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服务器面板,一键全能部署及管理,送你10850元礼包,点我领取

课堂回顾:

你好,今天我们继续谈需求第一定律

昨天,需求第一定律的含义非常简单,就是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1. 供应曲线

这个时候,学了分析几何学的同学谁都能理解。 你看我准备的这张图。 价格低时,需求量横坐标高。 当价格逐渐上升时,需求量逐渐减少当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时,需求量萎缩为零。

那如果价格再上涨的话,需求量是多少呢? 此图跑向第二象限,需求量为负。

也就是说,当价格高到一定程度时,需求量为负。

负需求量是什么意思? 负的需求量意味着需求变成了供给。 所以,图中的虚线是第二象限中的虚线。 其实,那是供给。 请把镜像折回,折到第一象限中。 那其实是供给曲线。

这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供需没有黑白,而是取决于市场价格。 当一件商品的市场价格比较低的时候,你是需求者,你必须购买,你必须消费。但是这个商品的价格逐渐上涨,你的需求量就会逐渐减少。当这个产品的价格再上涨,你就会停止购买,停止消费。价格还在上涨

2. 价格上升,需求者可变供给者

举个例子吧。 几年前,我有一个经济学同行,在微博上发了这样的帖子:

“今天早上我从北京北五环仰山桥去河北廊坊开会。 我陆续询问了9辆出租车,但是想去的车一辆也没有。 一共70公里的路程。 条件是不戴里程表。 两个300元,三个50%的回程空驶费,共需450元。 空驶费是这么计算的吗? 只能愤然拿起车自驾游。”

我的经济学同行感慨道:“对一些人来说,灵魂钟坏了,光靠涨价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我看到他的帖子,转发并发表了评论。 你的例子很生动,说明了价格的重要性。

第一,当价格涨到450元的时候,你曾经是用户,现在成为了供应商。 我想如果价格不仅是450元,4600元的时候,你可能不会成为经济学老师,而会成为出租车司机。

其次,如果9名司机连续不接受工作,恰恰说明这条路线的定价系统有问题。 因为概率上很难连续找到9个缺钱的笨蛋。 出租车司机出来了,他不是赚钱,而是服务,不是吗? 他为什么不干了?

那可以判断出是价格体系有问题,不是谁的灵魂有问题。

至于刚需者随着价格上涨成为供给者,我想起当年去美国读书的时候,给我提供住房的是一对年轻夫妇,他们是音乐家,刚买了房,但他们自己没有住,而是提供给外来学生。 那是为什么? 那不是因为价格很高,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乐趣来服务别人吗?

3. “消费者剩余”最好叫“交易者剩余”

关于需求曲线,还必须谈“盈馀”或“消费者盈馀”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请看这条需求曲线。 曲线上的每个点都表示该商品在该单位之上的个人的评价值。 也就是说,它代表了他为了接受该单位的服务而愿意付出的最大代价,最多的其他商品。

但是你要知道,对某种商品的个人评价和他为了得到这种商品所付出的代价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例如,我的冰箱里有各种各样的食物,冰淇淋、水果、蔬菜、肉类等。 假设它们的总额是300元。 这个时候突然停电,没有电了,里面的食物都坏了,300元,快向东流了。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说会给我供电,我想付多少钱?

我想付1元钱。 2元也可以。 10元、100元、200元都行。 250元也想付。 冰箱里的食物是300元,电费在300元以下的话,我愿意支付。 但是,实际上我们每天支付的电费是多少? 一次通1元左右的电。

为了保护冰箱里的食物,你想花300元,但实际上每天支付的电费是1美元或2美元。 这一两块钱和三百块钱的差叫盈馀。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消费和享受着各种商品的剩余是巨大的。

同样,生产者和商品提供者也享有很大的剩余。

想想看。 电厂一次卖你几美分的电,其实如果价格再低一点,他们也想卖,所以他们也享受他们对电的个人评价和电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价,他们也享受剩下的。

这里面的剩下的,到底应该归谁所有呢? 我们通常的名字是“消费者剩余”。 这个名字容易产生误解,里面的剩余被认为是消费者的,但是生产者占有这个剩余的话,就不认真了。

但事实上,我们知道这个剩余也就是消费者的个人估价和他们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距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创造的。

没有消费者的评价,就没有剩余,但是没有生产者的生产和提供,就不存在这个剩余。 因此,将其称为“消费者剩余”容易引起误解。 我的建议叫他们“交易剩余”,只要有交易,买卖双方都可以享受无中生有的效用。

还记得收容所里的感人故事吗? 那位随军牧师手里拿着一罐奶酪和五根香烟在军营里走了一圈,达成了许多交易。 他的商业活动产生的盈馀,不应该叫“消费者盈馀”,也不应该叫“生产者盈馀”,而应该叫“交易盈馀”。

交易剩余这个概念,后来在谈反垄断法的时候,在谈价格歧视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

各样的营销策略的对错的时候,还会用上。
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继续介绍了需求第一定律的含义,那就是需求和供给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别。当价格比较低的时候,人们是需求者,当价格高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会从需求者变成供给者。第二,我们还讲了剩余的概念,我们说最好我们称剩余为交易剩余,而不是消费者剩余或者生产者剩余。
课后思考
今天我留给你的思考题是这样的,我们讲,凡是交易就有剩余,有剩余,买卖双方都皆大欢喜。但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所谓的价格法,专门打击商人定价过高的行为呢?

赛车每天赚1000的方法意支付。 但是,实际上我们每天支付的电费是多少? 一次通1元左右的电。

为了保护冰箱里的食物,你想花300元,但实际上每天支付的电费是1美元或2美元。 这一两块钱和三百块钱的差叫盈馀。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消费和享受着各种商品的剩余是巨大的。

同样,生产者和商品提供者也享有很大的剩余。

想想看。 电厂一次卖你几美分的电,其实如果价格再低一点,他们也想卖,所以他们也享受他们对电的个人评价和电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价,他们也享受剩下的。

这里面的剩下的,到底应该归谁所有呢? 我们通常的名字是“消费者剩余”。 这个名字容易产生误解,里面的剩余被认为是消费者的,但是生产者占有这个剩余的话,就不认真了。

但事实上,我们知道这个剩余也就是消费者的个人估价和他们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距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创造的。

没有消费者的评价,就没有剩余,但是没有生产者的生产和提供,就不存在这个剩余。 因此,将其称为“消费者剩余”容易引起误解。 我的建议叫他们“交易剩余”,只要有交易,买卖双方都可以享受无中生有的效用。

还记得收容所里的感人故事吗? 那位随军牧师手里拿着一罐奶酪和五根香烟在军营里走了一圈,达成了许多交易。 他的商业活动产生的盈馀,不应该叫“消费者盈馀”,也不应该叫“生产者盈馀”,而应该叫“交易盈馀”。

交易剩余这个概念,后来在谈反垄断法的时候,在谈价格歧视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

各样的营销策略的对错的时候,还会用上。
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继续介绍了需求第一定律的含义,那就是需求和供给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别。当价格比较低的时候,人们是需求者,当价格高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会从需求者变成供给者。第二,我们还讲了剩余的概念,我们说最好我们称剩余为交易剩余,而不是消费者剩余或者生产者剩余。
课后思考
今天我留给你的思考题是这样的,我们讲,凡是交易就有剩余,有剩余,买卖双方都皆大欢喜。但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所谓的价格法,专门打击商人定价过高的行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