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智能、高成本!从追捧到弃用 谁在“逃离”智能家居?

  【CNMO深度】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智能家居曾被视为现代生活的标志,承载着人们对便捷、智能生活的无限憧憬。然而,近期外媒的一篇报道揭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弃智能家居设备,转而回归经典的按钮或旋钮来操控家电。

伪智能、高成本!从追捧到弃用 谁在“逃离”智能家居?

  根据美国房地产门户网站发布的《2026年家居趋势报告》,租房广告中“阅读角”(远离数字干扰的放松空间)的提及率比前一年增加了48%。在高端市场,这一变化同样明显。据《好莱坞报道》消息,洛杉矶的富裕买家现在刻意避免购买配备WiFi设备或语音控制的住宅,以逃离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家庭自动化市场和持续的数字刺激。同时,固定电话也迎来小幅回归,一些家长用它来让孩子远离屏幕,而Z世代甚至将其视为复古风格的对象。

  CNMO注意到,国内市场亦是如此。有部分消费者认为,一个全屋智能的家里需要三四个不同的APP来控制;智能设备不仅购买安装成本高,学习成本也高;说是智能住宅的新房,结果是只有几个智能开关的伪智能;说是智慧社区,结果智能设备离开了人就不能好好运作……这场转型既有科技赋能的惊喜,也有落地应用的阵痛。

发展历程与巨头入局

  回溯智能家居的发展历程,它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概念,但真正在国内生根发芽,却是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双轮驱动下。据权威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已突破1万亿元大关,预计全年将达到10170.2亿元。

伪智能、高成本!从追捧到弃用 谁在“逃离”智能家居?

  如今,智能家居已深度融入部分人的日常生活,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少年轻人在归家的那一刻就开始“躺平”,享受全屋智能带来的便捷生活。用人脸识别打开门锁,通过手机设定好空调温度和灯光亮度,使用智能床垫自动检测睡眠的质量,让扫地机器人在深夜静音清除全屋卫生……

  有意思的是,智能家居销量畅销背后,情绪价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居住空间这个高频生活场景中,空间的使用者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居住功能,释放压力、抚慰情绪、自我提升等需求逐渐受到重视。智能家居凭借其智能化、个性化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在这些方面的需求,从而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政策层面也为智能家居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要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培育智能产品生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打造一体化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

伪智能、高成本!从追捧到弃用 谁在“逃离”智能家居?

  面对智能家居这片广阔的蓝海,截至目前,包括手机厂商、传统家电厂商、互联网公司等科技创新企业加入智能家居赛道。以海尔、美的为代表的传统家电企业,依托多年积累的硬件制造能力和存量用户基础,深耕设备互联与场景落地;萤石网络、绿米等新兴智能家居企业,聚焦细分场景创新,以精准单品突破打开市场;而中兴通讯、华为等科技厂商,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从连接、算力等底层基础设施切入,构建全栈生态体系。

  在国际市场上,智能家居领域同样动作不断。近日,外媒曝光了“苹果2026年路线图”。在公司成立50周年之际,苹果将再启智能家居战略,计划推出旗下首款“智能显示屏”产品,包括音箱底座和壁挂版本,并同步升级Siri智能语音助手。在明年,苹果还计划推出智能家居安全生态系统,并带来旗下首款“智能摄像头”产品。苹果的这一系列举措,无疑将进一步加剧智能家居市场的竞争,推动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伪智能、高成本!从追捧到弃用 谁在“逃离”智能家居?

  随着新进入者不断涌现,说明智能家居行业已进入差异化竞争的生态化发展阶段,核心逻辑从单一产品比拼转向生态能力与场景价值较量,不同阵营的玩家均立足自身核心优势卡位市场,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或功能的争夺。

痛点难题待解

  尽管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智能家居市场仍面临诸多共性痛点。其中,互联互通问题堪称行业最大障碍。不同品牌设备协议不兼容、网络连接稳定性不足、场景体验割裂等现象屡见不鲜。工信部测试数据显示,不同品牌设备间的兼容成功率不足65%,这意味着大量设备无法顺畅地协同工作,严重制约用户体验。

  此前,曾有消费者因买“5台家电,被迫下4个手机APP”登上了微博热搜。当事人表示,几乎每购买一个家电产品,就需要下载一个对应的APP进行控制,就连体重秤和智能跳绳也不例外。

伪智能、高成本!从追捧到弃用 谁在“逃离”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的成本问题也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一套基础的全屋智能系统,涵盖灯光、安防、窗帘、家电控制等多个方面,落地成本普遍在3万元至10万元。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除了上述问题外,“数字鸿沟”这一广为人知的社会问题,在智能家居领域也愈发凸显。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占总人口的22%;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亿,占总人口的15.6%。此外,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2.0%。

  相关调研数据显示,64%的老年人通过家中年轻一辈接触数字生活,80%的老年人在遇到操作困难时会优先向子女求助。这意味着在智能家居的普及过程中,老年人群体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智能家居的操作往往较为复杂,对于老年人来说难以掌握,这使得他们在享受智能生活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

  在近期举办的中兴通讯“AI家庭体验日”活动上,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大部分的企业不管是做生态,还是布局场景,很大程度仍然是用碎片化的解决方案。不同品牌设备协议不兼容、网络连接稳定性不足、场景体验割裂等问题,让消费者的智慧生活期待沦为操作负担。

伪智能、高成本!从追捧到弃用 谁在“逃离”智能家居?

  有市场三方机构调研机构数据显示,超60%的用户曾因设备联动失灵、网络卡顿,放弃使用部分智能设备。这充分说明,行业亟需能打通连接、算力、场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写在最后

  尽管目前智能家居尚不够完美,存在诸多问题,但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苹果等科技巨头的入局以及相关数据的积极信号来看,智能家居的缺点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智能家居有望真正实现让城市治理更“聪明”、公共服务更高效、大众生活更便利的目标,为人们带来更加智能、便捷、舒适的生活体验。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