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 304状态码(304状态码的详细讲解)

HTTP 304状态码是常见的HTTP响应状态码之一,表示所请求的资源(例如网页,图片或视频等)未被修改,可被缓存使用。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HTTP 304状态码进行详细阐述。

一、基础知识

HTTP 304状态码属于HTTP 1.0 / 1.1协议中的一种响应状态码,表示所请求的资源状态未被改变。当客户端发起GET请求时,且该资源在上一次请求之后未被修改,服务器返回HTTP 304状态码,“Not Modified”并且不带有任何响应主体,告诉客户端不必重新获取该资源,可直接使用缓存。

HTTP 304状态码的返回,节省了客户端的带宽消耗及服务器资源的占用,从而提高了响应速度,减轻服务器压力,优化了用户体验。

二、使用情境

HTTP 304状态码通常在缓存机制中使用,例如在使用浏览器访问网站时,如果请求的资源可以被浏览器的本地缓存所命中,服务器就不会再次返回该资源的全部内容,而是返回HTTP 304状态码。

使用HTTP 304状态码的一个常见场景是Web缓存:代理服务器或者CDN服务器可以缓存上次获取的内容,并且在接下来的请求中使用诸如ETag / If-None-Match之类的头来验证是否有新内容;如果没有,服务器可以返回HTTP 304状态码,让浏览器直接从代理服务器或CDN服务器中获取该内容。

三、缓存控制

缓存是Web应用程序中的重要概念。使用缓存可以减少网络带宽的消耗,增加加载速度和响应速度。老版本的HTTP协议(HTTP 1.0),缓存控制主要通过头字段控制,主要有:Expires,Cache-control和Pragma等;但是,这些头字段控制缓存的方式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缓存期限时间和本地时间同步等问题。

从HTTP 1.1开始,使用Cache-Control和ETag / If-None-Match头来解决这些问题。Cache-control指定重载(重新向服务器请求资源)和最小过期时间,ETag / If-None-Match头允许服务器在没有重新传输数据的情况下检测资源是否已更改。而304状态码则是通过使用ETag / If-None-Match头,告诉客户端所请求的资源未被改变,仍然可以使用缓存。

//示例代码
const 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request.open('GET', '/resource');
request.setRequestHeader('Cache-Control', 'no-cache');

request.onload = function() {
  if (request.status === 200) {
    //资源未被修改
    if (request.status === 304) {
      //从缓存中加载资源
    } else {
      //处理请求资源
    }
  }
};

四、注意事项

HTTP 304状态码的使用虽然可以有效改善Web应用程序的性能,但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缓存资源的过期时间需要合理设置,避免使用太大的过期时间造成无法获取到最新的资源;

2. 如果缓存的资源的缓存标识(ETag / If-None-Match)已改变,返回304状态码也无法应用缓存,需要重新获取资源;

3. 如果服务器希望在304状态码中返回缓存的资源,则需要设置相应的头字段,例如ETag和Last-Modified。

五、总结

HTTP 304状态码的使用,是Web应用程序中缓存机制的一种重要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体验,减少网络带宽的消耗。但是需要合理设置过期时间以及监控缓存标识等问题,以保证获取到最新的资源。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