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线城市消费者已经抛弃了BBA?

  【CNMO科技】2025年9月,易车整理的一线城市终端销量数据揭示了一个颠覆性现象:在最具消费力的一线城市,汽车市场消费偏好已基本倒向新能源阵营,传统燃油车的影响力正持续减弱。

中国一线城市消费者已经抛弃了BBA?

  在这份涵盖20款最畅销车型的榜单中,BBA(奔驰、宝马、奥迪)仅有一款奔驰GLC勉强上榜,排名第十九位,而自主品牌与海外纯电品牌则彻底主导市场——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小米YU7分列前三,问界、小鹏、比亚迪等多款新能源车型占据榜单半数以上席位。这一数据背后,是BBA在中国市场遭遇的空前危机。

市场趋势剧变

  一线城市作为中国汽车消费的风向标,其偏好变迁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2025年9月的销量榜单显示,前二十名中仅存五款传统燃油车(丰田凯美瑞、丰田RAV4荣放、大众帕萨特、雷克萨斯ES、奔驰GLC),其余十五款均为新能源车型。这种结构性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一线城市消费者已经抛弃了BBA?

  从消费需求侧来看,一线城市消费者对“品牌、性能与实用性”的综合考量,在新能源时代找到了更优解。以特斯拉Model Y为例,其凭借领先的智能驾驶系统、成熟的三电技术以及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持续领跑销量榜;比亚迪则以“油电同价”策略,在10万-20万元价格区间实现了对传统燃油车的降维打击;小米YU7、问界M8等新势力车型,则通过“科技豪华”定位,在20万-50万元价格带形成对BBA的直接替代。消费者不再单纯为品牌溢价买单,而是更关注产品力、智能化水平与使用成本。

  从供给侧来看,自主品牌与海外纯电品牌的“双线围剿”已形成合围之势。比亚迪依托全产业链垂直整合优势,实现了成本控制与产品迭代的双重领先,在10-30万元主流价格带构建起密集且高效的产品矩阵;特斯拉凭借FSD技术的持续迭代与全球品牌影响力,牢牢占据高端市场的话语权;问界则借助华为在智能座舱与智驾系统的深度赋能,在5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实现突破——问界M9已连续16个月蝉联该价位段销量冠军。反观BBA,其新能源产品仍以“油改电”平台为主,在续航表现、智能化水平与终端售价三方面均缺乏竞争力,难以满足新时代用户的期待。

BBA设计危机

  BBA在中国市场的溃败,除了销量数字的下滑外,还面临着设计语言的崩塌。近几年,消费者普遍反馈BBA车型“越改越丑”,这种审美危机背后,是企业在转型期面临的系统性困境。

中国一线城市消费者已经抛弃了BBA?

  首先,企业转型压力直接导致设计语言混乱。以奔驰为例,其2025年推出的新款S级被批评为“网红脸”,前脸设计被戏称为“鲶鱼嘴”,失去了以往的优雅与庄重;宝马7系与i7共用平台的设计策略,更暴露出油电转型期的身份焦虑——既想保留燃油车时代的经典元素,又试图融入电动车的未来感,最终导致风格割裂,缺乏统一美学基调。这种“乱”与“杀马特”式的风格,本质是企业在销量下滑压力下,被迫迎合短期市场需求的妥协结果,牺牲了品牌应有的设计定力。

  其次,设计部门自主权的下降加剧了风格混乱。在BBA内部,设计输出常受CEO或销售部门干预,形成“计划经济”式的决策模式。当企业顶层缺乏真正理解设计的强人(如马斯克对特斯拉设计的主导)时,设计部门难以保持长期一致性。例如,奥迪Q8 e-tron的设计被批评为“用力过猛”,其过于复杂的线条与曲面处理,反映出设计团队在多部门博弈中的被动妥协,未能形成清晰的设计语言。

  最后,电气化转型缓慢削弱了设计创新的基础。BBA在新能源专属平台开发上的滞后,导致其无法像特斯拉、比亚迪那样实现从底层架构的彻底革新。宝马i7仍与7系共用CLAR平台,这种“油电共生”模式严重限制了电池布局与车身设计的自由度,导致整车姿态与空间利用率难以优化,未能突破传统豪华车的审美框架,缺乏对未来出行的前瞻表达。

产品和价格的全面失守

  从产品力维度看,BBA的新能源车型在核心指标上全面落后。在智能驾驶领域,问界M9已实现城市NCA(Navigation on Autopilot)功能,支持复杂城市道路的自动导航辅助驾驶,而BBA同级车型仍停留在L2级辅助驾驶阶段,功能单一且迭代缓慢;在价格体系上,BBA入门级车型终端售价已下探至10万-20万元区间(如奥迪A3),但仍难以抵挡比亚迪海豹、小鹏P7等车型的冲击,后者在智能化、续航与配置上更具性价比。

中国一线城市消费者已经抛弃了BBA?

  从价格体系维度看,BBA的“价格松动”正在加剧品牌贬值。第三方数据显示,奔驰C级终端优惠高达8万元,奥迪A4L优惠超过6万元,这种“以价换量”的短期策略虽能短暂提振销量,却严重侵蚀了品牌的高端形象与长期溢价能力。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9月豪华车零售销量同比下滑1%,BBA价格体系的松动直接导致了市场份额的持续流失。

写在最后

  数据显示,中国一线城市的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50%,这一趋势正加速向二三线城市扩散。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豪华车市场将形成“新势力+传统豪强”的双极格局:以问界、小米、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势力品牌,将在20-50万元价格带持续扩张,定义新一代豪华标准。

  这场变革的本质,是汽车工业从“机械定义”向“软件定义”的深刻转型,是“品牌溢价”向“技术溢价”的结构性迁移,更是全球汽车产业话语权从“西方主导”向“东方崛起”的历史性转移。在智能化、电动化的大潮下,唯有真正理解用户、拥抱创新、重构价值的品牌,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