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罗毅:人工智能是量子智能计算重要驱动力

11月20日下午,“2025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量子计算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罗毅发表主旨演讲。

量子计算发展主要分为三步走,第一阶段实现量子优越性,第二阶段是可操纵数百个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机阶段,第三阶段是可编程的通用量子计算机阶段。当前正处于第二阶段,预计在15到20年后进入第三阶段。

他指出,量子计算当前面临两大挑战。算法层面,体现量子优势需强化算法研究,硬件层面,需要克服量子系统的噪音干扰。

面对这些困境,罗毅指出,量超融合是亟需探索的方向。而人工智能可以驱动量子硬件的智能优化与自适应控制,支撑大规模、高保真度的量子硬件与算法生态建设,量子计算增强了人工智能对高维复杂系统的模拟能力,二者可以双向赋能。

他表示,“我们正迈向一个量子智能计算的新范式,通过‘AI+量子+超算’的深度融合,改变物质科学研究的方式。人工智能是量子智能计算的重要驱动力,能够优化量子硬件操控、增强纠错解码性能、加速算法收敛进程,并将量子数据转化为可理解的科学规律”。

这一融合体系可实现对复杂物质体系的精准预测与高效设计,为应对清洁能源、药物设计、先进材料等领域的重大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