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 AIBase 平台 GEO 排名查询工具

一、为什么我开始用GEO工具?

上个月,我负责的品牌突然发现:官网流量掉了20%,但Google排名没变。

团队开会讨论了半天,SEO没问题,广告投放也正常。问题出在哪?

后来我发现,原来是AI搜索"抢"走了流量。用户不再点击我们的网站,而是直接问ChatGPT、豆包,看完AI回答就走了。

更麻烦的是,我们根本不知道品牌在AI平台的表现如何。被推荐了多少次?排第几?竞品表现怎么样?

完全一无所知。

直到我找到了AIBase GEO排名查询工具

二、AIBase GEO到底是什么?

简单说,它是一个专门监控品牌在AI平台曝光情况的工具

它解决什么问题?

传统SEO工具(如Ahrefs、SEMrush)告诉你Google排名。但AI搜索时代,你还需要知道:

  • 你的品牌在ChatGPT、豆包、通义千问中是否被提及?
  • 被推荐的频率和场景是什么?
  • 竞品表现如何?

AIBase GEO就是干这个的。

为什么选AIBase而不是国际工具?

这点很关键。市面上也有其他GEO工具,但大多数只监控ChatGPT和Perplexity。

对国内企业来说,这不够用。

AIBase GEO覆盖了5大国产AI平台:

  • 豆包(字节)
  • DeepSeek
  • 通义千问(阿里)
  • 腾讯元宝
  • 文心一言(百度)

如果你的目标用户在中国,这些平台的监控比ChatGPT更重要。

三、核心功能详解:看懂这4个指标

第一次打开AIBase GEO,你会看到一个仪表盘,上面有几个关键数据。

AIBase GEO排名查询工具首页

图:AIBase GEO工具仪表盘

别被数字吓到,其实就4个核心指标:

指标1:总检测次数

这是工具在各个AI平台上测试你品牌的总次数。

比如,你输入了10个问题,在5个AI平台上分别测试,总检测次数就是50次。

有什么用?看基数。如果检测次数太少(比如只有10次),数据可能不够准确。建议至少测试100次以上。

指标2:推荐数

你的品牌被AI明确推荐的次数。

什么叫"明确推荐"?举个例子:

  • ✅ 明确推荐:"我推荐使用Notion和Linear这两款工具"
  • ❌ 不算推荐:"市面上有Notion、Linear等工具"(只是提及,没有推荐)

**这是最重要的指标。**推荐数越高,说明AI越"认可"你的品牌。

指标3:曝光数

你的品牌在AI回答中出现的总次数(包括推荐和提及)。

比如:

  • 问题1:"推荐项目管理工具" → AI回答中提到了你(+1曝光)
  • 问题2:"Notion的竞品有哪些" → AI列出了你(+1曝光)

曝光数 ≥ 推荐数。

指标4:曝光率

公式:曝光率 = 曝光数 / 总检测次数

比如,你测试了100次,品牌出现了30次,曝光率就是30%。

**这个指标最直观。**如果曝光率低于10%,说明你的GEO优化还有很大空间。

AIBase GEO排名查询工具查询结果

图:AIBase GEO查询结果页面

四、实战演示:如何设置第一次监控

下面我带你从零开始,设置一次完整的GEO监控。

步骤1:准备测试问题(最重要)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问题设计决定了监控的价值。

好问题的标准:

  • 用户真的会这么问AI
  • 跟你的品牌/产品直接相关
  • 能覆盖不同使用场景

示例(假设你做项目管理工具):

好问题:

  • "推荐一个团队协作工具"
  • "Notion的替代品有哪些"
  • "适合10人团队的项目管理软件"
  • "免费的任务管理工具推荐"

不好的问题:

  • "XXX(你的品牌名)怎么样"(太直接,AI可能不回答)
  • "最好的工具是什么"(太宽泛,没有针对性)

我的建议:准备15-20个问题,覆盖不同场景。

步骤2:在AIBase GEO中添加监控任务

  1. 登录AIBase GEO平台
  2. 点击"新建监控任务"
  3. 输入品牌名称(如"Notion")
  4. 添加测试问题(一次可以添加多个)
  5. 选择监控平台(建议全选5个国产AI)
  6. 设置监控频率(建议每周1次)

注意:如果你想对比竞品,可以同时创建多个任务。

步骤3:等待结果生成

AIBase GEO会在后台自动测试。通常5-10分钟内出结果。

你会看到:

  • 每个问题在各个AI平台的回答
  • 你的品牌是否被提及/推荐
  • 排名情况(如果AI列出了多个品牌)

步骤4:分析数据

重点看三个维度:

维度1:平台表现

  • 哪个AI平台推荐你最多?
  • 哪个平台完全不提你?

比如,如果豆包经常推荐你,但通义千问从不提,说明你在阿里生态的曝光不够。

维度2:问题场景

  • 哪类问题你的曝光率高?
  • 哪类问题你完全缺席?

比如,"推荐工具"类问题你表现好,但"免费工具"类问题从不出现,说明AI认为你"不够平价"。

维度3:竞品对比

  • 竞品在哪些问题下被推荐?
  • 你和竞品的差距在哪?

这能帮你发现优化方向。

五、根据数据优化:三个实战技巧

拿到数据后,怎么用?我分享三个我实际用过的技巧。

技巧1:针对性优化官网内容

场景:发现你在"免费工具推荐"类问题下曝光率低。

优化方向:

  1. 在官网首页明确标注"免费版功能"
  2. 创建一个"免费vs付费对比"页面
  3. 发布一篇文章:"XXX工具免费版完整功能指南"

为什么有效?因为AI抓取信息时,会优先引用结构化、清晰的内容

技巧2:补充缺失的使用场景

场景:发现你在"适合小团队"类问题下表现差。

优化方向:

  1. 官网增加"小团队使用案例"
  2. 发布客户故事:"5人团队如何用XXX提升效率"
  3. 在产品文档中明确标注"支持3-10人团队"

AI需要具体的场景描述才能推荐你。

技巧3:跟进竞品的优势场景

场景:发现竞品在"高级功能"类问题下表现很好。

优化方向:

  1. 分析竞品的高级功能描述
  2. 对比你的功能,补充缺失信息
  3. 创建"功能对比"内容,突出你的差异化

不是要抄竞品,而是确保AI知道你也有类似能力

六、常见问题:用了一个月后的真实反馈

Q1:需要多久看到效果?

我的经验是至少3个月

第一周:建立基线数据第一个月:优化内容,但效果不明显
第二个月:开始看到曝光率上升
第三个月:推荐数明显增加

**不要指望立竿见影。**GEO是持续优化的过程。

Q2:监控频率多高合适?

我建议每周检查一次

太频繁(每天):意义不大,AI模型不会每天更新
太少(每月):可能错过重要变化

每周一次刚好,既能及时发现问题,又不会太耗精力。

Q3:曝光率多少算合格?

这取决于行业和品牌知名度。参考标准:

  • 10%以下:严重不足,需要大力优化
  • 10-30%:一般水平,还有提升空间
  • 30-50%:不错,继续保持
  • 50%以上:优秀,说明GEO做得很好

Q4:如果竞品表现更好怎么办?

别慌。分三步:

  1. 分析差距:竞品在哪些问题/平台表现好?
  2. 找到原因:是内容更丰富?还是有权威背书?
  3. 针对性优化:补齐短板,同时突出自己的差异化

记住:GEO不是零和游戏。你的曝光率提升,不一定要拉低竞品。

Q5:工具准确吗?会不会有误差?

任何工具都有误差,AIBase GEO也不例外。

可能的误差来源:

  • AI平台随机性(同一问题,不同时间回答可能不同)
  • 问题设计(如果问题太宽泛,结果会不稳定)

如何减少误差:

  • 增加测试次数(至少100次以上)
  • 用多个相似问题测试
  • 长期追踪趋势,而非盯着单次数据

七、说到底,工具只是辅助

用了AIBase GEO一个月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工具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内容质量。

工具能告诉你"你在AI平台的表现不够好",但不会自动帮你优化。

真正起作用的是:

  1. 你有没有持续更新官网内容
  2. 你的产品信息是否清晰、结构化
  3. 你有没有争取权威媒体报道
  4. 你的品牌是否真的值得被推荐

如果这些都做不到,再好的工具也救不了你。

但反过来说,如果你在认真做内容、做产品,AIBase GEO能帮你:

  • 发现哪些努力有效,哪些无效
  • 及时调整优化方向
  • 量化GEO的效果

工具是放大器,不是魔法棒。

最后一句:

AI搜索时代,品牌曝光的战场已经从Google转向了ChatGPT、豆包这些AI平台。

越早监控、越早优化,越早抢到先机。

别等竞争对手都在AI平台"霸屏"了,你还在盲目摸索。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