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面上,为期两年的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于2025年11月22日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在低轨卫星通信领域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此次试验由工信部主导,在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宣布,将重点验证卫星物联网在广域覆盖、低功耗、高可靠场景下的商用能力,为后续大规模部署奠定基础。
卫星网络作为6G网络建设基础,当前时点符合6G标准及建设时间。自8月以来相关部门表示会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我国卫星互联网商业运营迈出关键的第一步,牌照的发放有望推动全产业链向规模化加速迈进。当前卫星互联网发展势头迅猛,星座常态化发射,实现通信容量增大,时延降低,同时有望看到手机宽带直连卫星与低轨卫星网联智能驾驶系统的相关应用快速落地。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在发射端,中型运载火箭即将首飞,助力星座大规模组网。目前GW、千帆星座均超百星在轨,应用端落地在即。中信证券认为,商业航天司的成立将有效整合多部门相关职能,卫星产业发展有望在更高层面实现统筹协调,商业航天发射审批、卫星运营牌照发放等关键环节的推进效率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2023年超800亿元,预计2024-2029年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5%,2029年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
有机构认为,2025 年下半年将是中国卫星产业从 “技术突破” 迈向 “大规模应用” 的关键时期。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技术创新的加速以及应用场景的深化,中国卫星产业有望迎来真正的 “黄金时代”。
卫星发射频率将保持高位,随着火箭运力和发射成本问题的解决,卫星发射频率将显著提升,进一步加速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商业化应用将加速落地。随着牌照发放工作的推进,卫星互联网商业化应用将获得制度保障,推动产业实现进一步跃迁。
场内ETF方面,截至2025年11月24日13:56,中证卫星产业指数强势上涨4.22%,卫星ETF广发(512630)上涨3.99%。成分股光库科技上涨14.03%,国机精工上涨9.91%。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9.29%,其中权重股新雷能上涨9.51%,臻镭科技上涨9.39%,航天电子、中国卫星等跟涨。
规模方面,截至2025年11月21日,卫星ETF广发近1周规模增长1837.16万元。份额方面,卫星ETF广发近1周份额增长7200.00万份,实现显著增长。从资金净流入方面来看,卫星ETF广发近4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获得3355.60万元净流入,合计“吸金”7007.90万元。
卫星ETF广发紧密跟踪中证卫星产业指数(931594.CSI),从编制方案来看,与同类指数相比,中证卫星产业指数更聚焦卫星产业上游;并且营业收入占比调整加权使得指数纯度大幅提升。据资料显示,指数汇聚了50家覆盖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领域的上市公司, 指数成分股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电子和通信设备等四个行业,合计权重达91% ,囊括航天电子、中国卫星、北斗星通等产业龙头,充分反映我国卫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