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penAI上线自己家AI浏览器ChatGPT Atlas的同一周,微软在海外发布了新的AI助手Mico和更AI化的Edge浏览器,夸克则在国内推出了新的「对话助手」功能。
这一系列消息背后,新旧巨头、两个市场产生了两个确定的共识:一个是AI助理与AI浏览器的融合会进一步深化,入口之争就是系统之争;另一个是对话会成为人与AI交互的主要方式,自然语言就是未来的编程语言。
在海外市场,OpenAI先是抓住被巨头忽略的战略机遇期,做出了月活跃用户数达到8亿的AI助理ChatGPT,现在又通过ChatGPT Atlas的发布,补全了入口体验,展开了面向Chrome、Edge和一系列新AI浏览器的防御。
在国内市场,AI创业公司中目前并没有跑出一个中国的OpenAI,更有希望的DeepSeek也一直醉心模型能力提升,没有向产品和基础设施投入太多精力。巨头们布局相对完整,但产品众多,总让用户摸不到重点,此前没有一个产品形成了「中国的ChatGPT」的认知。而夸克,正试图填补这一空白。
夸克在这个时间点推出对话助手,也是在直接向外界明确自己想要成为「中国的ChatGPT」。这也是巨头布局中第一个明确自身前进方向和发展重点的AI产品。从这一点来看,对话助手为夸克注入了灵魂核心,已经抢占了一种先声。
对话助手要做到好用且可靠
更新到最新版本的夸克App之后,用户通过点击搜索框左下角的「助手」或滑动屏幕,可以进入到和ChatGPT一样的对话式聊天界面中,然后在聊天框里输入问题,就能获得参考答案和建议。

在形态切换之外,夸克对话助手的回答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我问了夸克对话助手一个「天工f4和司马f4有什么不同」的问题。首先,这是一个小众的水弹发射器的问题,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天工和司马是啥;其次,这个问题中的司马f4写错了,应该是司马M4。

夸克给到的答案对于判断购买哪一款产品很有帮助。首先,它识别并纠正了司马f4的错误。其次,它会给到一些产品细节,比如天工f4导轨软,不适合安装负重件,司马m4的射速和续航会更好,并且配件可扩展性更强。在追问中,夸克对话助手还能给到一些改装件的推荐。

与豆包等偏向娱乐化的产品不同,夸克更愿意进行深度的推理和提供严谨的回答,并通过各种工具去解决一个真实存在的复杂问题。
成为中国的ChatGPT需要哪些条件
OpenAI CEO奥特曼曾提到,有人开始把ChatGPT当作一个操作系统来使用,把所有的东西,把他们的整个生活都放进去。在今年的ChatGPT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这个未来前景的雏形。同时,在向成为「中国的ChatGPT」发力的夸克身上,我们也能够看到这样一个雏形。
除了好用且靠谱的对话能力,夸克还将深度搜索、拍照搜题、AI写作、翻译、打电话、文件阅读等功能集成到了对话助手中,丰富它的能力生态。但这显然不足以支撑夸克成为「中国的ChatGPT」。
ChatGPT是一个操作系统,这个系统的几个核心支柱是模型能力、技能生态和记忆能力。相较而言,背靠阿里的夸克在这几个方面也都具备一定的积累,这才是夸克去竞争「中国的ChatGPT」头衔的更大筹码。
首先,拥有强大、领先的自有模型能力也很重要,会带来战略上的主动权。在夸克对话助手里提问:9.11和9.8谁大,可以看到夸克有更清晰的思考逻辑,最终给出了正确答案。相比之下,豆包不仅思考过程较短,答案也自相矛盾。

夸克善于思考的能力依托于首次曝光的阿里Qwen闭源模型,给了夸克领先的搜索推理能力。这背后是夸克与通义实验室的合作,专注于「搜索推理」与「可信生成」两大核心方向。
此外,技能生态则是为AI准备的工具箱。AI助理会在AI浏览器的协助下,完成对不同技能的调用,搭建出一个个AI工作流,帮助用户完成复杂任务。更高效搭建起一个庞大的工具生态,也是竞争优势的一部分。
比如,我最近在准备出国留学,于是让夸克帮我搜索全网的雅思考试资料,它不仅能找到最新、最优质的内容,还就能够直接提供网盘链接,一键转存到自己的网盘进行资料整理。

对话助手的上线,让夸克在能力和风格上对标ChatGPT,但在使用场景上更有中国本土化特色。后续,夸克还会有AI浏览器等更具想象力的新产品,挑战Chrome一家独大的固有格局。同时,夸克AI眼镜的开售,会使其具备更清晰的发展主线,牵引其走向一个软硬结合的AI系统。谁是中国的ChatGPT自然会变得明确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