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客服这个岗位上,很少有像林晶晶那么坚持的人。
2012年,她从当时最火的电商专业毕业,从最基础的接待客服做起,一做就是13年。在这一波电商崛起的浪潮中,有人选择创业,有人选择转岗——在后来的十年里,他们中的不少都挣到了大钱。但在那些“一夜暴富”的故事里,主角,似乎总是和客服毫不相关。
在外界传统的看法中,客服,这个隐藏于幕后的职业,确实显得很不“性感”。 相似的问题、重复的话术,客服总是不厌其烦地说了一遍又一遍。工作价值感低、成长空间有限,都使得它的离职率居高不下。每年一到双11,大量聘请临时客服,都成了行业共识。
但一件事坚持十多年后,林晶晶也从中看到了些不一样的东西。作为鞋履品牌奥康的客服团队主管,林晶晶所带的团队已经连续多年拿下淘宝天猫的金牌客服荣誉。而这个电商客服领域的老兵,也越来越明显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同:AI的到来,正在彻底解放客服人员。
“AI是来替代我们的吗?”面对这个尖锐的问题,林晶晶却认为,AI得以让“人”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今年9月,淘宝天猫发布了全新智能客服产品“店小蜜5.0”。在店小蜜5.0的加持下,奥康客服团队问题解决率从72%提升到10月的80%。“当你把80%重复性工作都交给了AI,你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用户体验、成本管控甚至生意增长上。”
在新时代的叙事下,曾被认为枯燥的客服工作正在迎来“新生”,而一个颇为有趣的观点是:作为曾经的成本部门,电商客服也或正向着更具挑战性的“导购”角色转变。“直接和消费者对话的是我们,最了解他们痛点和问题的是我们,那么或许增长也正藏在这里面。”
智能客服,解放人工
入职奥康的那一年,林晶晶23岁,她一入职就撞上了双11。
高压,是所有做过客服的人深有体会的感受。那时候的双11还不如当下周期那么长,在那关键性的一天,客服要从早上八点半,一直忙到深夜十一二点,加班是家常便饭。
“最夸张的时候,我一天要接待上千名客人的问询。”崩溃是必然的,扛压到忍不住掉眼泪的时候,林晶晶也曾不受控制地想过,“值得吗?吃也吃不好,活多得好像干不完”。
那时候,业绩的增长很依赖人工的投入,大促期间,问询密集的同时,因为要赶着抢购、凑单,消费者的心情也往往比较焦急,这就更需要客服沉住气,承接住客人的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一线客服流动率非常之高,招临时客服成了必选项。每年9月左右,客服团队就率先过上了“双11节奏”。在之后两个月里,客服团队需要协同市场、运营等其他部门,制定详细的大促预案,并筹备好充足的人手。“最多的时候,那种一两天的临时售前客服,我们就招了约200个。需要应对更多问题的临时售后客服,也要找四五十个。”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2018年,当时的林晶晶已经一路从基础客服、客服组长成长为带五六十人的客服主管。那一年,奥康旗下的3家店铺都开启了店小蜜24小时服务。只要合理运用这个人工智能服务,培训店小蜜回复接待的内容,很多问询就能由店小蜜承接。
这个人工智能机器人,不仅大幅提升了问题解决率,还省下一大笔成本——过去几年,奥康的客服团队从巅峰期70多人凝练到43人,没有请临时客服,还基本没加过班。
在今年9月店小蜜升级到5.0后,她惊喜地发现,今年的双11又有了很大的不同。
智能客服更“聪明”了。原来智能客服机器人依靠人工配置答案,一个问题人工有配置答案机器人才能回答;新的智能客服通过模型持续进化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大幅度降低商家配置成本60%以上。“比如我们发现有一位客人,她是今年10月17日婚期,当时已经13日了,她非常着急,就来找我们要加急。对此AI不仅自动答复了‘今天仓库就会发货’,同时还能兼顾到客人心情,让她‘耐心等待一下’,甚至还会祝客人新婚快乐、百年好合。”

与此同时,机器人也不再像过去“一问一答式”回答问题了。林晶晶透露,奥康的一款皮鞋,它不仅能精准地回答客人两个SKU的区别(其中一款采用黑科技更保暖),还会在回答完后自动补充,内里为一体绒设计的那款更适合“妈妈们”穿着,进行人性化的推荐。
林晶晶还进一步探索起工具的协同——将店小蜜、天猫智能搭建工具甚至品牌自己的ERP系统打通。“今年双11我们直播间有个买三免一的活动,我们利用天猫后台的AI智能搭建,自动识别出通过直播间下单的客户,实时去做订单备注。所有名单符合的用户纳入到系统后,当消费者来咨询返现活动,无论售前、售中、售后,机器人都能精准反馈给消费者。”
林晶晶透露,“说实话,以前我们光是普通问询就接不过来了,有些复杂问题根本兼顾不了,没法及时跟进所有客人的问题,时间一耽搁还会陷入恶性循环,得不到回应的客人容易给差评。现在我们能重点针对这类问题去做解决,也能做更多挽单动作。”AI不是来替代人的,林晶晶坚信,AI让人从大量重复性工作中得到解放,反而提升了客服岗的价值上限。
大促小助理,指引增长
作为纳艾森家具旗舰店的负责人,彭怀安每周的工作都是非常饱和的。
周一是最忙碌的,彭怀安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数据。这些数据密密麻麻,十分冗杂:整体销售数据得看,细分下去还得关注访客数、买家数、支付转化率;推广数据和退款数据也得盯着,这两个数据直接影响着商家的利润;具体的商品销售数据也不能大意,尤其是上新的时候——“新品就像幼苗,一不小心就可能会中途夭折,白费前期花的功夫。”
过去,彭怀安大部分时候都是陷在“数据”里的,如果没办法掌握数据,就无法从中及时发现问题。“这些数据点来点去,一天我要点几十个页面。这就是我们正常做店铺运营时每天必做的一些工作。”彭怀安形容这个过程是和“多维数据赛跑”:历史数据要复盘,当下的优化要关注,明天的机会要寻找……95%的运营分析工作,都是为了拿到那5%的结果。
但今年,故事变得有些不同。今年双11前,淘宝全面升级“生意管家”这个面向商家的AI工具,通过1个“AI店长”和6个“AI员工”(AI数据分析师、AI营销运营、AI人群运营、AI美工设计、AI客服、AI订单)的Agent组合,为商家提供AI辅助。其中AI店长“大促小助理”能在不同阶段提供实时经营解读、诊断经营流失风险及挖掘新机会,平均节省商家30%工作量,效率提升1.5倍,运营CTR(点击率)提升10%,商家点赞率接近90%。

【大促小助理】
“自从今年双11用了生意管家之后,我们巡店不需要手动巡,AI一站式巡店就能解决每日运营问题。一个页面就能把重点信息全罗列好,这对于我们提效来说,是有非常明显效果的。”而对于彭怀安来说,更重要的是AI解决了其运营短板、找到了新的增长机会。
他举例,比如AI能精准分析出,某商品销售额下滑的原因是加购后的支付转化率大幅下滑,而转化率下滑又是因为进店访客不精准、跳失率的上升及受主打“实木”材质竞品的分流影响。“黑胡桃木,它就是一种实木的材质。AI直接能告诉我加购后流失的客户,主要是被以上强调实木材质的竞品吸引过去了。”这种分析能力的提升,对中小商家尤为重要。
更让彭怀安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增长机会的案例。“有一个家长,他买了一个养殖场用来喂猪的猪食槽,用来收纳孩子的玩具,这个产品发到短视频上一下子爆掉了,很多家长都觉得这个产品用来收纳玩具是非常好的。然后我就去搜了一下,发现第一波吃到红利的,其实是畜牧养殖业的商家,但是这个产品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明明是一个收纳家具类的产品。”

现在,有了AI加持后,这种市场趋势能被快速捕捉,展现给住宅家具类目的商家,“AI会告诉我们这个类目还有很多没有被满足的需求,都已经外溢到其他类目了,你要赶紧去抓起来。怎么去抓?它搜索有2—4万,增速也是非常惊人的,高达169%,而且需求供给比是63.97%,这意味着有63个人去搜一个产品,结果只有1个人卖。这是一个需求供给比。它还告诉我们,这种产品可以拓展到零食收纳、玩具收纳、化妆品收纳等细分的产品线。”
AI的发展,改写规则
今年是第一个AI全面落地的双11。林晶晶和彭怀安,正是今年双11的一个缩影。从双11第一天开始算起,截至11月2日,使用阿里AI工具的商家,累计已经到了500万。而除了AI客服、AI经营外,AI营销也在悄然提升商家的经营体验,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据悉,阿里已搭建起与商业场景紧密结合的AIGX技术体系,覆盖包括AIGI(索引)、AIGT(定向)、AIGB(出价)、AIGA(拍卖)、AIGC(创意)、AIGD(数据)等电商全场景。
阿里妈妈市场部及商业化运营中心品牌业务总经理虎豹介绍,今年9月,阿里妈妈对外发布“AI+经营智能体”万相台AI无界。在发布超级经营智能体的过程中,阿里妈妈的底层大模型LMA升级成LMA2,结合今年闪购的加入,AI理解能力进一步拓展到更多用户场景。
1、全模态能力进一步加强。比如红猫计划,今年平台和淘外做了更多连接和数据回传,这使得平台全模态的理解能力有更多的数据沉淀,能力也有所升级。现在,图文、直播、内容等多模态的语料都可以进行分析,利用AI的能力更完整地去寻找到用户的精准需求;
2、全场景的融合。过去大部分场景还是停留在电商交易行为当中,今年闪购的加入,以及飞猪、88VIP大会员在淘系用户数据的融合,让大模型对用户的理解、生活场景更全面;
3、AI的效率提升。以前更多是“电商知识”,现在更像是“世界知识”,过去平台更多了解的是用户的电商行为,但是用户的“食衣住行”都包含进来了,所以对于知识的理解会更全面。目前平台计算的速率已经到了毫秒级,对人群的理解和投放都更实时、更精准。
在这些技术升级的基础上,阿里妈妈的三款产品——万相台AI无界、阿里妈妈百灵、Uni Desk(阿里妈妈一站式全域媒介营销平台),也得以迎来了更高效的体验升级。
比如,虎豹透露,万相台AI无界的核心应用场景“货品全站推”已经帮助超百万商品同比去年ROI增长30%以上,“以美的为例,采纳平台算法建议后,其成交增幅达到了150%。”
过去,新品由于缺乏过往的消费数据积累,商家在推广新品时,总会参考过去成功的老品,但事实上很多新品处在新的细分赛道,面向的人群及该运营的搜索词都有所不同。
阿里妈妈推出的“品牌新力”指标,则能利用AI挖掘消费者搜索词背后的细分赛道。“我们让AI去挖掘消费者在搜索场域当中搜索的词,这个词带来的增长,如果是大于大盘平均的,再跟叶子类目做交叉匹配。在这样一个底层模型当中,我们发现有非常多词跟类目会形成一个个的聚落,背后就代表了很多细分赛道,也是消费者真正在搜索、购买的赛道。”
目前AI已挖掘近25个新细分赛道。百雀羚就是受益者之一,其新品“冻龄抗老修复”系列通过AI分析的细分赛道进行投放,竞争力达到70%的增长,搜索转化率提升了近23%。
从客服到运营,再到投放,AI已经融入到这个双11的每个细致环节中。
这场AI大考已经来临,它正在悄然改写电商行业的竞争规则。而对于更多商家和从业人员而言,这种变化来的并不突然。林晶晶正在探索客服岗位的新价值——从重复性工作解放后,新时代的客服人员能通过工具的协同,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彭怀安还在探索更多AI应用场景,曾经要花费掉他几小时的巡店工作,现在用AI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解决。
AI正在到来,作为AI最大的应用场景,电商领域,未来也势必会卷起一场新的风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