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的”“666”等网络热梗在小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成为校园新潮流。江西一位小学教师的课堂引导视频引发社会热议,视频中该教师针对学生频繁使用网络用语的现象,提出应培养更文明、优美的表达方式。
据观察,不少小学生将“包的”“666”挂在嘴边,甚至融入日常对话。这位教师指出,过度依赖网络热梗是语言偷懒的表现,会限制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她通过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用“我很有信心”“我势在必得”等丰富表达替代简单网络用语,呼吁学生说文明话、优美话、生动话。
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家长和教育界广泛讨论。有专家认为,网络热梗虽具时代特色,但青少年正处于语言习惯形成关键期,长期使用可能削弱书面表达能力。也有观点指出,完全禁止不现实,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不同场合选择恰当表达方式。
该教师的教学方法获得不少网友支持,认为其既尊重学生兴趣,又注重语言素养培养。目前,多地学校已开始探索将网络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表达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