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AI红利兑现需具备四大核心要素

国内大模型技术与产品日臻成熟,行业竞争进入深水区。当万亿参数竞赛逐渐降温,模型规模不再是衡量实力的唯一标准,厂商们的下一个角力场在哪里?

答案藏在AI(人工智能)红利的实际兑现中。这不仅是检验大模型真实能力的一把标尺,更是多模态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的关键落点。《2025年中国大模型行业发展研究报告》预计,中国大模型市场规模在2026年将突破700亿元,行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技术落地效率与商业变现能力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

“AI红利兑现的四大关键是自主可控、软硬一体、行业纵深和个性化。”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声博会暨2025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用长达2小时的演讲勾勒出人工智能产业落地的新叙事。

推出X1.5深度推理模型

11月6日,科大讯飞宣布推出讯飞星火X1.5深度推理大模型。据介绍,该模型全栈自主可靠,率先在全国产算力平台上攻克MoE(混合专家)模型全链路训练效率。

所谓MoE模型,即并非让单一模型处理所有任务,可将计算任务动态分配给不同的“专家”子神经网络,使得模型参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计算成本仍能保持近乎线性增长。

事实上,国内早已有人工智能企业发布MoE大模型,但该模型存在长期痛点,其训练过程远比密集模型复杂,其中之一就是存在负载不均衡问题,即需要解决“热门”专家和“冷门”专家的问题,使得训练不均衡。

刘庆峰介绍,X1.5模型的核心突破点,是在国产算力平台上攻克了两大技术难关:一是长思维链强化学习训练效率从最初对标英伟达A800的30%提升至84%以上;二是MoE模型全链路训练效率从对标英伟达A800卡的30%提升到93%。在模型参数小一倍的情况下,综合性能可对标国际主流大模型。

刘庆峰介绍:“迄今为止,在中国主流大模型中,讯飞星火仍然是唯一基于国产算力训练的通用大模型。”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发表演讲 图片来源: 每经记者 张宝莲 摄

国内大模型抢滩出海主阵地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出海成为大模型企业的重要增长曲线。2025年初,DeepSeek、Manus等产品再度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阿里云陆续在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迪拜和墨西哥五国铺设算力基建。字节Cici专攻图像生成、智能体等产品,吸引海外用户,智谱AI则聚焦于B端(面向企业)市场。

从行业层面看,中国大模型出海呈现三大特征:一是聚焦多语言能力,适配不同区域文化场景,如讯飞星火大模型支持130余种语言的交互与翻译;二是深耕垂直赛道,避开通用模型竞争红海,在影视创作、智能客服等垂直领域建立差异化优势;三是构建全球生态,形成跨文化创作交流生态。而海外竞品则凭借技术先发优势,在高端企业服务与生态整合上占据主导,中国大模型与海外竞品共同构成全球大模型市场的“双极格局”。

从出海路径来看,科大讯飞采取C端(面向消费者)先行、B/G端(面向企业/政府机构)跟进的策略。科大讯飞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江涛在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当期海外收入增长2.7倍,翻译机、办公本等硬件产品在日韩、中东、东南亚等市场销售增长势头良好。

面对AI商业化过程中客户付费习惯培养、技术落地成本高等挑战,“讯飞听见”产品创新部总监哈正航向记者介绍,通过持续优化垂类模型,将用户数据进一步用于训练,让用户感受到人工智能相比传统计算机技术更快速、更深入的变革,从而主动买单。

“人工智能出海的巨大市场空间,将支撑科大讯飞明年出海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江涛表示。哈正航介绍,公司以中国香港、澳门为出海桥头堡,已与当地相关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未来将持续加码中东、东南亚、日韩等重点区域。而这些市场恰好是中国大模型出海的主要聚集地。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