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落下帷幕。现场游览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比起争奇斗艳的创新药、大型医疗设备,体形微小的助听器,在现场的存在感要弱不少。
但和往年相比,这一细分赛道更热闹了:全球第一大听力集团瑞士索诺瓦公司首次参展,其峰力AI(人工智能)太极全能系列助听器为亚洲首展;丹麦公司奥迪康连续三年亮相,以“更懂你的AI助听科技”为主题展示产品;国内公司可孚医疗在现场与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发布新一代骨传导助听器,也提到了AI技术。
市场竞争的新方向似乎很明确,但对助听效果影响巨大的验配环节还存在硬伤。奥迪康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验配师的水平存在差别,“购买前期要考察一下,有的会欺骗你,主要以卖(货)为主”。

“”
奥迪康展台上体形微小的助听器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林姿辰 摄
从“听见”到“听懂”,AI算法成国内外助听器厂家发力点
“我们目前最新的产品叫Intent,翻译过来的中文名叫意图。”奥迪康展台前,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这个名字的由来,称其搭载的AI技术可以判断用户的聆听意图,并自动切换相应的模式:如果使用者在嘈杂环境中与多人交谈,助听器会加大对环境音的降噪力度;如果对话是一对一的,切换的模式则聚焦于两名对话者的声音。
索诺瓦公司参展的峰力AI太极全能系列助听器,也提到了产品从“听得见”迈向“听得清、听得懂”。资料显示,该产品搭载双芯片架构,使语音理解力提升50%,聆听疲劳感降低37%。
不仅是国外企业,国内企业也把AI写进了产品宣传里。进博会期间,可孚医疗与腾讯云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发布了合作的首个成果——搭载腾讯天籁Inside AI算法的新一代可孚骨传导助听器,在复杂噪声环境下的语音清晰度与可懂度提升高达85%,可改善用户的聆听体验。
记者注意到,更早之前,联影微电子、玖益医疗科技、听象科技、左点科技均发布过AI助听器,各家厂商正在卷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技术——深度神经网络算法(DNN)。
一位从业多年的助听器研发工程师告诉记者,对传统算法来说,保留对话者的声音,同时去除背景音中的其他人声是很困难的,因为从技术维度上,他们都是人声。但人工神经网络具备区分不同人声并有所保留的能力,未来的助听器厂家,就是要在这个非常艰难的跷跷板上,去做噪声的消除和语音细节的保留,然后看谁做得最好。
国产与进口助听器价差较大,厂商为避“验配坑”布局零售业务
尽管布局的技术方向趋同,但国产、进口助听器间仍存在不小的价格差异。在可孚新一代骨传导助听器发布会的现场,记者得知其推出的四个型号的产品,定价区间为3000元以下。

“”
可孚医疗新品发布会公开价格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林姿辰 摄
而在“双十一”大促期间,某头部电商平台上,奥迪康Intent助听器的单耳款定价超过8000元,峰力太极助听器单耳款定价超过3万元。
奥迪康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助听器厂商作为产品的生产方,主要向经销商提供核心技术支持、专业培训;授权经销商门店则直接面向用户,负责产品的终端销售与个性化的验配调试服务。
“其实每个用户多少都需要调试,尤其是刚戴的前三个月,可能经常要去微调……助听器的效果,一方面取决于用户的听力情况、言语情况等,另外一方面就是取决于验配师的调试技术。”据该人员介绍,目前市面上验配师的水平存在差别,部分从业者更侧重产品销售,存在误导消费者的情况,用户在购买产品时需要提前考察,找离家近且靠谱的门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