身就能够激发起观众天然的好奇心、博取关注与流量。但在此之外,极客内容走红其实还有着更多微妙的因素。
首先,当下的造物者们更懂流量逻辑,选择利用极致浪漫的具象外壳去表现硬核技术,以达成情感上的感化、共鸣。
如带着尾焰的高空载人飞行翼、类似外星生物的科幻片机甲、「霍格沃茨同款」魔杖、火箭、御剑飞行、《三体》中的水滴等设计,都是大众集体有感知的科技设想。当这些本就存在于想象中的技术具象化,当不可能变为可能,带给观众的视觉和心理冲击效果是极强的。
背后是知识区内容的两个转化逻辑。一方面以「软化、趣味性」的方式做内容输出,不过多聚焦技术理论,而注重实现过程、特别是发明物的最终呈现,从而在酷炫、花活的视觉冲击中满足大众对于技术的具象感知。
另一方面则如「极」的本意,在知识领域,稀缺、极致是好内容的底色,而极客内容不论从知识类别还是场景、体验形式上,都有其稀缺性。从短视频平台构建高价值、精品内容生态的维度出发,极客内容便能够成为具备高竞争力的一个垂类。
在今年4月发布的「砥砺计划」中,抖音知识就初步亮明了平台深耕优质内容的决心。不仅投入专项流量持续激励自然科普、人文社科、前沿科技和名校名课四大创作方向,还会通过作者成长、创作变现、出版计划等全年深度服务1000名优质创作者。
其次,在技术革命浪潮如火如荼的当下,大众情绪是尊重、欣赏具备「极客精神」的创造者的。
极客精神包含着双重内涵。个人层面上是热爱、勇气和理想主义。支撑@小狮日记 的源动力即是热爱。他表示,「在我的观念里,热情不仅指引了那些遥远故事里的英雄,更能让我们这种平凡的普通人,也得以感受到自己人生的鲜活所在。」
而在更宏观的的时代层面,是锐意进取的创新思维,是大众对于未来科技生活的美好憧憬。当我们在观看极客视频时,其实是在想象、期待未来的生活方式,一种将科技融入生活、审美各维度的生活方式。正如@稚晖君 在B站的个性签名所写,「保持热爱,奔赴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