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血液病患儿「陪个光头」、助听障儿童筹款,一条短视频能唤醒多少善意?

每个女孩心中都藏着一个公主梦,萱萱也不例外。然而她从未想过,自己的公主梦会与“光头”绑定。在确诊白血病前,她拥有一头乌黑的长发,能编成漂亮的辫子;可化疗后,头发不得不全部剃去,为此她哭了好久。

抖音创作者@良田 原本想送她几套公主裙,并为她拍一组照片,可萱萱却轻声拒绝:“我没有头发,拍得不好看。”

图片

图片源自抖音

@良田 没有强求,转身走进病房学校,准备采访其他孩子。教室里十几个孩子,都和萱萱一样是光头,可只有她始终不肯摘下帽子。为了让萱萱放下心结,@良田 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他走进卫生间,亲手剃光了自己的头发。

这或许让他的外形不再帅气,但却让他成千上万网友眼中的“彭于晏”、“真男人”,更有不少人在@良田 的评论区晒出「陪个光头」的照片。

当@良田 以光头形象重新走进教室,萱萱终于笑了。她主动摘下帽子、换上公主裙,坦然面对镜头。谁能想到,这条短短4分钟的视频,最终收获了200多万点赞,数千万次播放。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梦想与勇气的故事,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短视频与公益深度融合的新可能。原来,真实的内容,可以如此有力地唤醒善意、传递温暖。

如今,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正成为公益传播的重要阵地。数据显示,当前有50%的人通过短视频平台了解慈善内容。过去一年,各大平台的公益内容同比增长超过40%,参与公益的内容创作者数量也提升了29%。

除了@良田,还有@花小龙、@黑漫君、@爱的分贝 等大量创作者与公益机构,正借助短视频的力量,推动公益事业的传播。这让「克劳锐」不禁思考:当公益进入内容时代,创作者能发挥怎样的作用?短视频时代,平台又要如何为善意搭桥?

短视频如何打破公益壁垒

释放善意能量?

从报纸、电视到短视频,传播的形式在不断变化,但人们心中的善意从未改变。

短视频之所以能成为公益的新载体,在于它精准击中了传统公益传播受限于图文形式单一,难以引发年轻群体共鸣,以及偏远地区、特殊群体的求助,因地域、圈层的限制,不容易被更多人看见等固有痛点。

毕竟,相比冷冰冰的文字和图片,短视频拥有更强大的叙事能力,能极大增强公益内容的感染力,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公益场景。

就像在抖音健身创作者@花小龙 记录听障儿童日常生活的视频里,这些小孩的外表与常人并无差异。可一旦摘下人工耳蜗,即便身边人大声呼喊,她们也完全听不见,但这种“无声的真实”,仅靠文字、图片很难传递。

而通过@花小龙 拍摄的短视频,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声音的缺席、“听到”寂静的重量。这种镜头记录的真实细节,远比口号更具感染力。

再有,达人的影响力+平台算法能力,能让公益需求突破地理空间、用户圈层的限制。

@花小龙 这条仅2分钟的视频,最终成功募集到425万元善款,帮助500多位听障儿童升级了人工耳蜗。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一方面源自@花小龙 数百万的粉丝基础,但另一方面同样离不开抖音平台的推荐支持。

如今,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下,公益内容不仅能精准地推送给对公益感兴趣的人群,甚至还能将救助信息直接送达有需要的家庭。

大量短视频内容创作者的加入和技术的持续进步,大幅优化了传统公益“缺乏共鸣、信息不畅”的现状,让公益救助变得更直接、高效。

公益平台如何链接多方

放大公益价值?

不过,公益传播除了需要真实的内容呈现和精准的受众触达,还面临一个更关键的难题,即资源链接不畅,各方力量难以形成合力。

抖音创作者@黑漫君 就在公益行动时遇到过这个问题。15岁时,他便捐出50万元建设了一所希望小学,圆了大山深处孩子们的读书梦。但很快他就发现,硬件设施虽能快速落地,但软件配套却很难解决。

这所学校90%的孩子缺乏适合的课程资源,也没有专业的素养课老师,甚至孩子们自学中医、法律,还常被误解为“不务正业”。

这些问题困扰了@黑漫君 大半年,好在字节跳动公益平台了解到他的困境,仅用三天时间,就促成了@黑漫君 与上海真爱梦想基金“梦想教室”项目达成合作

更令人感动的是,通过@黑漫君 四处奔走,多个品牌也关注到学校的真实需求,蓝盒子捐赠床品改善学生住宿条件;麻辣王子带孩子们去工厂研学,为他们打开探索世界窗口。

最终,学校有了自己的多媒体教室,开设了综合素养课程,孩子们的住宿、学习条件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让原本属于一个人的公益行动,在平台与多方的助力下,实现了学生、品牌、机构、学校的多赢。

过去几年,通过字节跳动公益平台的链接助力,多个公益项目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抖音唇腭裂关爱行动已帮助3800多名患儿完成修复手术;抖音先心病关爱行动让2500多个孩子重获“心”生;抖音美育未来计划惠及10万多名乡村儿童;抖音足球少年行影响了超过46万青少年。

这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被改变的生命、一个被温暖的家庭。

让公益变得更简单、更透明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5年8月底,字节跳动公益平台已上线3907个公益项目,累计筹集善款20亿元,参与捐赠总人次超17.3亿,参与公益的创作者达8.2万名,相关公益内容累计播放量超850亿次。

平台的价值不仅在于链接更多资源、汇聚更多善意,还能通过“达人一起助”等产品功能,让用户快速了解公益项目背景,一键实现捐助,大幅降低公益参与门槛。

与此同时,平台还建立了实时追踪、更新机制,用户捐赠后能随时查看善款去向,清楚知道自己的爱心用在了哪里,让公益捐赠更透明、更安心。

这样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公益生态,自然离不开创作者、用户、品牌、公益机构的共同参与。而广大短视频内容创作者的持续加入,无疑是推动公益生态发展的关键力量。

正因如此,在上周刚刚结束的「用创作,做好事」活动上,字节跳动公益联合抖音、腾讯公益、微公益等,推出“优质公益内容支持计划”,为公益创作者提供资源扶持、流量助推、项目对接等全方位支持,降低创作门槛、扩大公益声量。

与此同时,针对流量时代部分创作者假借公益之名,编造虚假故事、利用AI生成不实内容,博取大众爱心,甚至产生欺诈行为等不良现象,字节跳动公益平台联合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公益传播专业委员会、腾讯公益、微公益发布了《新媒体慈善文化传播倡议书》。

倡议书主要针对公益传播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信息失真、权益侵害等乱象,呼吁全体新媒体创作者,坚守伦理准则,做正向价值的传播者,将真实性作为公益内容创作的底线,杜绝传播虚假新闻、不实传闻及恶意谣言,确保公益项目真实可信,同时鼓励创作兼具人文关怀、能激发社会向善动力的优质作品

字节跳动公益平台为此建立了严谨的内容核实机制,对于来源不明、存在疑问的信息,会通过多方求证核实,坚决杜绝虚假新闻、不实传闻与恶意谣言的传播。同时,平台要求创作者引用数据、研究成果等内容时必须标明来源,对AI生成、深度合成的内容进行显著标识,充分保障用户的知情权。

只有抵制流量乱象,回归内容本位,坚决抵制“刷量控评”、恶意炒作、标题党、制造对立、煽动群体攻击等唯流量论行为,才能让创作者将重心放回内容质量本身,为公益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在这个公益新时代,期待更多创作者能加入公益行列,用镜头记录真实的公益场景,用文字传递温暖的公益力量,感染和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公益行动中来。

或许你拍摄的一条视频、讲述的一个故事,就能在某个陌生人心中种下一颗善意的种子。而这颗种子,终将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汇聚成推动社会向善的强大力量。

正如@良田 所说:“其实做公益没那么复杂。不一定需要捐很多钱,帮助很多人。在他们需要被关注的时候驻足停留,送上一句鼓励和支持,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