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风,终于刮到了零售业。
从OpenAI的Sora到大厂密集推出的行业大模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各业。在资本市场热炒“AI终端”与“AI应用”的同时,一个核心议题也愈发受到关注:AI究竟能否真正赋能实体经济?
在此背景下,苏宁易购作为零售行业的头部参与者,正加速推进其AI战略。从自研垂类大模型、共建算力生态,到落地产品与场景的实际运用,苏宁正试图从技术底层重塑零售逻辑。

“懂零售的AI”:灵思大模型亮相
苏宁易购的AI叙事,始于其自研的“灵思”大模型。作为江苏省首个通过备案的零售垂类大模型,“灵思”并不是一个通过AI系统,而是聚焦零售业在选品逻辑、促销策略、售后服务等环节的真实痛点,致力于成为一个“懂零售的AI”。该系统深度融合了苏宁三十多年积累的运营经验、商品数据与用户行为信息,打造具备“金牌店长”般的判断力与“家电管家”式的服务力,实现从商品推荐、营销策划到售后支持的全流程智能方案。

技术落地的背后,是组织机制的升级。今年初,苏宁易购设立AIE(AI Efficiency,即人工智能效率提升专项)办公室,系统推进AI对经营效率与组织能力的整体提升。这一举措的关键在于,将企业长期积累的数据资产转化为可驱动业务的智能决策资源。
据了解,“灵思”去年底通过备案,今年1月接入寒武纪国产算力平台,并在多项行业评测中取得突破。依托定向模型蒸馏与跨领域数据治理技术,“灵思”实现了推理效率提升30%、训练成本降低70%的突破,并构建了12类典型的零售智能场景应用,推动传统依赖经验的决策模式向AI驱动的精准运营转型。
据苏宁易购IT研发总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灵思”已集成导购数字人、智能问答、营销创作、智能预测、数据分析、多模态理解、智慧办公、智慧管理等八大核心能力,并构建了覆盖岗位、业务与行业的多元知识库体系,以支持管理、采购、运营、销售各环节高效协作。目前,“灵思”系统已孵化出800多个岗位智能助手,覆盖店员、财务、采购等多个职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与销售转化。例如,店员助手可帮助快速了解商品信息提升销售转化,财务助手能大幅提升财务表格处理效率,数字店长则为店面管理者提供可视化智能服务。
而在县镇市场,苏宁零售云数智平台借助AI补货预测与智慧经营工具,已服务超 1800 家品牌商与 1.5 万余家加盟商,推动供应链与经营模式的数字化升级。
构建AI零售生态:从技术合作到场景重塑
在AI落地过程中,苏宁积极拓展技术合作,构建更完整的零售AI生态。一方面,苏宁旗下科技子公司与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联手成立合资公司,布局家庭AI硬件与具身智能赛道。另一方面,苏宁易购与EX机器人合作,将下棋机器人、巡店机器狗等引入线下门店,在提升互动体验的同时,探索门店场景数字化管理路径。

与此同时,苏宁易购也在积极推动AI技术向家电产品转化。例如,与美的合作的“宁境空气机”具备自动识别环境、调节空气状态能力;与创维合作的AI电视主打语音交互与内容推荐;与老板电器联手的AI厨电则实现“一键烹饪”等功能。苏宁易购数据显示,国庆假期门店智能家电销售占比超60%,交互式的家电产品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能听懂方言的智能语音空调、一键搜索菜谱的烤箱、多筒区分的洗衣洗鞋机需求飙升,具备AI功能的高端家电正受到消费者青睐。
线下门店也因AI体验而被赋予新价值。Suning Max、Suning Pro等大店正成为AI新品展示与互动体验中心。从与AI家电对话、与机器人互动到商品选购的数字化工具推荐决策,苏宁易购试图通过沉浸式智慧场景,在竞争激烈的线下零售中构建差异化优势。
展望与挑战:AI转型是一场系统工程
苏宁易购已正式开启AI升级之旅,毫无疑问,挑战来自多个方面。大模型在真实零售场景中的稳定性、准确率与可控性仍需持续优化;AI研发与算力投入高昂,如何平衡长期投入与短期业绩成为关键课题。
苏宁易购IT研发总部相关负责人坦言:“虽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总的来说,大模型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在业务中更多承担辅助角色,颠覆性变革尚未到来。挑战还在于,企业员工对 AI的认知与应用能力仍有待提升,使用习惯有待培养,真正的‘AI+零售’思维尚在培育过程中。”
在这场围绕零售效能提升的长期竞争中,苏宁易购能否凭借其深厚的业务积淀、丰富的体验场景、本地化服务能力与持续迭代的“灵思”大模型率先走出一条新路,仍需时间检验。但可以确定的是,AI已不再仅是技术选项,而是零售企业面向未来必须应答的战略命题。在AI重构零售生态的进程中,技术、组织与场景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决定转型成败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