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常规认知中,冬季本应是蚊子销声匿迹的季节,然而如今,冬天咬人的蚊子却悄然现身,而这背后竟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人类亲手“养出”了这些冬日里的恼人蚊虫。
传统意义上,像尖音库蚊这类蚊子,因生活在地面上,冬天会进入滞育状态,类似冬眠,新陈代谢大幅减缓以熬过寒冬,且它们几乎只吸食鸟类的血液,需吸食鸟血补充营养后才能产出第一批卵。但如今,一种被称为“骚扰库蚊”的蚊子打破了这一常规。
骚扰库蚊与尖音库蚊是近亲,不过它的习性却大为不同。这种蚊子已彻底抛弃冬眠习性,凭借地下空间恒温的优势,实现了全年无休的繁殖。更为“棘手”的是,雌蚊无需吸血就能产下第一批卵,这让其繁殖几乎不受限制。
回溯历史,要了解这些冬季蚊子的真正来历,得回到二战时期的伦敦。当时,为躲避纳粹德国的轰炸,伦敦居民纷纷躲进地铁隧道,却发现里面生活着大量蚊子,这些蚊子数量多且格外凶猛,一年四季都在咬人,后来被命名为“骚扰库蚊”,外号“伦敦地铁蚊”。
而近期研究发现,早在千年前,骚扰库蚊的祖先就在人类灌溉系统和厕所中找到了理想家园,并完成了关键演化。如今,一个研究团队收集了欧洲和非洲北部的357只尖音库蚊和骚扰库蚊,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还原了骚扰库蚊真正的演化史。
不仅如此,骚扰库蚊还能与地表“亲戚”杂交,产生既咬鸟又咬人的后代,这极大地增加了如西尼罗病毒等病原体从鸟类传播至人类的风险。并且,城市化程度越高,这种杂交就越频繁。目前,这种适应了人类环境的蚊子已通过贸易与航线扩散至全球,除南极洲外的每一个大洲都有它的踪迹,就连一向被认为无蚊的冰岛,近期也首次发现了蚊子,颠覆了外界认知。
冬日蚊虫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更潜藏着疾病传播的风险,如何应对这些“反季节”的蚊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