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11已经进入最后阶段,消费者和商家都有一个明显的感受是,AI的浓度真的很高,并且AI的全面落地应用,真的在改变传统用户购物、商家经营的链路。
消费者能感受到两个比较明显的变化:一个是AI导购开始走进真实的购物场景。淘宝为双11投入了六款AI导购类产品,其公布的数据显示,AI万能搜已经帮助消费者解决了5000万个消费需求。
另一个则是平台推荐的商品越来越能猜到自己的心巴上了。这悄然发生的变化用户可能短时间内感知不强,但从各个社交平台上可以发现,关于淘宝搜索不准、推荐不准的吐槽现在越来越少。这背后是平台在利用AI提升商品信息和消费需求的匹配能力。
商家的感受可能会比消费者更为直观。当消费者还在尝鲜AI带来的新导购体验时,很多商家已经享受到了AI带来的运营效率的提升。这种效率提升不仅限于使用AIGC生成营销素材、进行数字人直播,还拓展到了更为复杂的广告出价、运营巡店、数据分析、客服服务等场景。

作为中小商家,纳艾森家具旗舰店没有规模庞大的运营团队,每次大促都是对团队的运营能力的一次大考。「为了更全面分析数据,过往我要跳转十几个页面。」纳艾森家具旗舰店负责人彭怀安表示,「今年双11用了淘宝的生意管家之后,我们巡店就不需要手动巡,只要每天关注AI给的这些数据,有什么问题,我们直接点一下就可以了。」
消费者和商家经历的改变背后,是电商平台在进行一场全面、深入地AI化改造。我们可以看到电商平台在这个双11周期内,都在围绕流量分发、消费者体验和商家经营来寻找让AI好用的具体落点,包括但不限于购物模式的创新、AIGC的应用、客服体验的升级和搜推广系统的更新。
彭怀安口中的生意管家就在这个天猫双11进行了升级,并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大促AI助理」,为商家提供了更强的解读分析和代理执行能力。除此之外,淘宝还升级了智能客服产品店小蜜,优化了AI美工、AI营销相关的工具。面向消费者,淘宝也发布了AI万能搜、AI帮我挑等六款AI导购产品。
相较于ChatGPT、Perplexity等AI助理给出的更具噱头的AI购物体验,电商平台们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的路径,去用AI逐个优化电商购物链路上的既有痛点。两条路径的差异在于,前者从零起步需要靠超前的体验吸引用户和商家,后者有深厚的积累,逐步改良更有利于发挥这一长处。
对淘宝而言,这次双11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路径有效性的验证,让平台、商家、消费者在这条路径上都收获到了实惠,增强了继续跑下去的信心。
AI解决的是痛点,带来的是增长
无论哪条路径,表面上都在追求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但实际上是要将AI技术与整个电商链路进行融合,拿出更优的解决方案,解决电商领域一直存在的两高一低的增长困局——平台精准匹配流量的难度高,商家运营服务优化的难度高,消费者找到心仪商品的效率低。
首先,让消费者找到心仪的商品,商家准确触达目标消费者,需要提升平台的匹配效率。只理解用户意图,不理解商品不行。这有赖于AI技术对现有的商品数据进行优化,解决系统对消费者需求和商品理解不够精准带来的匹配效率低的问题。
淘宝解决这个痛点的抓手,是在AI的协助下,对20亿商品底层数据信息进行更新。淘宝搭建了一个AI智能体,能够自动提炼不同品类的关键属性,指导商家据此来完善商品信息。这能保证搜推系统精准理解用户意图之后,为用户找到与之适配的商品。
以宠物行业为例,淘宝在双11前,对宠物行业数千万的商品进行了重新组织,将商品信息的丰富度提升了34%,让商品搜索、首页推荐、广告推荐的流量分发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大促期间,宠物行业从首页信息流推荐获得的成交额同比增长了超40%。
平台流量效率优化的基础上,这个双11在用AI优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商家的经营服务效率方面,淘宝也做了不少动作。
消费者层面,淘宝给到了AI万能搜、AI帮我挑、拍立淘、品类清单、AI试穿、AI Summary6款AI导购应用。不同于独立AI助理的一个入口满足所有需求,淘宝的AI导购应用分布在了电商原有购买链路的不同节点,在不改变用户原有电商购物习惯的前提下,对这些节点的购物体验进行了优化。
如果消费者想购买一份礼物,但缺少思路,就可以在搜索框中寻求AI万能搜的帮助,让其帮忙推荐一些适合的生日礼物,打开思路。如果消费者想要购买猫粮,AI帮我挑会问你想帮猫咪改善什么问题,并据此给出合适的猫粮推荐。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随时参考基于过往购买偏好自动生成的定制化AI清单,来优化自己的购买。

商家层面,淘宝在聚焦AI数据分析、AI营销、AI美工和AI客服四大核心场景为商家提供丰富的AI工具,帮助其解决经营痛点。
对商品的准确、全面理解,带来了「货品全站推」的升级,让商家有了更合用的工具来提升触达消费者的效率,助力超百万好货成交增长30%。
升级之后的货品全站推可以基于AI的理解,给到每一个商品在不同时间段的ROI建议,更好地去拿到流量、促进成交。并且,AI也让货品全站推在选品能力上实现了提升,对新品的预判能力更强,对不同商品的ROI智能推荐也更准确。

对彭怀安来说,一个没盯住的数字,可能正在毁掉顾客的信任。而盯好数字变动是一个耗时费力且有一定经验要求的工作。升级之后的生意管家,不但能代替彭怀安主动盯紧实时的数据变动,还能针对经营数据给出详细、中肯的诊断,让彭怀安能够快速发现商机或不足,及时调整策略,带来生意的增长。
双11期间,淘宝全面升级的「生意管家」为500万个像彭怀安一样的商家提供了AI辅助,其中,为商家生成500万条大促经营策略,平均帮助节省30%工作量,效率提升1.5倍。
在客服领域,店小蜜Agent5.0的上线,帮助奥康构建了一个智能协作的客户服务闭环,处理效率和品牌口碑都有了很大提升。
一个例子是,大促期间很多消费者会凑单,在下单之后更改某个商品的地址。奥康将店小蜜与ERP打通,消费者提出更改之后,ERP会马上给到更改成功的确认。如果更改失败,订单会被自动给到专项客服人员处理,而不是向消费者反馈更改失败。这些细节体验的优化聚合在一起,给奥康在9、10月带来了2%的复购率提升。
好用的AI可以从升级基建做起
现在来看,在行业的高速发展下,AI不止存在于基础研究,更是进入到探索落地的阶段。电商是最先受到大模型技术发展影响的行业之一。从最早开始的AIGC的应用,到现在的人群洞察、匹配机制优化,再到逐渐推广开的购物体验、运营体验的代理化,AI对电商的改造一直在进行。
AI给电商带来的变化积蓄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促成了这次AI浓度最高的双11的出现。这也意味着,AI电商真正到了从探索性尝试进入到了体系化的大规模应用阶段。
这个双11是AI电商与大家的正式见面。消费者通过亲自使用AI万能搜或AI帮我挑,开始学习和适应在AI帮助下进行购物;奥康、纳艾森这样的商家,开始让人和AI协同工作,打造一个新的经营模式,提升效率,创造增量;电商平台则在持续持续优化AI技术体系,完善搜推广底座,将AI变成自身机制和设施的一部分。
但一切都还在起步阶段,消费者、商家和电商平台都需要时间去进行探索和适应。并且,在奔向新的AI电商阶段的目标下,也会出现务虚和务实两条不同的实现路径。
一条从务虚开始。这里的务虚是指更侧重基于AI实现的购物体验创新,像ChatGPT、Perplexity一样,通过打造新的AI入口,吸引对新技术敏感的用户尝鲜,形成规模化的流量,然后在其中探索与电商功能的结合,并以流量为杠杆,撬动商家和电商平台参与其中。
另一条则是像淘宝一样,在原有的电商链路上,优先侧重基础设施的AI化改造。这条路径的务实是指,它能够不改变最大众用户目前的电商购物习惯,通过AI对具体痛点的优化,先实现体验和效率的提升。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搜推智能总裁凯夫认为,OpenAI是一个Chatbot做所有的事,Google则是将AI产品渗透进YouTube、Chrome、Gmail等用户动线中。在他看来,淘宝的思路更像Google。先把新的AI产品融到今天的用户动线里,更适合动线长、痛点多的电商行业。
短期来看,对拥有积累的成熟的电商平台而言,让AI真正发挥效用,解决具体问题,带来切实的增长,形成一个可持续的优化路径,是同时符合当下平台、商家、消费者三者的利益诉求的。万亿的体量下,AI在任何环节促成1%的提升,都会带来可观的增量。
放长远看,这条路径也符合电商平台的长期利益诉求。这种渐进式的AI和电商的融合路径——先给电商平台外挂一个AI引擎,让现有的产品和体验跑得更快一点,再快一点——在确保当下增长诉求的基础上,同样可以深度理解AI技术的边界和可能性,兼顾对AI电商的未来想象力的探索。
淘宝不断优化的猜你喜欢、货品全站推、AI万能搜、AI帮我挑、AI生意管家都像是未来AI电商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等待一个被串联起来的时机,帮助淘宝实现新旧模式的融合、换挡。
站在探索AI电商的视角下,这个天猫双11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明确和验证了淘宝AI的发展逻辑。在这个明确的方向下,淘宝能更坚定地去探索适合自己的AI化方法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