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以“做好事”为核心的正能量视频能有多大影响力?
去年9月,抖音创作者@良田 发布了两条前往新阳光病房学校看望白血病儿童的视频。视频中,面对因化疗失去头发而自卑的白血病女孩,他做了一个让人出乎意料的举动:剃光自己的头发,然后陪伴小女孩玩耍。震惊过后,小女孩逐渐打开心扉,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并穿上公主裙拍下了一组照片。视频结尾,@良田 与她许下“康复后再拍一组照片”的温暖约定,小女孩则为他戴上亲手编织的手链,并叮嘱他“不要忘记自己”。
两条视频发布后,迅速在平台内引发广泛关注,共收获511万次点赞之余,还带动了大量网友的自发善举:有人加入"陪剃"行列,在评论区晒出光头照声援;更多人则通过视频左下角“和良田一起做好事”的捐助组件伸出援手——组件数据显示,该渠道目前已筹集善款299万元,为长期住院的大病患儿送去了实际的希望和持续的支持。
作为一个“另类”摄影师,@良田 不仅有着过硬的摄影技巧,还十分擅长通过温暖真挚的互动与形象改造,捕捉每一个普通个体的光彩和美好。此外,他的视频中也会持续融入与“陪个光头”类似的公益内容,如给流浪猫狗在网络上“寻求”、给自闭症孩子上摄影课、为特殊家庭抽签、给留守老人免费上门拍照等。凭借着浓浓的温情和能量,账号不仅在抖音收获1800多万粉丝,还通过内容创作为诸多公益项目、诸多个体带来了实质性改变。
@良田 并非孤例。
卡思观察到,过去几年,字节公益平台一直在积极响应民政部号召,持续发起相关公益活动,推广慈善公益文化,吸引更多达人、用户参与公益。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底,字节跳动公益平台已上线3907个公益项目,累计筹集善款20亿元,参与捐赠总人次超17.3亿,参与公益的创作者达8.2万名,相关公益内容累计播放量超850亿次。
在内容时代,公益与大众显然有了全新的连接方式,越来越多的垂类创作者都像@良田 一样,在内容创作和社会价值之间找到了恰到好处的连接点,他们不再局限于常规的内容更新,而是巧妙将公益融入自身的内容调性中,使其成为内容创作的一部分。相关内容不仅收获了可观的互动与关注、带动账号粉丝量持续增长,同时还在极具感染力的氛围中自然带动更多用户关注公益、参与公益。
据了解,在刚刚过去的9月5日“中华慈善日”里,字节跳动公益平台又联合行业伙伴,正式发布 “优质公益内容支持计划” ,希望为更多像良田这样的创作者提供支持,共同构建一个更健康、更有效的公益内容生态。那么,在这个流量可以”兑换“善意的时代,创作者们如何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创造真实可见的价值?如何才能讲出更多的公益好故事?
他们,悄悄在创作中做好事
正如卡思开头提到的那样,在抖音上,像@良田 一样将“做好事”与内容创作相融合的创作者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多。虽然他们分布在不同赛道,但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加入了公益内容的创作队伍,并收获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正向反馈。
剧情创作者@脱缰凯 ,以一人分饰多角的形式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绝伦的校园大戏,收获了众多用户喜爱,连续几年来都在抖音内容生态中保持着超高的人气。据卡思统计,2023年和2024年,该账号分别增粉925万、847万,目前粉丝量已经达到2875.7万。
除了持续输出搞笑剧情为广大网友带来欢乐外,他也会在账号中融入公益内容,通过“内容+人设”的双重吸引力带动更多粉丝参与其中。
今年6月1日,@脱缰凯 来到唇腭裂儿童基地,陪这些孩子一起游戏、玩耍,还为他们带去了自行车、平衡车等玩具。通过他的视频,更多人对唇腭裂这种疾病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了解到诸多患病儿童因经济原因面临治疗困难。视频发布后,收获118.4万点赞之余,还有近一万人加入筹款计划,目前共筹得8.1万善款,可为唇腭裂孩子完成约10次帮扶手术。
健身博主@花小龙,致力于保持低体脂的身材,其视频内容就是记录自律的生活,从中传递元气满满的精神状态,以此带动用户一起减脂。此外,他还会和@李炮儿、@张百乔、@大圆哥 等头部达人联动、带领他们一起“自律”,凭借着这种自律属性拉满的内容,@花小龙 得以在抖音收获1232.8万关注。
自律让@花小龙 的账号充盈着满满的正能量气息,而在自律之外,公益内容则让这种气息更加浓郁。
据卡思观测,在其发布作品中,有多条与公益相关的内容,比如2024年9月2日,他参加了【爱的分贝听障儿童救助项目】,自然融入了这帮听障儿童的康复日常,和他们一起健身、玩耍,看他们练发音、和他们学手语,被镜头记录的真实瞬间,让不少用户内心深受触动。截至目前,这条视频不仅获赞144.5万,同时还筹集了426.8万善款,能为听障孩子升级约371个人工耳蜗外机。
今年3月,@花小龙 又和其它博主一起去看望了患有孤独症的孩子,通过他们的真实记录,很多用户对于这个病症有了更为清晰的实感。视频获赞79.3万之余,也成功筹款100.5万,能为心智障碍群体提供约40198课时康复。
vlog博主@高美丽,前段时间也发布了一条与孤独症患者交朋友的视频。
视频中,@高美丽 和女朋友一起陪伴热爱音乐的自闭症少年小岱游玩。尽管小岱不爱说话、走路总是很快,看上去有些许与年龄不符的青涩懵懂,却会在临别之际用相机记录下@高美丽 和女朋友离开时的那个瞬间。视频直观展现了孤独症患者不善言语背后柔软细腻的内心,让众多用户为之动容。截至目前,视频播放量超过8600万,共收获426.8万点赞,有1.5万人自发捐款,目前筹款总额已达19.3万元。
@黑漫君,一个05后创作者,14岁时就作为游戏博主火爆全网,15岁时便将自己赚到的50万通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到希望工程公益项目,并在2023年正式挂牌命名为“漫漫希望学校”。硬件到位后,软件资源匮乏、留守儿童数量庞大等更深层缺失逐渐浮现,为此,他通过内容创作真诚展现了这种困境,最终发动5000多名粉丝及两个品牌方筹款20余万,给更多儿童带去了光明和希望。
内容公益,为何崛起?
为什么内容创作能成为做公益的新桥梁?原因并不难理解。
在过去,传统公益面临着几个明显的痛点,比如公益组织公信力不足,“怕被骗捐、诈捐”成为公众参与的心理障碍;传统图文形式的公益宣教难以触达年轻人,更难激发共情与行动转化;公益项目信息传播渠道有限且分散,许多人常因“不懂公益、不知捐给谁、怎么捐”而却步。
而内容创作恰恰能够有效解决这些痛点。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公众的信任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相比程式化的机构宣传,人们更倾向于信任有个体温度、有真实故事的创作者,创作者因此成为公众与公益项目之间最感性的"信任中介"。
与此同时,创作者所擅长的故事挖掘、制造共鸣、传播放大能力等能力,恰恰精准击中了传统公益长期难以被看见、故事无法打动人心、公众记忆短暂等痛点,他们的记录不仅是简单的传播,而是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社会信任关系,让公益内容变得可亲近、可告知、可参与,从而更有效触达用户,进而推动实质性改变。如良田的视频之所以能促成大量捐款,正是因为他前期已然通过内容输出建立了真实、可靠、温暖的正能量人设,凭借个人影响力和公益内容中的情感冲击力,他得以成功将网友的“感动”转化为了“行动”。
内容创作在公益和大众之间搭载了新的桥梁,与此同时,公益内容也能反哺创作者,让他们获得多重价值的同步提升。
于创作层面而言,公益题材自带情感温度和社会温度,极易引发用户共鸣和正面互动,是内容创作的优质富矿。通过创作公益内容,创作者不仅可以快速吸引用户关注,还能有效打破内容同质化困境,提升账号的美誉度和用户粘性。上述提到的诸多案例,不仅都收获了超高点赞,评论区也充满了各种温暖正向的积极反馈,显著强化了粉丝的情感连接。
而从价值层面来看,内容创作者不仅是一份职业,也是表达价值观的载体。公益内容能够让创作超越流量博弈和商业诉求,切实帮助到他人、推动社会问题改善,承载着极具意义的社会价值,自然会为创作者带来巨大的精神满足感和职业荣誉感,这是其他内容形式难以替代的。
在内容创作之外,字节跳动公益平台的大力支持无疑为公益内容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后盾支持。
自2021年11月正式上线以来,字节跳动公益平台已经成为了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
几年时间里,平台一直动作频频,如持续发起公益活动,并为创作者链接优质的公益项目资源、提供专属的公益服务;为创作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如优质素材选题;还推出了“达人一起捐”的专属产品功能,以完善公益链路;提供专属公益服务,监控公益善款的执行走向,确保达人的善意落到实处,也让公益机构和公益从业者的真实情况被看到、被理解……种种动作意在构建一个健康的公益内容生态,让用心“做好事”的创作者不被埋没,让善意能通过最优质、最可信的内容得到高效流转。
如何用内容创作,
讲好公益故事?
内容公益时代已然来临,但想要真正讲好公益故事,无疑要严格坚守底线并善用创作法则。
在9月5日“中华慈善日”上、字节跳动公益联动多个平台推出的自律倡议书中,明确提到“要建立严谨的内容核实机制,确保内容真实“。毋庸置疑,真实是公益内容不可动摇的生命线。那些利用慈善进行炒作营销或悲情营销、为了流量不对事实加以求证等行为或许能在短时间内攫取流量,可一旦被公众识破,不仅严重损害创作者个人的信誉,还会让整个公益环境陷入“狼来了”的困境,让那些真正身处困境、急需援助的人失去获得帮助的机会。
因此,优质公益内容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就是“真实”。上述提到的这些案例,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根本就在于极致的真实:没有剧本设计,没有刻意煽情,只有真实的参与和情感反应。这种真实建立了无可替代的信任感。唯有真实,才能建立可持续的信任;而信任,才是公益能够真正发挥效用的前提。
在确保内容真实的基础上,创作者应巧妙结合自身内容风格与专业优势,将公益元素有机融入常规创作中,使其成为内容的自然延伸,而非突兀的“附加项”。这种方式不仅能降低了用户的认知门槛,也更容易实现有效传播。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众多公益案例中,@良田 维持了其惯有的温暖调性,@脱缰凯 在内容中加入不少搞笑、翻转元素、@花小龙 的视频中则展现出了和以往一致的激情感、能量感,这种基于账号原有调性的公益创作,既保持了内容质量,也真正触动了用户,实现了公益传播与内容口碑的双赢。
此外,公益内容的创作还需要始终秉持平等与尊重的视角,即以平视的镜头语言,展现受助者的真实状态与内在力量,避免俯视式的“悲情叙事”或“拯救者心态”,从而在温暖、平实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打动用户,激发持久善意的传递。
公益内容创作的浪潮还在持续。在多方联合、跨界共建的背景下,卡思相信,还会有更多温暖、有力、能收获正向反馈的公益故事从平台中生长出来。而这,无疑会给公益、给内容行业注入更深层的价值与活力。