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工业场景加速推进,测量机“卖爆了” 王兴兴现身谈具身智能的“ChatGPT”时刻

财联社11月6日讯(记者 张校毓)今年7月的WAIC期间,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兴兴曾分享了今年上半年全国智能机器人相关行业的快速增长。在昨日举行的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合作”分论坛上,王兴兴则深入分享了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智能终端的发展前景及其在推动产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上,机器人未来应用的落地场景脉络已初步浮现:从提供情绪价值的表演交互场景,到工业等标准化场景的突破,再到养老等商业与家庭场景普遍渗透。

如何定义具身智能ChatGPT时刻?“在陌生的场景中,给机器人发送语音或文字,若机器人能够完成80%左右的任务,这便是突破性技术,基本可以达到‘ChatGPT时刻’。”王兴兴表示。

机器人工业场景加速推进,相关设备需求得到带动

在此次进博会的技术装备展区与创新孵化专区,既有进行格斗表演的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也有化身“智能银行助理”的智元机器人远征A2,还有进行车身检测的工业级人形机器人—AEON、进行重物搬运与装配等作业的NACHI机器人以及在展馆来回穿梭的机器狗。

正在进行格斗表演的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 图片来源:财联社记者/摄

根据宇树科技官方视频号,宇树在同日还发布了全身遥操作平台。视频中,在人类遥操作的控制之下,宇树的G1机器人能够进行洗碗、踩开垃圾桶丢垃圾、整理衣物等家务活动。

事实上,今年在政策支持下,机器人领域发展迅速。王兴兴在此次分论坛上也表示,预计国内智能机器人领域单家企业平均增长率在50%—100%。

财联社记者在进博会上发现,此次展出的机器人在工业等标准化场景的产品应用更加丰富,各大厂商们也基于自身优势在机器人领域布局,并带动着相关设备销量的提升。

海克斯康相关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此次在进博会首次展示的工业级人形机器人—AEON基于公司自身的测量优势,通过在机器人体内与手部布置多个传感器,从而代替人在工业车间场景进行车身的扫描与检测。据他透露,该款机器人或将于明后年在中国量产。

海克斯康的工业级人形机器人—AEON 图片来源:财联社记者/摄

现场还展示了一台LEITZ PMM-C三坐标测量机。上述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近两年随着人形机器人、飞机发动机及半导体领域的快速发展,精密结构件的测量需求增大。“这款前年来进博会首发之后就卖爆了。”他透露,随着订单增多后,公司去年也将上述产品引进中国,在中国做组装、做本土化。

除了多家厂商的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机械臂等产品也在此次进博会上亮相。

NACHI的碰撞预判型MZS工业机器人 图片来源:财联社记者/摄

科德宝在展会上展示了灵巧手,并于11月6日与张江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张江机器人谷设立人形机器人共创中心。株式会社不二越(NACHI)则在进博会上首次展示了碰撞预判型MZS工业机器人,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款机器人的优势是在运行的过程中,人员可以随时进入,而机器人可以通过传感器识别到人员进入,从而快速减速或停止,避免伤人。”

具身智能的“ChatGPT”时刻何时到来?

人形机器人作为具有想象空间的细分赛道,正迎来爆发式增长。那么,当前人形机器人发展现状如何?智能体机器人当下及未来最关键的挑战是什么?其未来应用领域与大致时间轴又该如何判断?

王兴兴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包括具身智能)最关键的还是机器人大模型(具身智能模型)的进展速度。在他看来,具身智能大模型、端到端技术的进步,总体上非常快,但机器人大模型进展比他想象中缓慢,还没有达到临界值。

谈及智能体机器人当下及未来最关键的挑战,王兴兴表示,目前模型和数据都仍需改进。在模型层面,他认为目前简单的模型结构已经做了很多尝试,但整体泛化能力还不太够;数据层面,虽然大家希望数据质量更好一点、有更大规模的数据,但目前对于数据的采集和质量评判还是非常困难。在他看来,模型和数据是相辅相成的,需要花更多时间,而非仅仅单纯采集大量数据或把模型规模做大。

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丁宁也表示,如果说智能的目的是为了让机器把真实物理世界里的物理量和耦合关系重构起来的话,现在的数据和真实采的数据都还有很大的空间。

更进一步,王兴兴提到,目前具身智能主流模型有VLA(视频语言动作)+RL(强化学习)模型和基于视频生成的世界模型。前者可以用仿真环境做训练,或者用真实场景做训练,但目前泛化能力相对来说不够;后者面对的挑战则在于视频生成的指令和机器人没办法很好对齐,且视频生成模型对算力的需求非常大,中小型机器人企业难以支撑该模型的运行需求。

那么具身智能的ChatGPT时刻何时到来?王兴兴认为,在陌生的场景中,给机器人发送语音或文字,若机器人能够完成80%左右的任务。这便是突破性技术,基本可以达到“ChatGPT时刻”。

具体到部分细分场景,人形机器人兼具应用价值与局限性,需结合实际需求合理适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RoMeLa机器人实验室创始主任Dennis Hong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合作”分论坛上表示,一方面,对于一些高温或危险场景可以使用人形机器人替代人;另一方面,对于超高速、超准确度的简单重复、标准化流程,传统工业机器人已能满足需求,便无需人形机器人介入。

那么人形机器人未来应用在哪些领域?大概的时间轴是怎样的?优必选科技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焦继超认为,明年将是落地的关键一年。对于机器人行业而言,必须要找到一个真正落地的场景,而且这个场景可复制,具有一定的规模。

“工业场景应该是首先落地的。”焦继超判断,商业场景今年有一些真正的应用,除了一些跳舞、(其他)表演之后,也有导览、4S店、展厅讲解的应用市场,并认为明年全尺寸的人形在这些场景里会有更多应用。“商业场景像酒店服务员的角色,因为有一些和人打交道,(是)更复杂的场景,这个时间应该是3-5年。”焦继超补充道。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